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春秋历史会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华夏大地上,诞生了许许多多强盛的王朝,也诞生了将近500位的皇帝。而在这些皇帝之中,能被称之为“明君”的皇帝是很少的,而能被后世称作是“千古一帝”的皇帝,就更是寥寥无几了,大多都是一些昏庸无能之辈。 而在这些皇帝之中,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无疑就是一个被受争议皇帝。有人评价他为一代明君,因为朱元璋在位时期,严惩贪官污吏,让明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政治清明的阶段,老百姓也都安居乐业,生活也非常得富足。但是,也有人评价朱元璋说,他“耽误”了我国600年,因为朱元璋对于功臣的迫害,以及对读书人的打压,都对明朝的发展,以及历史的进程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而且,专家提出的那些理由,让人无法反驳。 首先,朱元璋一生的经历,用“传奇”二字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因为他出生市井,早年为了生存,还做过和尚和乞丐。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居然可以一步步走来,成为一个强大王朝的开国皇帝,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正是因为朱元璋出身底层,所以他非常了解底层的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所以他在颁布的许多政令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老百姓之中出发的。 其次,也正是因为朱元璋出身底层,导致他非常得痛恨官员,特别是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而在朱元璋登基称帝,手握大权之后,他对于自己手底下的官员的管控,是非常严格的。并且在“帝王心术”的影响之下,导致他对于手底下的功臣以及那些读书人,非常得不信任,时刻都在提防着他们。 而我们也都知道,一个强大的王朝,想要顺利发展,持续壮大达到鼎盛,是离不开这些文人和官员的。但是朱元璋对这些人的提防,就很显然超出了那个“度”,对于他们的打压,确实是有一些过了。像朱元璋设立的锦衣卫、东厂、西厂、巡察部门等等,都是针对官员和文人的监察机构,利用皇权对这些人进行打压,间接阻碍了明朝的文化发展。 还有就是朱元璋对于工商业的限制。在朱元璋在位时期,对于明朝的工商行业的打压是非常严重的,直接将中原王朝的“资本主义发展”扼杀在了摇篮之中。而朱元璋之所以会这么做,就是为了让民间的财富减少,避免一些官员会对这样金钱产生贪婪的想法。 因为朱元璋还是老百姓的时候,就清楚得意识到,金钱对于一个人的诱惑力,所以他才刻意阻断官员与金钱之间的联系。但很可惜的是,事实的发展与朱元璋的想法背道而驰,朱元璋越是打压,那些官员们就越发得重视钱财,更加不择手段的去以权谋私。所以,贪腐之风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是越来越强盛起来。 除此之外,朱元璋最被人诟病的一点,就是他恢复了1000多年前的分封制。其实,朱元璋之所以会恢复分封制,很大一部分目的,是为了让朱家人能在明朝根基还不稳的情况下,去守住自己打下的这份家业。虽然,朱元璋的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他分封出去的那些皇子,都没有按照朱元璋的初衷去做,也有可能是他们根本就不了解朱元璋的苦心。 所以,在各个藩王掌控了权力和兵力之后,便开始了明争暗斗,对于最后明朝的灭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其实,朱元璋在分封的最初,也是有想过进行削藩的,不过那得等到他们朱家,将大明给稳固下来才行。但是,因为朱元璋钦点的继承人朱标的去世,他的计划就断开了,孙子朱允文没做几天皇帝,就被朱棣给打了下来。所以,朱元璋安排好的,解决分封制弊端的计划也就落空了。 而到了清军入关之后,他们也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明朝的一些制度,包括对于文官集团的制度,以及一些皇子的分封问题上,都和明朝有着很大的相似程度。所以才会有人说,明朝和清朝加在一起的600多年时间里,朱元璋当初的一些决策,确实是“耽误”了历史的发展。不过,我们也不能否认朱元璋所作出的功绩,他所做的事情,也确实都有其可取之处。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