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老人,如何交流为好

 王明鹏 2020-03-26

我们无法真正理解一个人,哪怕这是自己亲人。可是我们又能够理解一个人,因为我们能去体会去感同身受,也因为并不奢望全部理解只是在意一点点关心。当无能为力时候,起码用心静静陪着就好,因为你的用心,就是真心。

农村有句话说的特实在,弟兄姐妹小时候是一家人,成家立业后就各过各的,不再是一家人。更为特殊些,同胞手足反目成仇者,实在也不少见。

但是,有一个神奇力量有可能改变这些矛盾,那就是时间。时间,实在是最好的心理咨询师,多少事当年愤愤不平,到如今风轻云淡,多少人曾经热情激荡,时间久了形同陌路。

假设带着自家老太太,去探望生病住院的姨妈,彼此曾经不和睦过,现在都是七老八十的老年人了,也都毛病缠身,见面会如何,该如何说呢。

当然,无需多言,能够主动探望见面,说明时间已经化解了曾经的恩恩怨怨。所谓恩怨,因为付出过,吃过苦,受过累,不被认可,心生怨恨。这种恩怨很可能是经济困窘,不是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嘛,何况兄弟姐妹们,都说“亲戚不交财,交财断往来”,也算民间智慧的血泪总结。这也是环境对于人性的考验与磨难。

不过,还有一个解释就是一个人的本性问题,当身处同样环境时候,毕竟不同人表现大不同,只是对于普普通通的我们,曾经的生活困苦,艰难度日之下,真的无法要求过高。说到底,恩怨就是付出的代名词,只是主观认为付出没有适当回报罢了,可能就是却一句话语,或者让人寒心的举止。解读在于感受而非客观,这些体现无不是心理的范畴。

老姊妹见面说什么,也是嘘寒问暖,只不过少了客套,多了无语关怀,比如拉着手,看着脸,呢喃连连。一句“咱就关心好自己身体,少给孩子添乱,能干就干点事,不想干就门口转转”,情深意长,一句“我听你的,姐”,足以认同。

说起过往回忆必不可少,比如十几岁未出嫁的故事,那时候就能跟着大人学会打锅饼,在街市上叫卖挣点补贴家用。说起现在左侧身体不够好,左手成摆设,但学会用一只右手择菜,甚至用右手切菜。大块的土豆啥的,干脆砍成一片一块,至于切芹菜这些细长圆滑青菜呢,也有妙法,用嘴和右手配合用细绳略微捆起来青菜,再切成一截一截。

反正,就是举例说明,能够自己做的事,就努力自己做些,这里的心理规律自然就是自我效能感的体现。一个上岁数的老人证明自己有用,就要用生活自理和有效行动来证明。

这就是老了要服老,承认自己力所不能及,不去多管闲事情,同时又要力图发现自己能合适去做的事情,哪怕微不足道,只要自娱自乐自我满意就行。

回忆过去是老人家必然的事情,保持良好心态方法之一就是回想那些积极往事。当心中充满积极,得意,满足,认可,表达出的更多是豁达,宽容,欣然,所谓心中有什么就会看到当下和未来是什么。

作为有效方式之一,还有就是努力帮助发现老人家自己拥有的资源与能力。比如,我喜欢问“过去那么困难的日子,您老是怎么过来的?”作为类似表达话语,转换为“前几次住院效果不错,除了医生医药效果,一定还有自己的努力,自己当时做了什么恢复更好些?现在可否再试着去做呢?”

当然,作为老年人常见疾病,很多是带有生理病变和心理失衡的综合作用结果。这时候,要必须理解老人的症状表现,比如初期的老年痴呆,老年帕金森疾病,这些真的不是自己想控制就能控制的,必须作为疾病理解,不能认为意志力不坚强,要消除依赖等等。

我们无法真正理解一个人,哪怕这是自己亲人。

可是我们又能够理解一个人,因为我们能去体会,去感同身受,也因为并不奢望全部理解,只是在意一点点关心。

当无能为力时候,起码用心静静陪着就好,因为你的用心,就是真心。

(心理困惑,心理高见,欢迎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