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住院70天,花了134万,才明白不要轻易买保险!

 NGC1952 2020-03-25

相信去过医院的人都深有体会,看病贵已经是一个不可反驳的事实。

我一个朋友几个月前突然倒下,住进了ICU。住了70天院,花了134万,倾尽了父母一辈子的积蓄。

所以在医院,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病人明明有医治的方案,却因为没有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离去。

在中国,70%的人有过劳死风险,每分钟都有人确诊癌症,胃癌、乳腺癌等恶疾也逐渐年轻化,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极大的威胁。

可以说,一人患上重疾,就等于一家人被判了死刑。

如何避免呢?很多人想到买保险,但我劝你不要着急买!

因为保险产品不同于其他商品,本身种类繁多,容易掉坑,很多人买一份保险多花几千块钱是常见的事儿。

为此,我邀请了我的好朋友资深保险规划师方明辉,请他从客观中立的角度给大家开一次讲座,全面解读保险里的陷阱,避免大家日后被坑。讲座开始前,先上一波干货,给大家分析一下日常买保险常见的各种不正确姿势。


在服务超过1000个家庭之后我们发现:已经买过保险的人,买错或者买贵的占比超过90%。人们总觉得一张保单就可以对抗后续所有的疾病、意外、医疗保障,甚至还能解决养老问题。

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保险中的雷区,你了解多少?下面就给大家扫盲保险中的几个误区:

——小贝保险副总裁、资深保险规划师:方明辉

保险买不对,多花很多冤枉钱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有了保险意识,但大多数人对保险的了解,还处于一无所知的阶段。

很多人认为保险越贵越好,保障疾病种类越多越好,但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容易掉坑。

市面上的保险种类很多,以30岁为例,200块就可以买保额50w的意外险,500块可以买到保额200w的医疗险,一份成人重疾险一年也就几千块。

而那些花高价买的万能险、返还险等,认为包括了“教育金”和“养老金”,不但有保障,还可以理财,很划算。但其实,这种保险的价格比纯保障型的贵好几倍,同样的价格,保额也严重不足。

此外,有人购买重疾险时,过分追求保障疾病数量,认为越多越好。

但很多人不知道,国家早已对各大保险公司疾病进行了统一,前25种重疾病种各家保险公司定义都是相同的。

所以,我们看重的数量应该是,重疾条款中附加的轻症和中症的项目。要不然,我们花再多钱也是白搭,更得不到风险防御的效果。

买保险的4个正确打开方式

买保险的各种不正确姿势,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这么深的水,怎么才能避免被坑钱呢?这里提供4点建议吧:

01

保障超全的万能险,其实什么都不保

其实这种号称一张保单管一生,不仅治病救人,还能解决婚嫁金、养老金的保险,相当于把用于风险保障的钱,分了一部分去做理财。保障功能被严重削弱!所以基本等于「什么都不保」,根本起不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02

返本型的很划算?其实多花很多冤枉钱

有的朋友在代理人的说服下很容易就买了一份“返还险”,认为到期了不生病还可以返还保费,像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但其实,这类保险是两全型保险,在寿险的基础上附加一款重疾险。一般情况下,返还型重疾险要比纯保障型产品贵6-7倍!

03

切忌只给孩子买保险,大人却一直“裸奔”

只为孩子买保险这种做法,是一个思维误区。因为相比孩子,每天为生活奔波劳碌的大人,生大病和意外的几率更高。

而且,我们要知道,只要大人有收入,健康地活着,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保障。所以正确做法是先给家里的经济支柱做足保障,先大人后小孩,才会真正意义上给宝宝一个安稳的未来。

04

做好健康告知,避免不必要的理赔纠纷

很多朋友总觉得保险理赔很难、但其实理赔跟保费价格、公司大小等都没有关系,只有健康告知是未来能否顺利拿到理赔的关键。

可以说,买错保险,是赔多少的问题;投保的时候不重视健康告知,是能不能拿到理赔金的问题。

◆ ◆ ◆ ◆ ◆

保险行业纷繁复杂,认知成本很高,很多代理人对自己卖的产品一知半解,见人就直接各种推销说服,签字之前你是上帝,签字之后他是爷。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自己一定要具备基本的保险常识,理性对待,不要盲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