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二八养生指南针说明书 养生指南针是指导人们回归天人合一,遵循自然规律。 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天藏我藏,天露我露;天睡我睡,天醒我醒。 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轨道位置,是万年不变的天道,“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人和地球是一体的,人道循环跟不上天道循环,人就会生病。 当今人们失天道,以自我为中心,吃饭,睡觉,生育逆天而行,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妄为,造成外实内虚。 人身体的健康必须依天道而行。天道循环,决定了养生之法要周而复始,依一天的四季及二十四节气而转变。 懂得一天四季及二十四节气的道理,对养生和调养可借天力还以人力。 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一天也分春夏秋冬四季; 一年及一天,人的起居都要符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时间规律。 现在人们经常丢了西瓜捡芝麻,花了大量的钱财和时间在人力、药力上,殊不知,人力、药力,不及天力,人在天地之间只是一粒微尘而已,微尘只有和自然融为一体,才会“长生久视”;当微尘脱离自然时,就会瞬生顺灭。 养生不等于吃补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三餐有时,可活过天年。 指南针表盘解读: 中国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天色变化的自然规律,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古人用十二地支、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以及十二生肖中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中医认为人体有十二经脉,人体经脉的兴衰与太阳和地球位置的变化有关,即每日的十二个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是对应的,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一个经脉管一个时辰,相对于每个时辰都是不同的经脉值班。 古人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叫作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俗话说:“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 一天四季及二十四节气分布是: 03点至09点为日春, 其中03点为立春,04点为雨水,05点为惊蛰,06点为春分,07点为清明,08点为谷雨; 09点至15点为日夏, 其中09点为立夏,10点为小满,11点为芒种,12点为夏至,13点为小暑,14点为大暑; 15点至21点为日秋, 其中15点为立秋,16点为处暑,17点为白露,18点为秋分,19点为寒露,20点为霜降; 21点至03点为日冬, 其中21点为立冬,22点为小雪,23点为大雪,24点为冬至,01点为小寒,02点为大寒。 二八养生指南针的功能: 一、指导睡觉 养生要点: 寅时平旦[03点(立春)至05点(惊蛰)]五更起床; 午时日中[11点(芒种)至13点(小暑)] 午睡; 亥时人定[21点(立冬)至23点(大雪)]二更睡觉。 日春主醒、主动,5点为惊蛰,蛰为冬眠的动物,惊蛰意味着蛰伏的动物在这个节气惊醒,人体内蛰伏的肾脏阳气聚集,沿督脉上行,人要醒了,醒了以后必须起来活动,一动人的阳气就生起来了,就像完成春天的播种一样。 日夏之后天地间阳气大放,而体内缺少阳气支持,午饭之后要午睡,以养精神,但是午睡时间不要太长,有一个小时就可以了。 睡眠不是时间问题,它是一个时间段的问题,21点到5点这8小时是天地给人补充能量的一个时间段,你睡觉了就赶上了,没睡觉就没赶上,不睡觉是你的事情,自然规律不会因你而改变。就像十年寒窗,就是为了高考的那几个小时,如果你在考试的那段时间迷糊,你其他时间再清醒也是没有用的,那个真正有用的时间段过了。 晚上不睡叫耗伤阳气,早上不起叫封杀阳气。 古人讲:“睡觉为养生之首,一夜不睡,百日补不回来。” 二、指导吃饭 养生要点: 辰时食时(07点~09点)吃饭。 申时晡时(15点~17点)吃饭。 辰时(07点~09点):名食时,指吃饭的时候,是胃经值班的时间,人要顺应阳长的特点,吃助阳之物,少吃生冷,早饭就如同“春雨贵如油”一样金贵。 申时(15点~17点):名晡时,指吃饭的时候,是膀胱经经值班的时间。 人吃进去食物都要靠自身的阳气消化,日入以后,阳气消失殆尽,所以最好少吃或不吃晚饭。 事实证明,不吃晚饭不会影响人的健康。反而因为诱发强烈的饥饿感(胃气)而不容易生病。 要知道,不吃晚饭,不会把人饿死;但是晚饭吃得多,会把人撑死。 小孩子,如果晚饭吃得很饱,那么极易发热。 年青人,如果晚饭吃得很饱,那么极易做恶梦而损害大脑。 老年人,如果晚饭吃得很饱,那么极易发生猝死。 万物皆有数,一个人一辈子吃多少饭都是定数,先吃完的先走人。 所以吃饭只吃七分饱,不仅是每顿饭七分饱,而且整天都是七分饱。这无形中延长了寿命。 三、指导生育 寅时(03点~05点),泰卦,三阳开泰。
卯时(05点~07点),大壮卦。
阴阳调和,百病不扰。 泰卦、大壮卦,人体天癸最充盈,所以一般都在这个时间段繁育后代。父精母血足,孩子的先天禀赋也就好,健康、聪明。 亥时(21点~23点),坤卦,纯阴无阳。
人到了这时,身体衰弱了,慢慢又恢复到婴儿出生时的柔弱状态,需要精心照顾。 这时的人所要做的就是顺应自然和生命的规律, 天有日月星辰,人要昼醒夜眠,地有秋收冬藏,人要吐故纳新。 所谓的补益,壮大都是次要的,真髓在顺位,顺应自然的规律,顺应生命的规律。 四、指导健康 子时(23点~01点),足少阳胆经当令,提防心脏病。 肾不好的人,易出事;心脏不好的人,易猝死;低血糖的人,易发病。 丑时(01点~03点),足厥阴肝经当令,易中风,气滞,血瘀。 血压处于一天中最低值,糖尿病病人易出现低血糖,心脑血管患者易发生心梗等。 寅时(03点~05点),手太阴肺 经当令,哮喘病高发,易咳嗽。 卯时(05点~07点),手阳明大肠经当令,要注意五更泻。 辰时(07点~09点),足阳明胃 经当令,易胃疼、膝盖疼、脚面疼。 巳时(09点~11点),足太阴脾 经当令,要注意糖尿病、肌无力。 午时(11点~13点),手少阴心 经当令,易得中风及出血的病(鼻出血、眼尾出血)。 未时(13点~15点),手太阳小肠经当令,如果胸闷心慌,说明心脏有问题。 申时(15点~17点),足太阳膀胱经当令,如果特别犯困,特别难受,说明阳虚。 酉时(17点~19点),手少阴肾 经当令,要注意肺病,此时主治肺阴虚。 戌时(19点~21点),手厥阴心包经当令,如果中指发麻,那就是心包出问题了。 亥时(21点~23点),手少阳三焦经当令,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五、指导锻炼 养生要点:申时(15点~17点)锻炼。 “日出”和“日入”是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 人休养生息就应该以“日出”、“日入”为基本的简易时间表。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比如:傍晚不散步,尤其是秋冬季节的傍晚。秋冬主收藏,阳气收敛,人暴露在肃杀之气中不利于健康。 又如:晚上不锻炼,21点是一天的立冬,冬季万物闭藏,人“立冬”入眠与自然和谐,才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大汗淋漓、津液外出伤及阳气。伤了津肉酸,伤了液关节老化。 再如:晚上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如果按摩、桑拿,只会使人更加疲倦,这是因为阳气泄露的原故。 古人说:申时(15点~17点),动而汗出,喊叫为乐,此为养生。 每天,16时的代谢最旺盛,4时的代谢最衰弱。 每天下午大约16点的时候,是膀胱经当令,人体新陈代谢率最高的时候,此时锻炼身体不容易受伤,必须全身微微出汗,必须大声喊叫,只有这样才能让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强身健体。 六、指导工作学习 巳时(09点~11点)工作学习的第一个黄金时间:此时脾经当令。 申时(15点~17点)工作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间:此时膀胱经当令。 膀胱经是走到脑部的一条经脉,这个时候小肠经已经把饭的营养都送到大脑了,大脑这时候精力好,头脑灵活。 古代讲:朝而受业,夕而习复。 早晨学习的东西,到这个时间段,好好复习,此时记忆好,学习效率高。 戌时(19点~21点)工作学习的第三个黄金时间:此时心包经当令,心包经主喜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