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运六气解方剂(二)——麻黄汤

 origin6 2020-03-22

上一篇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桂枝汤,桂枝汤发汗祛邪不伤正,敛汗养营不留邪,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而今天,我们为大家讲解一下麻黄汤。

原文

麻黄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本方用以为君药。由于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又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

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

五运六气解方

张志聪认为,伤寒三阴三阳之病,多是人体六气之化为病,而人体六气之化,则“本于司天在泉五运六气之旨”。六气者,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三阴三阳是也。五行者,甲己运土,乙庚运金,丙辛运水,丁壬运木,戊癸运火,五运五行是也。本五运六气之理,辨草木金石虫鱼禽兽之性,而合人之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寒热升降补泻之治。天地万物,不外五行。其初产也,有东南西北中之五方。其生育也,有春夏秋冬长夏之五时。其形有青黄赤白黑之五色,其气有躁焦香腥腐之五臭,其质有酸苦甘辛咸之五味,这就是万物感五运六气之化所具有的药性,即药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属性。

《本经》曰:“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主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瘤坚积聚”。张志聪认为麻黄空细如毛,植麻黄之地,冬不积雪,能从至阴而达阳气于上。又因为太阳本膀胱寒水,而气行于头,周通于通体之毛窍,因此麻黄能开发皮毛间之闭邪。他在《侣山堂类辩·发汗利水辩》进一步解释,譬如麻黄汤为发表之剂,麻黄能开发皮毛间闭邪,又肺主皮毛,故配伍杏仁能通利肺气,这是所谓“内窍通而外窍始通”。

寒为阴邪,营为阴气,寒邪中人,则阴分受之,故伤营血。血秉肝气,其性疏泄,寒闭营阴,失其疏泄之权,是以无汗。寒愈闭而营愈泄,则外束卫气,闭藏而为寒。是营血被伤而卫气受病者也,故伤在营血而治在卫气。

麻黄汤,甘草保其中气,桂枝发其营郁,麻黄泻其卫气,杏仁利其肺气,降逆而止喘也。孔窍一开,而卫郁外达,则伤寒愈矣。(引自黄元御《伤寒说意》)

黄元御认为,卫气为阳,外行皮毛,营血为阴,内行经络。肺藏气而主卫,肝藏血而司营,肺金收敛,肝木疏泄,阴阳自然之性也。肝性疏泄,而营血之内守者,肺气敛之也,肺气收敛,而卫阳之外发者,肝气泄之也,收敛则无汗,疏泄则有汗。

煎服法

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渣,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吸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药物

1麻黄

麻黄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已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药用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其在古代有多种 别名: 龙沙、狗骨、卑相等,直至《本草经考注》提到:“其色黄,其味麻,故名。”后逐步趋向统一,被称为麻黄。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其在古代有多种 别名: 龙沙、狗骨、卑相等,直至《本草经考注》提到:“其色黄,其味麻,故名。”后逐步趋向统一,被称为麻黄。

其性温,味辛、微苦,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中品,具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支气管 哮喘等症,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

2桂枝

桂枝是《伤寒论》中重要的药物,其应用频率仅次于甘草,达方次,占全书方剂的。用量有六两者一方,五两者一方,四两者七方,三两者十七方,二两者七方,其他十方。

桂枝辛温,善祛风寒,能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不论有汗、无汗都可应用。如风寒表症,身不出汗,配麻黄同用,有相须作用,可促使发汗;如风寒表症,慎身有汗出,配芍药等,有协调营卫的作用。

桂枝能温通经脉,对寒湿性风湿痹痛,多配合附子、羌活、防风等同;对气血寒滞所引起的经闭、痛经等症,常配合当归、芍药、桃仁等同用。桂枝性温,善通阳气,能化阴寒,对阴寒遏阻阳气,津液不能输布,因而水湿停滞形成痰饮的病症,常与茯苓、白朮等配伍应用:如膀胱气化失司、小便不利,用桂枝以通阳化气,助利水药以通利小便,常配合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3杏仁

杏仁苦,温,有毒。入肺、大肠经。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之效。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

《药性论》:'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治心下急满痛,除心腹烦闷,疗肺气咳嗽,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可和酪作汤,益润声气。宿即动冷气。'《医学启源》:'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胸膈。《主治秘诀》云,润肺气,消食,升滞气。'

4甘草

甘草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

所有原文

《伤寒论》第3条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倶紧者,名为伤寒。

《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论》第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伤寒论》第37条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伤寒论》第46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伤寒论》第51条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伤寒论》第52条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伤寒论》第55条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论》第232条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伤寒论》第235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