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桃花源记学案

 时家店张欣 2020-03-25

一.定标明法


(一)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3.感受世外桃源的美好情景,体味古人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4.探究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理想及其现实意义。


(二)学习步骤:


按照结合文言文七步阅读法,自主预习,小组讨论


二、审题辨体


体裁-----


三、了解作者


1.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       (朝代)诗人辞赋家浔阳柴桑人。一名     ,字      ,号       ,私谥靖节世称      ,有《陶渊明集》。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2.写作背景。


本文大约写于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二年(公元421),作者时年57岁。他目睹当时黑暗的社会:统治者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为了争夺统治地位,多次发生流血政变。如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恭帝。统治者日益加重对人民的赋税徭役和剥削压榨,给百姓造成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痛苦。他面对现实,深有感触,于是,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又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这篇文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读文识字


1自读,圈出生字、标示朗读节奏有问题的语句


2.字词积累


      便            然开朗            


          然自乐     便还家            


不足外人道也         太守     刘子


 


五、理解内容、


1.结合书下注释,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必要时也可翻查工具书,


逐字逐句翻译课文。


要求:(1)翻译时要做到: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明白晓畅,无语病;语句规范、得体、生动。


2)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坚持对译,尽量做到字字有落实,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六、探求中心


1.找出描写桃花林的句子,它的作用是什么?


2.第二段主要写哪些内容?表现了桃花源怎样的生活环境?


3.第三段主要写什么的内容?表现桃花源人的什么?


4. 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再去寻找桃源,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世外桃源?我们应怎样认识?


6.在桃花源记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七、理清思路


  1. 浏览课文,找出反映渔人发现桃花源经过的词语

  2. 文章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3. 根据行文线索,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

     

    八、读读背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