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支气管炎

 秋霜了无痕 2020-03-23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者,即可做出诊断。临床一般可分如下2型: ①单纯型: 具有咳嗽、咳痰2项症状而无哮喘者。②喘息型: 具有咳嗽、咳痰、喘息3项症状,并经常出现哮鸣者。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要点

儿童期慢性支气管炎较少见,大多数病人与其他慢性感染存在有关,如慢性鼻窦炎等。支气管扩张是本病常见的并发症。

表现为迁延不愈的长期咳嗽,早、晚和气候变化时加重。痰液量不定。常有反复急性发作,发作时有发热、咳嗽及咯痰加重。

肺部检查可阴性,也可听到干性或湿性啰音。

一、病因病机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 “咳嗽”、“喘证”、“疾饮” 范畴。本病多由外感风寒之邪,或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气候稍变或寒冷之时,肺脏宣肃失常,肺气上逆所致。因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不耐寒热,称为 “娇脏”,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为病,病则宣肃失常,肺气上逆,发为此病。本病虽然主要为肺的病变,但其发病还与脾、肾两脏密切相关。

二、辨证论治

根据慢性支气管炎长期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和临床缓解期。急性发作期:指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多,可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此时治疗以宣肺清热、化痰止咳为主; 伴发喘息时,加以解痉平喘治疗。一般以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迁延期: 指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1个月以上者。治疗以扶正固本、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复发为主。临床缓解期: 系指经治疗后自然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2个月以上者。

处方1: 麻黄6g,杏仁9g,生石膏40g,鱼腥草20g,黄芩9g,贝母9g,桔梗9g,桑皮9g,前胡9g,瓜蒌仁9g,炙枇杷叶9g,沙参9g,广地龙9g,甘草9g。水煎服。

方药浅析: 本方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之痰热蕴肺型。证见咳嗽气促、咳痰黄稠、舌红苔黄,可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治宜清热宣肺,化痰平喘。以麻杏石甘汤加减施治。此时的治疗应以控制感染为主。予麻杏石甘汤重用生石膏,并加黄芩、鱼腥草等以辛凉清解,宣肺平喘。麻杏石甘汤是治疗痰热壅肺证的常用方剂,再加黄芩、鱼腥草等,其效更显。桑皮、前胡、枇杷叶、瓜蒌仁、贝母等为清热化痰药,既有润燥化痰作用,又有清肺除热之功。配用沙参滋阴润燥之品,使其痰由稠变稀,容易咳出。用地龙清热解痉定喘,并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脉瘀滞,防止由肺及心,引起肺心病发生。

处方2: 麻黄6g,桂枝6g,杏仁9g,半夏9g,干姜6g,细辛3g,五味子9g,紫菀9g,款冬花9g,白前9g,桑皮9g,苏子9g,白芥子6g,甘草6g。水煎服。

方药浅析: 本方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之痰浊阻肺型。证见咳嗽、气喘、痰多而稀白、或恶寒身疼、舌淡苔白腻,治宜宣肺散寒,祛痰止咳,利肺平喘。以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三子养亲汤加减施治。

久咳不愈多表现本虚标实。痰浊阻肺引起的咳喘,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风寒外束,痰浊阻肺当以标实为主,故以大队辛温发散之品如麻黄、桂枝、射干、细辛等温散外寒,内化寒饮。痰浊阻肺是引起咳喘的主要因素,又是激发感染的主要因素,故方中用大队利肺化痰之品,如半夏、杏仁、桑皮、白前、紫菀、款冬花等,以利痰液通畅排出。复以苏子、白芥子利肺平喘。此皆是针对标实之痰浊而治。以一味五味子酸敛,使散中有收,以防肺气耗散太过之弊。若痰浊化热,痰液由稀薄而变黏浊黄稠,舌红苔黄,则应改为处方1治疗。或以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加减施治,或仿张仲景小青龙汤加石膏之意,或以本方加射干15g,生石膏60g,鱼腥草20g,黄芩9g。此本张仲景治痰饮化热、寒温并用制方之意。通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发作,风寒外束,痰饮内停而有化热之势者。

处方3: 党参9g,黄芪20g,五味子15g,淫羊藿20g,补骨脂20g,半夏9g,茯苓9g,杏仁9g,桑皮9g,紫菀9g,款冬花9g,白前9g,广地龙9g,炙甘草9g。水煎服。

方药浅析: 本方适用于 “慢支” 迁延期及缓解期。证见久病咳喘、迁延不愈、咳嗽、咳痰、呼吸气促、时轻时重,治宜培本为主,兼顾其标,调补脾肾,祛痰止咳,利肺平喘。

中医认为,“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咳而不喘”。久病咳喘,迁延不愈,系肺、脾、肾三脏交亏。

“缓则治本”,故迁延期、缓解期的治疗应着重培本补虚,调补脾肾,以治其本,但也要兼顾其标,辅以祛痰止咳、利肺平喘之品。现在广为推行治疗慢性咳喘用冬病夏治之法,即在夏季缓解期进行固本治疗,这样到了冬季发病季节,病情可大为减轻,或可杜绝疾病发生。本方以党参、黄芪、甘草、五味子、淫羊藿、补骨脂、茯苓等调补脾肾,扶正培本,以资收到长期疗效。在扶正培本的基础上,兼治痰浊之标实,辅以大队利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品,如半夏、杏仁、桑皮、紫菀、款冬花、白前等,以利痰液通畅排出,使其收到短期效果。同时,以地龙解痉定喘。因蚯蚓中有一种含氮物质,对支气管有显著扩张作用,是扩张支气管以平喘的良好药物。这种对 “慢支” 迁延期、缓解期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既有利于巩固长期疗效,亦有利于收到短期止咳、祛痰、平喘的效果。如果病势缠绵,上盛下虚,肺肾出纳失常,则应加重补肾纳气,培补其下,加肉桂、沉香。若能加入蛤蚧、冬虫夏草更佳,对改善呼吸功能有一定好处。可配合应用蛤蚧粉4g (冲服),紫河车粉9g (冲服)。有时亦用红参9g,蛤蚧一对 (去头),冬虫夏草9g,五味子9g。水煎服,每日1剂。症状控制后改为粉剂。动物实验发现,蛤蚧既有雄激素作用,又有雌激素作用,尤以尾部为强,儿童重用之可能引起性早熟。如系干咳痰稠,应加滋阴生痰之品,如沙参、麦冬等,使其痰增加,由稠变稀,容易咳出,即可减少咳嗽。如系痰多气壅,可用刺激性祛痰药物,使其痰能排除,痰除则咳喘易止。麻黄可缓解气管痉挛,为治咳喘要药,若咳喘严重,可加麻黄10g左右。久咳不止可加罂粟壳6g,此为定喘止咳良药,但中病即止,以防久服成瘾。痰多加川贝母,或贝母、半夏同用,效果良好。若痰浊有化热倾向,黏稠不易咯出,此时慎用干姜、桂枝等大辛大热之品,以免助邪化热; 可酌加清解之品,如黄芩、鱼腥草等;或黄芩、桑皮相配,以泻肺平喘清热; 或配以黄芩、广地龙清热解痉定喘,以防痰湿转化痰热,引起急性发作。

三、病案举例

姜某,男,41岁,2006年3月9日初诊。患者自述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年,每年春天易发病,发则咳嗽、气喘、多痰。多处治疗均效果不理想,近半月来又开始咳嗽,气喘,痰多稀白,并伴恶寒、胸闷、体乏等症。诊见: 舌淡红、苔白、脉浮紧。辨证属风寒外束,痰浊阻肺。治宜宣肺散寒,祛痰止咳,利肺平喘。处方: 麻黄6g,桂枝6g,杏仁9g,半夏9g,干姜6g,细辛3g,五味子9g,紫菀9g,款冬花9g,白前9g,桑皮9g,苏子9g,白芥子6g,叶草6g,甘草6g。水煎服。服药3剂,诸证大减。再进10余剂,证除病愈。

按: 本方以小青龙汤、三子养亲汤加减而成。病人咳嗽、气喘、痰多稀白,伴恶寒、身重、发热、舌淡红、苔白、脉浮紧,为外寒内饮相搏于肺、痰浊阻滞肺道而发,用小青龙汤辛温解表,温化水饮;用苏、芥二子降气化痰; 紫菀、款冬花、白前、杏子等利肺止咳平喘。方投药合,故恙去人安。

周信有 著;李永勤,薛盟举,申永寿等 协编.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周信有.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第118-123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