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律的孩子背后,父母都是这么做的

 咩咩羔 2020-03-23

作为父母,我们都期待孩子走向独立、自主和自律。但是,日常生活中最难避免的就是不停的提醒孩子每一件小事,尤其是早上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孩子做什么都慢吞吞的。

对于到什么地儿,该做什么事儿,孩子似乎永远没有概念。早上上学前磨蹭,晚上临睡前磨蹭,总是让父母一遍一遍地催促,一遍一遍地提醒,这个唠叨让多少孩子不甚其烦,又让多少父母心力交瘁。

这种情况下我们做父母的通常是什么感受呢?可能是着急、上火、怒火中烧,或者是很心烦,也很无奈,又有点担心、很焦虑。

有的时候用尽了各种方法都没用,就会觉得很沮丧。这是我们常见的一些情绪,对吗?

大家想一想,在这些情绪中往往我们常见的做法是什么?可能会讲道理,也会催促,可能会唠叨,生气了还会吼,动手拉扯、指责或者是打骂。也有可能我们会威胁孩子,比如早上起床时候,“你不起来我不管你了!“,“你不走我走了!”,或者有些父母会包办替他做,也有些干脆就放弃,不理他了。

这是这样做,孩子又能从我们的这些做法中学到什么呢?

孩子可能会该干嘛还干嘛,屡教不改。他们有的时候也会觉得很烦,就不理我们,装作没听见,有的时候他们很生气,就跟我们顶嘴、对着干,或者孩子是等到大人真发脾气了才做,等发火了才去做。

还有些,孩子可能会哭闹,但就是没有行动力。也有时候我们越催他越慢,或者脾气渐渐地变大了,所以痛点难点罗列出来一大框。

说到这儿,我们是不是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既然我们知道这些唠叨、发火、催促没用,甚至会带来一些负面的效果,我们为什么还这么做呢?

具体怎么办,关于这种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我们可以用可视化的日常惯例来解决。

第1个要点,和孩子一起制作日常惯例表,在这里的关键词是一起,不是家长说了算,我们要带着彼此尊重的心态,让孩子参与,给孩子发言权。大家一起头脑风暴,一起制定、一起执行、一起修改完善。

我们要特别小心自己有没有对孩子有各种告知,各种命令和要求,我们是不是借着惯例表去控制他,而不是启发孩子给他时间去思考,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他选择的机会。其实当我们大人尊重性的让孩子参与去制定计划,孩子就会更愿意去做这些自己想到的事情。

第2个要点是跟孩子一起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列出所有想到要做的事情。头脑风暴的原则:不评论、不指责。每一个想法都需要先记下来,因为记下来就是对孩子的尊重。当孩子和家长的想法全部都记下来之后,再一起回顾一下,看看哪些是合理的,可以做到的。哪些需要调整?比如如果孩子在睡觉前说,我想玩很长时间,妈妈可以问,半个小时怎么样?

当孩子提出我要看一个小时的电视,妈妈也可以提醒孩子,惯例表需要同时遵守家里关于看电视的约定,同时要遵守睡觉时间的约定,要记住我们给孩子的是有界限的自由,不是放任孩子,他想怎样就怎样,我们是引导孩子逐步的学会去评估,合理的规划和安排自己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有自由也有界限,家长的底线要非常清晰,这些底线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相互尊重的,在讨论中形成一个约定,比如我们需要几点出门,晚上要几点睡觉,看电视和看ipad的、次数和时间、吃零食的要求等等,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并且确定下来。

孩子年龄非常小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直接给出自己的底线,随着孩子年龄越大,他可以承担的责任越大,我们家长放手的就越多。倾听孩子的需求,理解并且尊重他的合理要求,这是和善。但是尊重我们家长自己的原则,尊重我们的约定,尊重现实情形的需要,这就是坚定的部分。

所以在跟孩子制定日常惯例表的过程中,我们就做到了和善与坚定并行。

第3个要点是我们可以拍一下孩子做每件事的照片,或者用文字用图画的方式来记录管理表。

对于年龄很小的孩子,他不会写字,我们就可以邀请他用创造性的绘画,或者是多种方式来呈现。有些孩子擅长画画,有些喜欢妈妈帮自己拍照,有一些喜欢我自己找图片来贴都可以。只要是孩子积极主动参与的就好,好不好看、规不规范,这都不要紧,这些都是成人的要求,其实对孩子来说,只要是自己做的,他看得懂,才是最有效的。

第4个要点是当这个惯例表制作完成之后,就要让日常惯例表说了算。我们家长经常要问孩子,你的惯例表的下一项是什么?

用这一句简单的问题代替唠叨、催促、命令、信任孩子,他建立了惯例表,我们却一再不断的继续提醒他,一再去催促他。其实言下之意就是告诉孩子,他不用为自己负责,妈妈会给你承担责任,我会帮你看时间,你听我的安排就好,这样就无效了。

5个要点是千万不要以奖励剥夺孩子的能力感,奖励真的剥夺了孩子体会内在充实感、能力感的机会,让孩子依赖于外部奖励。

其实原本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我自己规划好,自己做好,我是有能力的,现在通过奖励却变成了我为了得到奖励而去做,那出发点和意义就都不一样了。

所以现在我们最后来看一看,如果我们真的跟孩子一起来制作惯例表,并且按照惯例表经常去执行,孩子可以学到什么呢?

他可能可以学到自律、有计划性、有时间观念,并且从中感到很自信。孩子可以收获能力感。当父母允许孩子自己来制作管理表,并且遵守了管理表,他感觉很良好,而不是说给孩子一些小贴纸奖励,用外在的刺激,不用这样的方式,我们就有真的有机会让孩子体验到满足感,孩子就会更乐于去执行,所以它的内在动力就会提升。

孩子还可以学会关注解决问题。当惯例表不能被很好地执行时,我们邀请孩子一起思考问题出在哪里,有哪里需要调整,如何修改?这就是关注解决问题。

父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孩子的能力边界不断扩展中,逐步弱化自己对孩子的管束。我们的职责是要帮助孩子自立,而不是依赖。教孩子日常惯例表是迈向这个目标的重要一步。日常惯例的目标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很能干,并受到鼓励。

运用日常管理表,还有一个福利,就是当孩子们按照自己制定的惯例表来作息时,我们就能停止唠叨,我们就能够体会到更平和的早晨和夜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