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发现,夏文化古中原究竟是哪里?白居易经典唐诗透露出答案

 五星辉煌 2020-03-23

考古发现,夏文化古中原究竟是哪里?白居易经典唐诗透露出答案

(作者:赵辉)在夏朝夏文化研究中,不仅黄河流域为夏文化中心位置受到广泛质疑;即使被认为现代中国地理中心的中原地域,是否就是夏文化中心的古中原,也是一个被广泛质疑与否定的历史观念。当所有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都无法确认现有观念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证明,黄河夏文化中心论与夏文化河南中原中心论的错误与破产!

考古发现,夏文化古中原究竟是哪里?白居易经典唐诗透露出答案

那么,在中国历史与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古中原”究竟在哪里呢?为什么“中原”与中国历史和文化,发生过如此紧密关系,但我们今天华夏历史文化研究却无法破解夏朝夏文化的众多历史难题呢?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今天所认识的黄河中原,并不是诞生华夏文化、华夏文明的“古中原”,而是历史累层叠加后的产物

考古发现,夏文化古中原究竟是哪里?白居易经典唐诗透露出答案

中原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意思是原野,原野之中,原意中并未指定确切地理方位。如《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吉日》:“兽之所同,麀鹿麌々;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这些是“中原”一词最早的出处,意指“原野”。而后在历史典籍中出现的“中原”,其内涵发生了逐渐改变,范围逐渐扩大,在历史事件中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而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考古发现,夏文化古中原究竟是哪里?白居易经典唐诗透露出答案

因此,要破解夏文化的发源地,对“中原”一词产生的原始地理位置认识,对《诗经》中的“中原”位置认识是尤为关键的途径。《诗经》中的“中原”包含有地理概念吗?

《诗经》中的“中原”虽没有明确的地理位置,但我们通过《诗经》中的内容、通过描写的场景与动植物,还是可以判定出“中原”的地理范围。“麀鹿麌麌”说明“中原”是一个各种鹿群居的地方;“漆沮之从”说明“中原”是在广布河流湖泊的地方,两者共同显示“中原”是一个河流湖泊纵横、鹿群遍地的广袤平原沼泽地区

考古发现,夏文化古中原究竟是哪里?白居易经典唐诗透露出答案

“中原有菽”说明“中原”是一个产豆类作为的地区,不同于北方的粟黍;“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螟蛉又称双带夜蛾,稻青虫、粽子虫、量尺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两者都是一种南方昆虫,以水稻为主要生活栖息地,说明“中原”是处于南方水稻主产区,但也生产大豆类作物的南北交界地区

考古发现,夏文化古中原究竟是哪里?白居易经典唐诗透露出答案

通过对两首《诗经》作品里对“中原”的描述情景,古“中原”在原始自然环境下,既不可能是干旱少雨的黄河流域,也不可能是长江流域地区。能同时存在上述情景的地理环境,只有南北自然气候分界的淮河流域,更具体些说,只有淮河以北的淮北平原可同时满足河流湖泊纵横、沼泽遍地、麋鹿成群、豆作物与水稻作物同时生长、螟蛉蜾蠃同时共生的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

因此,“中原”一词最初来源的《诗经》描写的情景,实际就是淮河流域的广大淮北地区,淮北地区才是古“中原”的原始所指。那么还能更具体地确定是淮北平原的什么地方吗?

唐朝中期,写实性大诗人白居易可为我们提供更具体的古“中原”地理位置。相信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大家都耳熟能详: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年幼时,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时光。《尔雅》曰:莞,苻离也,以地多此草,故名。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原上草”或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是人们千百年来的疑问

考古发现,夏文化古中原究竟是哪里?白居易经典唐诗透露出答案

在淮北地区有两个的古地:符离与钟离。符离现称符离集,闻名遐迩的符离集烧鸡就产于此;在淮河岸边的7300年的双墩考古文化遗址,其中一墩就是钟离国国王的墓葬。符离与钟离是相邻的淮河北岸的两个地区。大诗人白居易在符离送别来自钟离的朋友时,在因战乱而荒芜的平原上,看到符离至钟离的平原上长满符离之草,写实性大诗人白居易所咏出的“离离原上草”,就是一句相当写实性的描述。“离离”就不是描写草木生长旺盛,而是描写符离到钟离之间“原”地区的草木。

考古发现,夏文化古中原究竟是哪里?白居易经典唐诗透露出答案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名,强调了这个“原”不是普通的平原,而是古“原”,就是《诗经》中的“中原”,是古“中原”。不仅草木是古“中原”的草,而且道路也是古道“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将曾经辉煌文明的华夏文明诞生之地,再现于人们面前。在符离与钟离之间经过四方湖古城,就是记载与周穆王时期青铜器铭文中的“古师”“古次”“古阜”。当白居易向南送别钟离的朋友,正是通往古城的“古道”,“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一幅多么伤感的画面!就如四方湖古城的历史,淹没在岁月的芳草中

考古发现,夏文化古中原究竟是哪里?白居易经典唐诗透露出答案

创造华夏文明的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画面的描写,为我们还原、再现了一段历史,延续了华夏文明,传承了华夏历史。而在古“中原”大地上诞生的华夏文化,就如“离离原上草”一样,顽强地生存着,延续着华夏文明的脉络,生生不息!

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华夏民族的传承,不是政权的延续,而是文化的延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是自然的产物,文化是人类的产物,没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繁衍不了,没有富足的生活产生不了文化。夏朝夏文化的自然诞生,必有其独特的生存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