分享

中医精髓图解

 向芸生 2020-03-21
  • 0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阴阳学说概述
[简介]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古人用以观察和解释自然现象的一对基本概念。阴阳概念?源久远。《易传》即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论断。把阴阳交替看作宇宙的根本规律,表达了任何事物都包含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如自然界的昼和夜、热与寒、动和静、外与内、上和下等等。所有相互对立...
日期:12/27/2012 17:01:34作者:汤泰元
  • 0
第二章 脏腑学说
第一节 五 脏
一、心
[形态结构]
中医学对心脏的形态、位置早有描述,如“心为牡脏,其色赤”,“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心之外体圆滑,内空如囊……中有直肌隔之,故有左房、右房之称。左右半截,又有横肉间之,故有上房下室之号。……中有门户...
日期:12/27/2012 16:57:20作者:汤泰元
  • 0
第三章 精、神、气、血、津液
第一节 精、神
[含义]
(一)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构成人体之精,叫做“生殖之精”。维持生命之精,叫做“水谷之精”。生殖之精来源于父母,是指繁衍人类、具有生殖能力的物质,也是人体生命的原始物质。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生之本也”,当男女两...
日期:12/27/2012 16:55:21作者:汤泰元
  • 0
第四章 经络学说
  第一节 手 三 阴
  “经络”是人体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组织和运行气血的独特系统。
  每一脏腑都发出一条经络,每一经络都有它络属的脏腑。脏腑为本,经络为标。“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多循环于人体深部。“络”有网络的...
日期:12/27/2012 16:53:42作者:
  • 0
第五章 四诊方法
第一节  望 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神、色、形、态来了解一般情况,具有中医特色的是观察舌。通过舌诊来判断疾病性质。对3岁以下小儿常用望指纹辅助切诊。
[望神]
观察病人精神、意识、动作和反应情况:凡精神充沛,神志清醒,两眼有神采,面色润泽,说明正气尚存。若精神萎糜,意识障碍,两目无神,面色晦暗,表示正气已伤。
...
日期:12/27/2012 16:52:23作者:
  • 0
第六章 病因辨证
第一节 六 淫
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气。六气的反常变化如太过或急骤发生,抵抗力或适应性差的人就可致病,成为疾病发生的病因。中医文献称这种“不正之气谓之邪”。所以又有风邪、寒邪等六邪之称。过多、过甚谓之“淫”,也有六淫称谓。六淫在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方面,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含义有两个方...
日期:12/27/2012 16:51:05作者:
  • 0
第七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表证与里证
  八纲是中医辨证的八个基本纲领。《医学心悟》说“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对四诊收集起来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加以归纳、分析、综合,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这个过程叫辨证。表里辨别病位的深浅;寒热辨别病证的性质;虚实辨别邪正的盛衰;...
日期:12/27/2012 16:49:18作者:
  • 0
第八章 气血津液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是中医六大辨证之一,主要通过分析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辨证其所反映的不同证候。气血津液是脏腑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影响气血津液的变化。相反,气血津液的病变,必然影响到脏腑功能。
  第一节 气病的辨证
  中医学的“气”,泛指一切无形的物质,...
日期:12/27/2012 16:48:09作者:
  • 0
第九章 脏腑辨证
  第一节 心病辨证
  一、虚  证
[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
  1.主要证候:心气虚、心阳虚的共同主证是心慌,气促,活动时加重,自汗,舌淡苔白。
  (1)心气虚:兼见面色苍白,神疲倦怠,脉细弱,舌胖嫩。
  (2)心阳虚:兼见形寒肢冷,面色暗滞,舌质紫,胸闷,心前区疼痛,脉细或结代。
  (3)心阳...
日期:12/27/2012 16:46:18作者:
  • 0
第十章 六经辨证
  第一节.三阳阶段
  六经辨证是东汉(公元25^-220年)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对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的纲领。它将外感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普遍性的证候,以阴阳为纲分为两大类病证,并根据临床表现的病变特点,又划分为六个证型: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合称三阳;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合称三阴。以此说明病变部位、性质、正邪...
日期:12/27/2012 16:44:08作者:
  • 0
第十一章 卫气营血辨证
第一节 卫分证、气血证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叶天士(1667—1746)所倡导,用于外感温热病的一种辨证纲领。卫气营血,本是中医生理学的名称,经其引申于温病学,既是对温热病四类证候的概括,又代表温热病在发展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四个阶段。
  外感温热病多起子卫分。卫分证主表,病在肺与皮毛,渐次传入气分;...
日期:12/27/2012 16:43:06作者:
  • 0
第十二章 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吴塘(1758~1836)在《温病条辨》一书中提出的温热病的辨证方法。他受叶天士的影响和启发,在卫气营血分证的基础上,以三焦为温病的辨证纲领,将卫气营血贯串其中,着重阐述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并以此来概括证候类型。
  三焦辨证的传变:病始予上焦,次传中焦,终于下焦。上焦包括肺与心包...
日期:12/27/2012 16:40:53作者:
  • 0
  第十三章 预防与治则
  第一节 未病先防
  生长壮老死,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健康与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和追求。几千年来,中医学在总结和积累如何确保人类健康、怎样延长人类的寿命方面做出了许多的探索和研究,有着极为丰富、种类繁多的文献记载。早在先秦(公元前221—前206年)以前,中国最古老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强...
  • 1/1
  •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