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读物 | 解放藏马山,建立藏马县

 家在黄岛 2020-07-10

J

JIA ZAI HUANG DAO

|   家在黄岛   |

有 声

读 物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藏马山地区是1944年7月获得解放的。

自1938年2月7日(正月初八),日军侵占藏马山地区,从此盘踞在这一带,实行抢光、烧光、杀光的“三光”政策,到处烧杀抢劫,奸淫妇女,无恶不作,血腥镇压藏马山人民,藏马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44年7月,中共山东分局滨海区党委、八路军滨海军区根据山东军区的指示,决定解放藏马山地区,于是,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讨李(永平)战役”。

所谓“讨李(永平)战役”,就是我军讨伐死心塌地效忠日本鬼子的大汉奸李永平。

汉奸李永平部系青岛日军第五混成旅团直接指挥的伪“滨海警备军”,但当地的老百姓习惯上仍称他们是“六支队”。

丁家大村后村据点是伪李永平部的一团团部所在地,伪团长李贤斋,外号李小八,是心狠凶残的家伙。他侵占后村后,即从十里八乡逼来民工,给他在后村周围挖壕沟,又拆了大村丁氏始祖丁推的墓地围墙,把石头扛来给他在壕沟里边修围墙,又在紧挨后村西头的天台山顶上筑炮楼。

这一切工事修好后,李永平从泊里赶来视察,视察后李永平大为不满,嫌壕沟挖浅了,又嫌围墙砌矮了,也太窄了。李永平走后,李贤斋立即下条子给各村的伪保长,让伪保长逼迫老百姓来重修。每天,天不亮,民工就得自备干粮到天台山开工干活,一直干到天黑。

只要有人稍微直直腰想喘口气,有一位心狠手辣的姓马的监工,就用马鞭子劈头盖脸狠狠地抽到了身上。晚上星星都出来了,实在看不见干活了,这个“老马”才让民工收工,并让这些民工回村告诉伪保长,第二天再派若干民工来继续干。

据桃山村的老人丁传忠回忆说,他是独子,八辈子单传,父亲早已去世,当年才十五岁,还是个娇生惯养的孩子,也被伪保长派来后村据点干活,他个子小,力气也小,刚直起腰来想歇歇,被监工老马一顿鞭子打得皮开肉绽,吓得他快哈下腰拼命地挖土,好不容易挨到黑天收工,摸着黑,高一脚低一脚,拖着疲惫的身子步行十多里路回到家,还没喘口气,伪保长又来派工了,说,丁传忠明天继续去后村出工!

没办法,丁传忠只好胡乱扒了口饭,上炕睡觉,第二天早五更还得继续出工去后村挖壕沟。他还记得,有一民工因为又饿又累,实在没劲干活了,被监工老马抓起来,剥光衣服,在寒冬腊月里,用冰水泼了民工一身,不一会儿,那人就被冻成了冰棍。

重修后的浸透了藏马山周边地区老百姓血泪的据点围墙,又高又宽,围墙顶上都能跑车。

围墙外面紧挨着的是三米多宽的大壕沟,壕沟里插着尖头朝上的木桩,木桩的尖头还用油炸过,非常锋利坚固,人一掉进去,马上就被穿死了。壕沟外面还有鹿砦和铁丝网。整个后村据点只有南北两个大门可以踏着吊桥出入。

紧挨着后村西边的天台山是这一带的制高点。

就在天台山顶上,有李贤斋修筑的三层炮楼,炮楼居高临下,俯瞰周边群山,炮楼里配有三挺机关枪,确实是易守难攻。

这次讨李战役,由滨海军区统一指挥,分左右两路纵队。滨海军区六团、军区教导团、军区炮兵连、特务连为右路纵队,由滨海六团团长贺东生、政治委员吴岱指挥,从日照的两城村以北地区向东北进攻;滨海十三团(欠三营)、军区骑兵连为左路纵队,由滨海一军分区司令员梁兴初、政治委员刘西元指挥,从五莲山洪凝子出发,长途奔袭进入市美,从市美村向西南方向出击,与右路部队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此次战役,北起王台,经市美、丁家大村、龙古、藏马、草场、于家官庄、西南庄、茂甲庄、泊里等地,南至日照两城,战线长达百余里。在这百里战线上,我方各作战部队向伪李永平部的几十处据点同时发起猛烈进攻。

主攻丁家大村后村据点的是左路纵队的滨海十三团二营。

二营于7月24日(六月初五)拂晓,开始围攻藏马山地区的中心——丁家大村后村据点。

一开始,我八路军二营从天台山西边的叫“老鹞子岭”的高地上发起了多次冲锋,但是,都被天台山顶上炮楼里的守敌打退。有两名勇士抱着集束手榴弹,在我军火力的掩护下,交替着快要冲到天台山半腰了,结果,被敌人密集的子弹射中,光荣的牺牲了。

此时,驻在藏马山南头草场据点的日伪军在李永平和日军顾问的命令下,急忙赶来增援。很快,增援的日伪军就越过双墩村,来到南家村边。我方早就在敌人的增援路上设下了埋伏,等日伪军一进埋伏圈,我军火力一阵猛射,增援的敌人丢下几具尸体抱头鼠窜了。

后来,我军仔细观察了后村及天台山的地形地势,发现整个后村据点里没有水源。敌人吃水,只能派人到据点围墙北门外的一口井里去挑水,送到据点里敌人用。敌人还需派人往天台山炮楼里送水,给守炮楼的日伪军用。而山上炮楼里,平时有一个排驻守,现在为了加强火力,上去了一个连的兵力驻守,这么多的人当然需用大量的饮水。当年,这里的老百姓到水井担水吃,没有现在的塑料桶,也没有铁桶,只是用两个泥瓦罐盛水。

我军指挥员根据掌握到的这些情况,立即调整了作战部署,仿照三国时期“失街亭”里司马懿断掉马谡水源的历史故事,封锁敌人的水源地,卡断敌人的输水线。

首长从各部选派了一部分神枪手,趁夜间埋伏在取水要道附近的灌木丛里。当时正是暑期,六月“三伏”天,当地山上的灌木丛里有一种非常漂亮的毒虫,老百姓叫“刷木架子”,人要是不注意接触到这种毒虫“刷木架子”,身上奇痒无比,火辣辣地疼。

这些战士都是南方人,没见过这种毒虫,不少战士都被蛰伤身体,领教了“刷木架子”的厉害。事后,战士们开玩笑说,想不到这些看起了很漂亮的毒虫,心比日本鬼子还狠!但是,战士们埋伏在灌木丛中,硬是忍住了“刷木架子”的痒和疼,忍住了太阳的毒晒,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一看到有人担着泥瓦罐上山,就开枪。

考虑到被逼迫为敌人担水的多数是当地的普通老百姓,神枪手就只瞄准泥瓦罐射击,只要把担子一头的泥瓦罐打破,另一头的泥瓦灌也就控制不住,立即掉到地上被摔破,罐里的饮用水就全洒了。这样一来,就断绝了敌人的水源,又加上当时是六月三伏酷暑,天热,出汗又多,敌人渴坏了,就派大批伪军下山抢水喝,我军就增强火力封锁取水之道。

就这样,激战到25日(六月初六)黄昏,二营又抬来一尊笨重的土炮,装满炸药,朝着天台山上的炮楼,点上火芯,只听“轰”的一声,把天台山上的炮楼炸塌了多半边,声音之大,就连十多里外的村民都听到了。

炮楼里还没被炸死的敌人又渴又饿,又惊又怕,一看不行了,天台山炮楼是守不住了,就放弃了天台山的炮楼,抱头鼠窜,一窝蜂逃到后村据点里。驻在后村团部的李贤斋也慌了神,连忙打开后村据点的南门,向草场据点所在的东南方向突围,我们的二营战士紧追不舍。

避难的老百姓只听见在大村村南的洼地里,到处是一片“抓活的!”“快投降吧!”的喊声。李贤斋骑的大马,在慌乱中,不知是迷失了方向,还是吓慌了,已经跑到南洼,忽然从南洼调头就往北方的据点里跑,李贤斋好不容易才把马控制住,又掉过头来往南逃,这一折腾,李贤斋差一点就被我军俘虏。

在追击中,我军又歼灭了李贤斋一部。

逃跑之敌逃到草场据点,草场据点的伪军一看后村据点被攻破,也吓坏了,无心恋战,还没放几枪,草场据点就迅速被二营攻占。二营一鼓作气,迅速调配力量,又包围了丁家大村东面的藏马据点和北面的龙古据点之敌。

26日(六月初七),我军发扬连续作战的传统,迅速攻克藏马据点和龙古据点。

西南庄据点和茂甲庄据点里的敌人眼看大势已去,无心恋战,丢下据点,朝着泊里方向逃去。

此次讨李战役,从7月23日开始,到8月5日结束,连续进行三十七次战斗,捣毁敌人大小据点四十余处,摧毁碉堡三百多个,毙伤日军一百三十余人,伪军二百五十余人,俘虏日军三人,伪军三百余人,击毁敌军车六辆,缴获机枪四挺,掷弹筒三具,步枪三百多支,短枪三十支,及其他物资一宗。

为巩固胜利成果,适应新的形势,我党立即决定,在藏马山地区成立抗日民主政府藏马县。

于是,1944年8月,中共山东分局滨海区一地委即后来的滨北地委在丁家大村丁氏祠堂里秘密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中共藏马县工委,同时建立中共诸胶边县(即后来的胶南县)工委,具体是:在原诸(诸城)胶(胶县)边南部的藏马山区建立藏马县,建立中共藏马县工委,中共藏马县工委书记是张雨,张雨时任滨海13团2营副教导员;在原诸胶边北部建立诸胶边县,建立中共诸胶边县工委,中共诸胶边县工委书记是范梅圃。

两个工委同时在丁家大村丁氏祠堂宣告成立。藏马县抗日民主政府和诸胶边县抗日民主政府也同时宣告成立。藏马县活动在龙古、横山后、丁家大村、徐家官庄、范家沟、紫罗一带,藏马县县长是于云光。诸胶边县委活动在鲁山周围,县长杨凌波。

1956年3月,藏马县与胶南县合并成立新的胶南县,即今天的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当然,这是后话了。

丁绍华,青岛市丁家大村文化研究会理事,丁耀亢暨龙马文化学会副会长,大村镇退休教师。在职时,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教师,荣获青岛市优秀教师园丁奖。退休后,积极搜集本地历史文化资料,搜集研究整理丁氏文化,编辑出版了20万字的《丁耀亢生平纪略》;搜集整理本地军民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资料,编辑《龙马大地换新天》《横山反“扫荡”》《红旗漫卷藏马山》《出夫支前回忆录》《解放市美》《烽火连天藏马山》《历史悲剧不能重演》等分发到各中小学,并多次去学校做传统教育报告;搜集整理藏马山的民间故事,编辑10万字《藏马山传说》。搜集西南庄村史,编辑出版40万字《西南庄村志》。被评为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

主播潘龙,中学教师。有“驴”一般的品质:温顺也不乏暴躁,勤劳却又聪明的不明显,没权缺钱寡言,时常“技穷”,唯有“上下而求索”。

投稿:jiazaihuangdao@163.com

主编:jing1qiu(静秋)

排版:jing1qiu(静秋)

校稿:裴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