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共汲淇联合县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红色足迹(十二)

 文艺朝歌 2020-03-26

中共汲淇联合县县委、县抗日民主

政府的建立

19441227日,随着形势的发展,太行七地委决定淇汤县分设,淇县与汲县联合,成立了中共汲淇联合县委员会,李泽任书记,赵滔任副书记,刘萍任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由赵滔兼任。19454月,书记李泽和副书记赵滔同时调离,赵抱一接任书记,先后任汲淇联合县县委委员的共13名,即李泽、赵滔、阎镇、周泉、马芳、李自如、刘萍、刘哲民、巩培基、霍云桥、赵抱一、杨文焕、张敬民,县委会内设秘书、组织部、宣传部,后增设城工部,汲淇县县委先后驻汲县正面、狮豹头等村。县委下辖五个区分委,第一、二、三区在汲县境内,四、五区在淇县境内。19456月庙口解放以后,淇县又增设一个区,为汲淇县第六区。汲淇县一区分委驻狮豹头,书记牛毅、副书民张荣;二区分委驻口头村,书记宣有明;三区分委驻西寺庄,书记阎镇;四区分委驻温坡村,书记刘自浩;五区分委驻和尚滩村,书记王莹;六区分委驻庙口村,开始只有工作人员,未派书记。

中共汲淇县县委旧址正门,位于卫辉市小店河村

在中共汲淇联合县委成立的同时,成立了汲淇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巩培基任县长。1945年6月,巩培基调离,7月,李子清任代理县长,9月,苏贯芝任县长。县政府内设三个科,一个处,一个局,民政科长韩名世,财粮科长李子清,建设科长王应录,承审处承审员孙冀民(后改为承审科,孙为科长),公安局长马芳,汲淇县政府隶属太行七专署,县政府先后驻正面、狮豹头、小店河等村。下辖五个区公所。一、二、三区在汲县境内,四、五区在淇县境内,19456月,淇县境内增设了六区,一区区公所驻狮豹头村,区长阎多芳;二区区公所驻口头村,区长阎惠民;三区区公所驻西寺庄、贾庄、陈召等村,区长阎多兰;四区区公所驻温坡村,区长陈作刚;五区区公所驻和尚滩,区长王增庆,副区长赵云霄;六区区公所驻庙口村,起初只有区干部,19456月才配备了区长、副区长。

汲淇联合县的武装斗争。194412月,中共汲县县委、县政府建立后,建立了县级军事组织——汲淇县武装委员会、汲淇县县大队。这两个军事组织,隶属太行军区七分区领导。县武委会主任先由阎镇担任,后由张敬民接任,县大队大队长由县长巩培基兼任,副大队长由段成秀、和烈担任,政委由县委书记李泽、赵抱一先后兼任,副政委由周泉担任。同时,相继建立了民兵组织、区干队。县大队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后发展到5个连队。

抗日战争末期, 汲淇县县委、县政府的主要任务是结合政治攻势,领导县大队进行武装斗争。活动范围北到土门村东北角的庞村,南到山彪一带,东至京汉路,西至辉县的常村和张村,有时县大队还出其不意地到敌占区活动。汲淇县县大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紧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开展了烧炮楼,拔据点,割电线,破铁路的对敌斗争,取得了很多胜利。

 汲淇县县政府旧址正门,位于卫辉市正面村

(一)拔掉南阳日伪据点,全歼守敌。南阳是淇县南部,平汉铁路西侧的一个村庄,村内中心阁上有敌人一个据点,据点内驻守着100多名日伪军。这个据点的敌人,南靠沧河与汲县相隔,没有后顾之忧,所以经常向北活动,控制铁路沿线。19457月,中共汲淇县委、汲淇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为了开展工作,护大解放区,决定派县大队和民兵拔掉这个据点。县大队用一个连阴击淇县城可能来援敌人,三个连攻打据点,县大队在内线带领下,直接来到敌人的据点跟前,出其不意地发动猛攻。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敌人不战而降,全部被俘,缴获步枪100多支。

(二)谷驼战斗。谷驼是汲县太公泉的一个小山村,村内驻着日伪军一个营部,谷驼山上修有敌炮楼,一个连的兵力驻守炮楼掩护营部,县大队和民兵决定采取避实就虚的方法集中力量搞掉敌营部。1945年秋的一天。夜里,县大队出动4个连的兵力,先用一个连隐蔽在敌炮楼和营部之间,切断营部与炮楼的联系,其余三个连围攻炮楼和营部。战斗打响后,县大队把敌营部作为主攻目标,打炮楼是为了阻其增援。经过十几分钟战斗,攻克了敌营部,俘获敌营长及以下几十名官兵,缴获了一批敌人的战马、粮食和枪支弹药。从此,敌人再不敢在谷驼安据点了。

中共汲淇县县委旧址长廊旧址

(三)破坏铁路,阻断交通。1945年815日,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为配合八路军作战,汲淇县县大队、民兵和区干队,发动群众毁碉堡烧炮楼,缴获日伪军的武器弹药。砍倒电线杆,割断电线,挖坏路基,掀走钢轨、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线。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汲淇县、新乡、辉县等地方上的数万破路大军,将璐王坟至高村桥之间铁路全部破坏掉。夜间,几十里长的铁路枕木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化为灰烬。有一次,敌人从新乡开出一列火车,狡猾的敌人,将车头放在后边,以便发生情况,随时逃回新乡。汲淇县大队在石骆驼南地,弄掉了道轨上的道钉,设下埋伏,当这列火车进入埋伏圈以后,县大队开枪射击,火车有一节出了道轨,敌人慌忙之中,丢下一节车箱,调头跑回新乡,县大队缴获了车箱内的军用品,把民用物资分给了当地群众。

(四)截获日伪军及其家属。1945年8,日军投降后,皇协军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军队的救国军。有一次,汲淇县大队得到一份情报,说伪军二十三师的一个营,护送师部等家属路过淇县,县大队副政委周泉立即决定截获这批伪军及其属。县大队连夜在淇县宋庄、北阳、南阳、玉女观等地设下埋伏,次日早晨,伪军二十三师用三个连的兵力护送着十几辆马车进入埋伏圈,车上全部是伪军家属及金银财宝[。当十几辆马车大部分进入埋伏圈时,县大队开火射击,三个连的伪军如惊弓之鸟,撒腿就跑,争相逃命,十几车家属及金银财宝被县大队俘获,缴获了两挺机枪和30支步枪,并活捉了部分伪军。傍晚,县大队又抓获了因早晨没完成护送家属任务而被伪二十三师撤职两名伪连长。伪连长交待,只要被俘的太太和小姐们没有受到污辱,二十三师什么条件都答复。后来通过伪连长和地方绅士调停,二十三师邀请县大队谈判。在谈判中,得知太太和小姐没有受到污辱,金银财宝完好无缺之后,答应每天给县大队送情报,保证将日军动态、国民党军队过黄河情况和抢占解放区的情况如实反映;其次,情愿将一批枪支弹药交县大队使用。事后,县大队将其家属和金银财宝等私产全部送还二十三师。

中共汲淇县县委旧址后院现状

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37月,淇县山区解放以后,连续三年大灾荒,山区人民饥寒交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很多群众光荒要饭,流离失所,再加上敌人对解放区进行经济封锁,山外的粮食、布匹、医药、生活必需品都无法运到山里的解放区。淇县县委、县政府积极领导人民救灾度荒。194412月,汲淇县合并以后,县委、县政府号召所有机关和部队,每年节约三个月的给养,同山区群众共甘苦,规定前方将士行军打仗每天供给小米1斤,后方工作人员每天供给小米0.75斤,不足部分均由自己开荒弥补,于是机关干部和部队官司兵在山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汲淇县大队全体将士,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一手拿枪,一手种田,迅速掀起大生产运动,县大队二连赴纣王殿村南山开荒,大生产运动在副政委周泉的直接领导下,成绩显著,到1945年秋季,县大队收获粮食数十石,收获蔬菜数千斤,有效地解决了部队的吃饭问题。

中共汲淇县县委旧址后院西屋现状

中共汲淇县委、县政府还积极发动群众开荒造良田运动,积极响应毛泽东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规定凡是几个人互助开荒的,政府给开荒者每人每天补小米0.75斤。这样,大大鼓舞了群众开荒造良田的积极性。如鱼泉村农会干部张学池,组织了7人参加的开荒组,每人线天政府补助小米0.75斤,他们靠这些粮食,参些野菜或树叶,养活全家,这样一来开荒的群众越来越多,外出逃荒的群众越来越少,饿死人的现象也没有了。

汲淇县县政府旧址院落现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