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别拿资本去考验人性,因为在考验的途中或许连考验人都会迷失。企业小的时候没问题,一旦大了,问题就来了! 华帝的股权之战,堪比最热的宫斗大戏。 华帝七君子在创业初期遵循君子协定,采用的是水泊梁山的模式——“座有序,利无别”,股份均分的模式,这个在当今投资人看来必败无疑的股权分配方式,他们却“一不小心”把公司搞上市了。 1992年,华帝七君子:黄文枝、黄启均、关锡源、李家康、邓新华、潘权枝、杨建辉,凑了100万元启动资金,创办华帝的前身九州燃具设备厂。 为保持华帝长期稳定发展,七君子订下“君子协定”:股权分配上,开发区所在村占总股本30%,余下70%股权由7人平分,各占10%,其中,黄启均、关锡源以知识入股;决策高度民主,少数服从多数,大政方针,7人举手表决,4票赞成算通过;年终分红一样多;不许亲戚进厂;与妻子不谈企业事;住房一律两层楼别墅;用车一律同一档次…… 华帝创办的前几年顺风顺水,不过在1999年前后遇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公司内部究竟谁是“话事人”,源头还是股份均分引起的,尽管华帝一直推崇投票解决问题,但这同样也限制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1999年,七君子集体宣布同时退出公司的经营管理,让姚吉庆担任职业经理人,实现民企所有权、经营权“两权分离”,一时引起轰动,此举还吸引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关注,并亲自带队去调研。 接班的姚吉庆被称为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尽管成为了华帝的No.1,但在他头顶上还有7个老板,得罪哪一个都不好过,光是如何平衡与7位老板的关系,就够姚吉庆喝一壶的。 2001年“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成功转制成为股份公司的华帝,又一次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与腾飞。此时,姚吉庆却在未获得提前通知的情况下,被7位老板决定解职。七君子之一的黄启均出任华帝总裁。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是不会简单的重复。13年后,黄启均同样遭遇被迫离开华帝的经历。 2012年12月12日,华帝收购七雄之一潘权枝儿子潘叶江建立的百得厨卫公司,潘叶江顺势进入华帝的管理层,“不许亲戚进厂”的君子协定被打破,由于潘氏家族实际控制百得厨卫,华帝收购百得厨卫后,潘氏家族持股14.6%,当年创业七雄的股权均分也被打破。 潘叶江何许人也? 1977年生,硕士学历,21岁便开始创业,在家电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的创业新生代,互联网浪潮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企业家,想法大胆,视野开阔,深谙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行为习惯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道。 2014年7月2日,潘叶江与华帝股份的控股股东九洲投资的合伙人黄文枝、邓新华及奋进投资的合伙人何伯荣分别签订《财产份额转让协议书》,交易前,黄文枝是华帝股份的实际控制人;这次交易后,潘叶江间接持有上市公司3384 .22万股,比例为9 .43%,为单一自然人股东持股比例最大,成为上市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 2015年9月29日,由潘叶江、潘垣权、潘浩标三位董事长提议召开华帝股份董事会,并以“为经营业绩不佳”为由将原董事长黄文枝公开罢免,公司元老黄启均、关锡源也被迫离开公司,当天,潘叶江就当选新一届的董事长。 2016年12月,已经成为华帝第一大股东的潘叶江,清算了父辈们共同持股的九洲投资公司。 同年,黄文枝等部分“七君子”成员起诉华帝股份,但以败诉告终。 至此,上演24年的华帝七君子谢幕,潘叶江掌权! 商界波谲云诡、暗藏玄机,企业创始人被踢出局并非新鲜事,万科、蒙牛、新浪网等创始人出局,这其中有商业上的背景和原因,但从法律上来讲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公司控制权。 失去公司控制权的局面往往发生在公司中后期,但隐患在初期时已埋下,创业公司一开始如果不把股权分配问题搞清楚,就等于埋了一个雷。 华帝之所以能够让小潘上位,其最开始的股权均分就是前期埋下最大的地雷。 华帝七君子的创业史以及潘叶江的上位是这个一个时代的缩影,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人性与资本的权衡,信用与法则的较量。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股权! 老一辈创业者更讲情理,所以君子协定,股权均分,而新一代管理者则更讲法理,他们更懂得运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及规章制度实现公司的战略与目标。因此,归根结底,还是如何完善公司治理的问题! 股权是企业的核能,用好了是核电站,用不好就是原子弹,因此要做好顶层设计和股权运营;然而“股权”不是一般人能玩转的,一着不慎反被套路。 |
|
来自: 阳光男孩007007 > 《股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