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脑全新思维实验——右脑作用的发现

 教海浪花 2020-03-24


             作者   阳春三月

      科学家很早以前就已经知道,大脑内有一条神经“梅森—迪克森线”将其分成两部分,最初,人们认为大脑的两半部分虽然是分开的,但却是主次有别的。大脑左半球居于主要地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而右半球只是辅助性的,居于从属地位,有人甚至认为它是人类发展早期的遗留物。左脑是理性的,擅长逻辑思考和分析,符合我们对大脑的一切预期。而右脑是无语言能力的,擅长非线性思考和直觉判断,是一个已经退化的人类器官。

        直到加州理工学院温文尔雅的罗杰·斯佩里(Roger W.Sperry)教授重塑了我们对大脑和自身的理解,这一理解势头才有所减弱。

        20世纪50年代,佩里对一些被切除了胼胝体的癫痫病患者进行了研究。胼胝体由大约3亿条神经纤维构成,连接左右大脑半球。斯佩里对这些“裂脑”病人做了一系列实验,他发现原来的观点是有缺陷的。我们的大脑的确分为左右两半,但斯佩里指出:“对于所谓的从属或次要的右脑,之前我们认为它没有语言和书写能力、反应迟钝,有些权威人士甚至还认为它没有意识,然而实际上当大脑在从事某些智力活动时,右脑更胜一筹。”

        也就是说,右脑并非不如左脑,它只是不同于左脑。斯佩里写道:“大脑似乎具备两种思维模式,这两种思维模式是相互独立的,分属左脑和右脑。”左脑负责顺序推理,擅长分析和文字处理;而右脑负责整体推理、模式识别以及领会各种情绪和非语言类表达。

        人类的确有两个大脑,他们相互协作,又各有侧重。罗杰·斯佩里凭借这一研究赢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也给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带来了永久性的变革。1994年,罗杰·斯佩里逝世,《纽约时报》将其誉为“颠覆传统左脑优势论”的人,称赞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科学家,“他的实验在民间广为流传”。

        但对此作出突出贡献的却是加州大学美术教师贝蒂·爱德华兹(Betty Edwards)。1979年,爱德华兹出版了一本名为《用右脑绘画》(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的书。在书中,爱德华兹否认了有些人没有艺术天分的观点。她说:“绘画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你观察到了什么。”观察(这里说的是真正的观察)的秘密在于,让自诩为万事通的专横的左脑安静下来,这样相对温和的右脑就可以展示它的魅力了。虽然有人指责爱德华兹将科学看得过于简单化,但她的书仍然十分畅销,并成为美术课程的主要用书。

         斯佩里开拓性的研究、爱德华兹巧妙的宣传和诸如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到来,使右脑也得到了认可。右脑是大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