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崇拜的教育名师

 wwm5837 2020-03-24

 魏书生老师1978年走上中学语文教学岗位。1979年,他便开始了语文教育改革探索。魏书生是个平凡的人,但有着不平凡的境遇,干着不平凡的事业。他是语文教学与教改的领军人物。

(一)事业之爱

魏书生老师深爱着语文教师这一职业。为了能做一名语文教师,他不惜放弃当时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一再向组织递交教师的申请。六年多的时间中,他先后向组织口头和书面申请了150多次。这一举动,充分说明了他对做一名语文教师的一往情深。这就是他的事业之爱,是他之所以能全身心扑在语文教育事业上的动力所在。他的这种事业之爱,在他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时时处处都表现出来了。

(二)育人为先

魏书生老师之所以要执著地去做一名语文教师,其根本原因是为了育人。他曾说:“我觉得我能为这个世界多教育出一个好人,或者能让某人多一点真善美的品质,那就是一种贡献,一种幸福,就算是不枉此生。”他的许多著述中,把人们常常说的“教书育人”改成了“育人教书”。这绝不是简单的词序之改,而是反映出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思想中,育人是第一位的。

(三)人格魅力

魏书生不仅是个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豁达的人。他的豁达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境遇观,二是苦乐观。魏书生面对这一切却非常坦然,常能变苦为乐,以豁达的心情乐此不疲地心情愉快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他常常说,读书是享受,写作是享受,教学是享受,散步是享受,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可以是享受。

魏书生是名人,是个精神富有者。虽然他现在并不缺钱,但一直是个苦行僧的形象。他自律很严,只知奉献,不求索取。正像有人评论他的那样:绚烂之极,归于淡泊。他是为官者、为人者的榜样。

(四)教育思想

魏书生的教育理论较为集中地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中,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是: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

三个统一——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主体思想与发展思想的统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时代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主体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思想。

四个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考。无论任何人,要改变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个支柱——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以养、教结合为宗旨的家庭教育论,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论,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独到理论和具体方法。

魏书生老师创立了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自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通过“六步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文素养,使得这种教学法成为我国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教学法。

(五)、辉煌人生

魏书生老师的成功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生艺术的成功,二是教育艺术的成功,三是教学艺术的成功。

魏书生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他的教育经历和思想是给人启迪的。无论从哪个方面,他都是令人崇拜的。我会朝着魏书生老师指引的方向努力前行,坚持不懈地去追赶他的脚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