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专栏-李克富|如何让来访者来访?

 王明鹏 2020-03-26

编者按:李克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心理咨询行业领军人物,新阳光研究所创办人,出版《三个月改变孩子一生》《行走中的思想》《自由的联想》等近十本专著。李老师“后现代思维”可谓拍案叫绝,不由你不被敲打的“痛并快乐着”,现承蒙李老师同意,编发其生活心理随笔,以飨读者,相信朋友们受益无穷!


如何让来访者来访?

文 | 李克富

昨天我说到,很多“求助者”是从“来访者”转换而来。那么,如何让来访者“来访”呢?这显然不能用“折腾”二字说清楚。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知道来访者就存在于普通大众之中。而且我们要相信,普通大众中的确有人希望得到心理帮助但是不知道到哪里或者去找谁,还有更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心理和心理帮助是怎么回事儿。

对于前者,职业咨询师得想办法找到并告诉他们您是谁,您在什么地方提供心理服务;对于后者,则首先需要用通俗而简洁的语言给他们讲清楚什么是心理现象,什么不是心理现象,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不健康,以及心理咨询能够助人解决哪些问题等等,以便让他们中的某些人成为前者,从而产生寻求心理帮助的需求。

有了需求,就会产生动机,继而变成行动。

话说到这份儿上,明白人大概就知道如何让来访者“来”找我们了。

对,就是广而告之!

形式当然可以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哪种,都无非是让相关信息通过眼见耳闻而进入他人的心,心动方能行动,才能找到我们并登门拜访。

我曾做过统计,2017年度有40%的来访者是因为听过我的课或看过我写的文字才前来的,而在2007年则是90%。前后对比,我并非想说这10年来我口碑的提升,而是证明靠自己勤奋的广告效果非常明显!

每次课结束,都有人明确表达希望找我咨询;看了我的涂鸦,也总会有人对号入座,觉得我就是那个他们寻觅已久的人。

随着我不断地到处讲啊讲啊,在朋友圈内日复一日地写啊写啊,终于换来了今天这个不缺来访者的局面。

以上内容是我上个月为部队心理咨询师骨干培训时讲过的,那天我给这些年轻的军官们提了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像我这样,让您的战友成为您的来访者呢?

经过短暂的讨论,达成的一致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军营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鲜活的案例,让更多战友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也能意识到哪些问题是可以寻求心理帮助的。

几天的培训,当挥手告别的时候,才发现学到的主要不是如何咨询、怎样做出正确的诊断,而是对讲课技巧的大幅度提升!

我从不认为一个仅凭口才好的人就能讲好一堂心理课,而且能达到“好听”“实用”的效果。让别人了解心理现象是什么和不是什么,不能靠“我们”口说而是“对方”的体验。

告诉别人“辣椒是辣的”只是传授关于“辣”的知识,让别人咬一口才能体验辣椒的味道——每个人的体验都不同,“辣”也不一样。

您是否有能力让一个没有吃过辣椒的人去勇敢地咬第一口辣椒?

那些知道辣椒是辣的,但觉得这种“辣”却与自己的体验不同的人,就有可能存在心理冲突,就有可能寻求心理帮助。

昨晚有位军官告诉我,他已经在运用我所传授的方式方法为战友们“讲课”了,交流中我又跟他谈到了这个“吃辣椒”的比喻。我再次强调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和唯一性,但愿能对已经有所体验的他有所启发,从而在深刻理解心理冲突的基础上,把所学的内容讲得生动、鲜活、接地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