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诊断学名词解释大全

 压下影响力基本 2020-03-27

1. 问诊(inquiry):即病史采集(historytaking),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2. 症状(symptom):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疼痛.瘙痒.

 3. 体征(sign):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 

 4. 体格检查(physicalexamination):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具(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解释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

 5.  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examination):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的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  

 6. 主诉(chiefcomplaints) :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7. 现病史: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8. 系统回顾:指各系统疾病均有其各自的特有症状,初学者必须按系统逐一询问,以便了解病人过去的健康状况和所患疾病.

 9.  婚姻史:指询问未婚或已婚,结婚或离婚年龄,对方健康状况,夫妻关系如何,若已故要询问死因

 10. 发热(fever):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发热.

 11. 中枢性发热:炙热因素不通过内源性致热源而直接作用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使体温升高,称为.

 12. 稽留热(continuedfever):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摄氏度,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13. 弛张热(remittent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14. 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至39度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多见于布鲁氏菌,.

  15. 症状(symptom):患者主观感受到不舒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称症状.

 16. 体征(sign):医生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改变称体征

 17. 水肿(edema):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18. 咯血(hemoptysis):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称咯血

 19. 牵涉痛(referredpain):是指内脏器官或深部组织的疾病引起的疼痛,可在体表的某一部位也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区.

 20. 发绀(cyanosis):又称紫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

 21. 中心性发绀:由于心肺疾病导致SaO2降低所指的发绀

 22. 呼吸困难(dyspnea):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 肌也参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23.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由于睡眠中迷走神经兴奋刺激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或者仰卧时肺活量减少肺淤血加重,因这种呼吸困难多在夜间睡眠中发作,故称

 24. 呕血(hematemesis):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25. 腹泻(diarrhea):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26. 黄疸(juandice):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现象称黄疸.它是症状,也是体征.

 27. 血尿(hematuria):尿液离心沉淀后,镜检下每高倍视野有红细胞3个以上,即为血尿

 28. 少尿(oliguria):正常成人如果24小时尿量小于400毫升,或每小时尿量小于17毫升,称为少尿.

 29. 多尿: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超过2500毫升者称为多尿(polyuria). 

 30. 尿三杯试验:患者一次排尿,将最初1020毫升尿液留于第一杯中,中间3040毫升尿液留在第二杯中,终末510毫升留在第 三杯中. 若第一杯尿液异常,病变部位可能在前尿道;第三杯尿液异常,病变在膀胱或后尿道;若三杯尿液均异常,病变在膀胱颈以上,

 31. 膀胱刺激征:膀胱区或后尿道病变,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也称尿道刺激征

 32. 晕厥(faint):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少有后遗症.  

 33. 昏睡:指接近于不省人事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在强烈性刺激下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34.抽搐(tic):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地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可引起关节运动和强直.

 35. 惊厥(convulsion):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收缩表现为强直性和阵挛性时,称为惊厥

 36. 意识障碍(disturbanceof consciousness):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多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受损引起

 37. 低热:体温在37.3~38摄氏度.

 38. 高热:体温在38~40摄氏度.

 39. 超高热:体温在41摄氏度以上

 40. 放射痛:某一器官有病变.除患病器官局部疼痛外,还可防射到远离该器官的某部相应体表出现疼痛感觉.

 41. 绞痛:反腐剧烈疼痛及缓解交替出现

 42. 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

 43. 恶心:指上腹部一种特殊不适的主观感觉

 44. 柏油便: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则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得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黏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又称柏油便

 45. 体格检查(physicalexamination):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便的检查器具(如体温表、血压计、叩诊锤、听诊器、检眼镜等)来了解和评估机体健康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46. 检体诊断(physicaldiagnosis):通过体格检查提出的临床判断称为检体诊断.

  47. 视诊(inspection): 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48. 触诊(palpation):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49. 叩诊(percussion):是用手指叩击身体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 和听觉所接收,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

 50. 清音:频率约为100-128/震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是正常肺部叩诊音.

 51. 听诊(auscultation):听诊是医师根据病人身体各部分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

 52. 生命征(vitalsign):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  和血压,为体格检查时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  

 53. 热型:许多发热性疾病时,体温曲线的形状可有一定规律性,称为热型

 54. 嗜睡(somnolence):是一种轻度的意识障碍.患者呈病理性持续睡眠状态,经刺激可唤醒,醒后能回答问题,能配合体格检查.刺激停 止后又复入睡

 55. 意识模糊(confusion):是一种较嗜睡更重的意识障碍.患者虽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周围事物的刺激判断能力下降,出现定向力障碍,常伴有错觉和幻觉,思维不连贯

 56. 昏睡(stupor):是一种较严重的意识障碍.须强烈刺激方能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回答问题含糊不清或答非所问,昏睡时随意运动明显减少或消失,但生理反射存在

 57. 谵妄(delirium):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急性脑功能活动失调状态,其特点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伴有错觉和幻觉,烦躁不安, 言语紊乱.可见于急性感染的发热期、颠茄类药物中毒、肝性脑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58. 被动体位(positiveposition):病人不能自己调整和变换肢体和躯干的位置,见于极度衰弱和意识丧失者

 59. 强迫体位(compulsiveposition):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病人被迫采取的某种体位,称强迫体位

 60. 蹒珊步态(waddlinggait):走路时左右摇摆如同鸭步,见于佝楼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先天性双侧髋关节脱位等.

 61. 体型(habitus):是身体各部发育的外观表现,包括骨骼肌肉的成长与脂肪分布状态等.

 62. 二尖瓣面容(mitralfacies):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63. 满月面容(moonfacies):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呈多血质表现,常有座疮,唇可有小须.见于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

 64. 甲亢面容:面容惊愕,眼裂增大,眼球突出,目光闪烁,兴奋不安,烦躁易怒,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故称

 65. 间歇性破行(intermittentclaudication):病人行走过程中,因下肢突发性酸痛,软弱无力,而被迫停止行进,需小憩后方能继续走动. 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

 慌张步态(festinatinggait)起步困难,起步后小步行走,双脚擦地,身体前倾,越走越快,有难以止步之势,双上肢缺乏摆动动作,见于震颤麻痹

 67. 斑疹(maculae):只有局部皮肤颜色变化,既不高起皮面也无凹陷的皮肤损害,见于斑疹伤寒、丹毒、风湿性多形性红斑等.

 68. 丘疹(papules):是一种较小的实质性皮肤隆起伴有颜色改变的皮肤损害,见于药物疹、麻疹、猩红热、湿疹等.

 69. 斑丘疹(maculopapulae):在斑疹的底盘上出现丘疹为斑丘疹,见于猩红热、风疹及药疹等

 70. 荨麻疹(urticaria):又称风团,是局部皮肤暂时性的水肿性隆起,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颜色苍白或淡红,消退后不留痕迹,是皮肤速发型变态反应所致,见于异性蛋白性食物、药物或其他物质过敏、虫咬伤等

 71. 玫瑰疹(roseolas):常于胸腹部出现的一种鲜红色、小的(直径多为23mm)、圆形斑疹,压之退色.这是对伤寒和副伤寒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特征性皮疹

 72. 瘀点(petechia):皮下出血斑点直径<2mm,称为瘀点.

 73. 紫癜(purpura):皮下出血斑点直径径为35mm,称为紫癜.

 74. 瘀斑(ecchymosis):皮下出血斑点直径>5mm,称为瘀斑.

 75. 血肿:片状出血伴皮肤显著隆起者称为血肿

 76. 蜘蛛痣(spiderangioma):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血管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病,形似蜘蛛,称为蜘蛛痣

 77. 肝掌:慢性肝病患者的大、小鱼际及指腹处,皮肤常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肝掌

 78. 直接对光反射: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正常人照射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立即恢复,称为

 79. 间接对光反射:用手隔开两眼,用手电筒照射一侧瞳孔观察另一侧瞳孔反应,正常当一侧瞳孔受光刺激,另一侧也立即缩小,称为.

 80. 锁骨中线(midclavicularline):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的垂直线.即通过锁骨中点向下的垂直线,左右各一条.

 81.Louis(胸骨):胸骨柄与胸骨体交接处向前突起而形成的夹角

 82. 腋前线(anterioraxillary line):为通过腋窝前皱襞沿前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左右各一条.

 83. 腋后线(posterioraxillary line):为通过腋窝后皱襞沿后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左右各一条

 84. 肩胛线(scapularline):为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左右各一条.

 85. 肩胛间区(interscapularregion):为两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左右两部

 86. 肩胛下角:肩胛骨的最下端称为肩胛下角.被检查者取直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可作为第7或第8肋骨水平的标志,相当于第8胸椎的水平.此可作为后胸部计数肋骨的标志

 87. 肋脊角(costospinalangle):由第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称为肋脊角.此前为肾脏和输尿管所在的区域

 88. 肋膈窦(sinusphrenicocostalis):胸膜腔内每侧的肋胸膜与膈胸膜于肺下界以下的转折处称为肋膈窦,约有两三个肋间高度.由于其位置低,当深吸气时也不能完全被扩张的肺所充满.  

 89. 皮下气肿(subcutaneousemphysema):胸部皮下组织有气体积存时谓之皮下气肿.以手按压可出现埝发感或握雪感

 90. 桶状胸(barrelchest):为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甚或超过左右径,故呈圆桶状.肋骨的斜度变小,其与脊柱的夹角常大于45o.肋间隙增宽且饱满.腹上角增大,且呼吸时改变不明显.见于严重肺气肿的患者,亦可发生于老年或矮胖体形者.

 91. 佝偻病串珠(rachiticrosary):在前胸壁沿胸骨两侧各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处肥大隆起,形成串珠状,.

 92. 漏斗胸(funnelchest):若胸骨剑突处显著内陷,使胸廓呈漏斗状,谓之漏斗胸.

 93. 鸡胸( pigeonchest):胸廓的前后径略长于左右径,其上下距离较短,胸骨下端常前突,胸廓前侧壁肋骨可凹陷,称为鸡胸

 94. 三凹征(threedepression sign):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吸气时气体入肺不畅,呼吸肌收缩,肺内负压极度增高,吸气时间延长,发生吸气性呼吸困难.同时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95. Cheyne-Stokes(潮式呼吸)呼吸:是一种由浅慢为深快,达到最大呼吸后再由深快逐渐变为浅漫,直至呼吸暂停一段时间之后再开始由浅慢变深快,如此周而复始的周期性呼吸.每一周期持续30s2min不等,其中暂停呼吸的时间为530s

 96. 腹式呼吸:呼吸以膈肌运动为主,胸廓下部及上腹部的动度较大,故称为腹式呼吸,多见于正常男性和儿童.

 97. 胸式呼吸:呼吸以肋间肌的运动为主,称为胸式呼吸,多见于女性.

 98. 呼吸过缓:呼吸频率低于12/.

 99. 呼吸过速:呼吸频率超过24/

 100.Litten现象:Litten现象又称膈波影,是借光线照射显示膈肌移动的一种方法.检查时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光源置于被检查者的头部或足部,检查者位于光源的对面或侧面,视线与被检查者前腹壁取平.被检查者吸气时可见一条狭窄的阴影由腋前线第7肋间向第10肋间移动:呼气时阴影由下而上移动回归原位.此现象系膈肌随呼吸而上下移动所致,正常人移动范围为6cm,其变异的临床意义同肺下缘移动度

 101.Kussmaul呼吸: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病人为排出体内较多的二氧化碳,调整酸碱平衡,可出现深而快的呼吸,称为Kussmaul呼吸或深长呼吸.

 102.Biots(间停呼吸)呼吸:Biots呼吸又称间停呼吸,表现为有规律地呼吸数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歇短时间后又突然开始有规律地呼吸,如此周而复始.

 103. 语音震颤:被检查者发音时产生声波,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引起共鸣振动,可用手掌在胸壁触到,故又称为触觉震颤(tactile fremitus).根据其振动的增强或减弱,可判断胸内病变的性质

 104. 间接叩诊(indirectpercussion):检查者一手的中指第1和第2指节作为扣诊板,置于欲叩诊的部位上,另一手的中指指端作为叩诊,以垂直的方向扣击于扳指上,判断由胸壁及其下面的结构发出的声音.该法目前应用最为普遍.  

 105. 直接叩诊(directpercussion):检查者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胸壁进行扣击,从而显示不同部位叩诊音的改变.

 106.Garland三角区:胸腔积液时在Damoiseau曲线与脊柱之间可扣得一轻度浊鼓音的倒置三角区,称为Garland三角区.

 107. 肺下界移动范围:受检者分别作深呼气,后屏住呼吸,叩出的两个最高和最低肺下界的之间的距离即.

 108. 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是由于空气在细支气管和肺泡内进出移动的结果

 109. 支气管呼吸音(bronchialbreath sound):为吸入的空气在声门、气管或主支气管形成的湍流所产生的声音,颇似将舌抬高后经口腔呼气时发出的'ha'的音响,该呼吸音强而高调,吸气时相较呼气相短

 110. 管样呼吸音(异常支气管呼吸音)指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区听到支气管呼吸音

 111.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bronchovesicularbreath sound):是兼有支气管呼吸音及肺泡呼吸音特点的混合呼吸音.音调较高且较响亮. 但强度稍弱,音调稍低,管样性质少些和呼气相短些,在吸气和呼气之间有极短暂的间隙

 112. 齿轮呼吸音:由于肺脏局部性炎症或支气管狭窄,使空气不能均匀地进入肺泡,引起断续性呼吸音,因伴短促的不规则间歇,又称齿轮呼吸(cogwheel breath sound).常见于肺炎、肺结核等.但应与因寒冷、疼痛或精神紧张所致的断续性肌肉收缩时的附加音相鉴别,后者与呼吸运动无关.  

 113. 啰音(rale):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adventitioussound),该音正常情况下并不存在,故非呼吸音的改变,按性质不同可分为湿啰音和干啰音

 114. 湿啰音(moistrales):是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渗出液、痰液、血液、粘液和脓液等,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故又称水泡音(bubble sound).或认为由于小支气管壁因分泌物粘着而陷闭,当吸气时突然张开重新充气所产生的爆裂音(crackles). 

 115. 干啰音(rhonchi):亦称为哮鸣,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呼吸附加音,其发生机理是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 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声音.  

 116.Velcro啰音: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吸气后期出现的细湿啰音,其音调高,近耳颇似撕开尼龙扣带时发出的声音,谓之Velcro

 117. 捻发音(crepitus):是一种极细小而均匀一致的湿啰音.多在吸气末易听到.听诊时好象在耳旁用手指捻搓一来头发所产生的声音, 故称捻发音.其发生机理是由于细支气管和肺泡壁因分泌物存在而互相粘着陷闭,在吸气时被气流冲开而产生的高音调、高频率的细小破裂声.  

 118. 哨笛音:即高调干啰音(sibilantrhonchi),其音调高,其音频率可达500Hz以上,呈短促的'zhi-zhi'声或带音乐性.用力呼气时其音质常呈上升性,多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或细支气管

 119. 鼾音:即低调干啰音(sonorousrhonchi),其音调低,其音频率约为100200Hz,呈呻吟声或鼾声的性质,多发生于气管或细支气管.

 120. 胸语音(pectoriloquy):胸语音是一种更强、更响亮和较近耳的支气管语音,言词清晰可辨,容易听及.常见于更大范围的肺实变区.有时在支气管语音尚未出现之前,即可查出

 121. 胸膜摩擦音:正常胸膜表面光滑,在胸膜腔内有微量液体起润滑作用,呼吸时脏、壁两层胸膜无摩擦音响.当胸膜有炎症或其他因素使表面变粗糙,呼吸时可听到两层胸膜摩擦的声音,称为胸膜摩 

 122. 呼气性呼吸困难:下呼吸道阻塞患者,因气流呼出不畅,呼气需要用力,从而引起肋间隙膨隆,因呼气时间延长,称为呼气性呼吸困 ,常见于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

 123. 猫喘:震颤是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此震颤与猫在安逸时产生的呼吸震颤相似,故称.

 124.GrahamSteel杂音: 二尖瓣狭窄造成严重肺动脉高压者,在肺动脉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Graham Steell杂音

 125. 奔马律: 系在第二心音之后出现的响亮额外音,当心率快时与原有的第一、第二心音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

 126. 重叠型奔马律:为舒张早期和晚期奔马律在快速性心率或房室传导时间延长时在舒张中期重叠出现引起,使此额外音明显增强.

 127. 心脏瓣膜听诊区:心脏各瓣膜开闭时产生的声音常沿血流方向传到体表,听诊最清楚的部位称为.

 128. 大炮音: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房室分离,当心房心室同时收缩时可使第一心音增强,称大炮音

 129. 心尖搏动:心尖搏动主要代表左室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向前冲击前胸壁相应部位,使肋间软组织向外搏动而形成心尖搏动.

 130. 负性心尖搏动: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者,称负性心尖搏动

 131. 抬举性心尖搏动: 心尖抬举性搏动是指心尖区徐缓、有力、较局限的搏动,可使手指尖端抬起且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与此同时心尖搏动范围也扩大,为左室肥厚的体征

 132. 脉搏短绌:在心脏听诊时,同时测定心率和脉搏,若脉率少于心律,这种脉搏脱落的现象称.

 133. 心率: 指每分钟心搏次数.

 134. 心律: 指心脏跳动的节律

 135. 期前收缩: 指在规则心律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跳,其后有一较长间歇.  

 136. 二联律: 期前收缩规律出现,可形成联律.如每一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二联律

 137. 心音分裂: 第一心音或第二心音的两个主要成分之间的间距延长,导致听诊时其分裂为两个声音,即称心音分裂

 138. 第二心音固定分裂:房间隔缺损时,吸气时血量回流多,分流少;呼气时血量回流少,分流多,右室排血量及时间大致稳定,第二心音 分裂几乎不受吸气呼气的影响,分裂的两个成分的时间距相对固定,故称.

 139. 额外心音: 指在正常心音之外听到的附加心音,但与心脏杂音不同.

 140. 开瓣音(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又称,出现于心尖内侧第二心音后0.07,听诊特点为音调高、历时短促而响亮、清脆,呈拍击样. 见于二尖瓣狭窄时,舒张早期血液自左房迅速流入左室时,弹性尚好的瓣叶迅速开放后又突然停止所致瓣叶振动引起的拍击样声音.  

 141. 心脏杂音: 心脏杂音是指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在心脏收缩或舒张时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产生湍流所致的室壁、瓣膜或血管壁振动所产生的异常声音.  

 142.Austin Flint杂音: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由于主动脉血液返流,使左室舒张期容量增加,故二尖瓣一直处于较高位置而形成相对性二尖瓣狭窄,因此,心尖区可闻及舒张中期隆隆样杂音,Austin Flint杂音.  

 143. 无害性杂音:在颈根部近锁骨处甚至在锁骨下(尤其是右侧)可出现连续性柔和杂音,系颈静脉血液快速回流产生,又称颈静脉营营声.以手指压迫颈静脉,使血流暂时中断,杂音即消失.还有在正常儿童及青年,锁骨上可有轻而短的收缩期杂音,当双肩向后高度伸张可使杂音消失.该杂音发生原理尚不明确,可能来 

 144. 心包叩击音(pericardialknock):缩窄性心包炎时,可在第二心音后约0.1s处出现一个较响的短促声音.这是由于心包增厚,在心室快速充盈时,心室舒张受限,被迫骤然停止,使室壁振动产生此声音

 145. 毛细血管搏动征: 用手指轻压病人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病人口唇粘膜,可使局部发白,当心脏收缩时则局部又发红,随心动周期局部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脉压增大的疾病.

 146. 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故名水冲脉

 147. 周围血管征:指是在某些疾病条件下检查周围血管时所发现的血管搏动或波形的改变,统称为

 148. 奇脉:正常人吸气时由于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肺循环血流量也增多,因而左心搏出量无明显变化.当有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时,吸气时由于右心舒张受限,回心血量减少继而影响右心排血量,致使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血量减少,形成脉搏减弱,甚至不能扪及,故又称“吸停脉”.明显的奇脉触诊时即可检知,不明显的可用血压计检测,吸气时收缩压较呼气时低10mmHg以上.

 149. 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比

 150. 枪击音:在外周较大动脉表面,常选择股动脉,轻放听诊器鼓型胸件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枪的声音.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严重贫血

 151.Duroziez 双重杂音: 以听诊器鼓型胸件稍加压力于股动脉可闻及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期吹风样杂音即Duroziez杂音.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脉压增大的疾病

 152. 窦性心律不齐: 正常人心律规则,部分青年人可出现随呼吸改变的心律: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减慢,称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般无临床意义.

 二尖瓣面容: 面色晦暗、双颊暗红,口唇轻度发绀,称二尖瓣面容

 154. 二尖瓣型心: 左房与肺动脉段均增大时,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心浊音界增大,心腰更为丰满或膨出,心界形如梨,常见于二尖瓣狭,故又称为二尖瓣型心

 155. 心力衰竭: 指在静脉回流无器质性障碍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以肺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灌注不足为特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156. 板状腹(board-likerigidity):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由于腹膜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  

 157. 揉面感(doughkneading sensation):结核性腹膜炎发展较慢,对腹膜刺激缓渐,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的粘连,故导致腹壁柔韧而具抵抗力,不易压陷,称揉面感或柔韧感,亦可见于癌性腹膜炎

 158. 反跳痛(reboundtenderness):医师用手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此时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称为反跳痛

 159.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当右心衰竭及心脏压塞引起肝脏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

 160.Murphy征阳性: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不敢继续吸气)Murphy征阳性,见于胆囊炎症

 161. 胃泡鼓音区:Traube.位于左前胸下部肋缘以上,约呈半圆形,为胃底穹窿含气而形成,叩诊呈鼓音,其上界为横膈及肺下缘, 界为肋弓,左界为脾,右界为肝左缘

 162. 移动性浊音(shiftingdullness):腹腔内游离腹水在1000ml以上,病人移动体位时,液体因重力而移动,浊音区也随之变动,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163. 腹膜炎三联征:急性腹膜炎时,出现的腹壁肌紧张,腹部压痛和反跳痛,

 164. 肠鸣音(gurglingsound):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而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 

 165. 振水音(successionsplash):胃内有多量液体及气体存留时可出现振水音,检查时患者仰卧,医生以一耳凑近上腹部,同时以冲击触诊法振动胃部,即可听到气、液撞击的声音

 166. 杵状指:亦称鼓棰指,表现为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称为杵状指

 167. 指鼻试验:被检者手臂外展伸直,再以示指尖触自己的鼻尖,由慢到快,先睁眼,后闭眼重复进行.

 168. 偏瘫:为一侧肢体(上、下)瘫痪,常伴有同侧脑神经损害,多见于颅内病变或脑卒中.

 169. 截瘫:为双下肢瘫痪,是脊髓横贯性损伤的结果,见于脊髓外伤、炎症等

 170. 交叉瘫:为一侧偏瘫及对侧脑神经损害

 171. 肌力: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力.检查时令病人作肢体伸屈动作,检查者从相反方向测试被查者对阻力的克服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72. 肌张力: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以触摸肌肉的硬度及伸屈其肢体时感知的阻力作判断

 173. 共济失调:任何一个动作都必须有一定的肌群参加,这些肌群的协调一致主要靠小脑功能,此外,前庭神经,视神经,深感觉,锥体外系均参与作用,才能使动作准确协调,当上述结构发生病变,协调动作出现障碍,称为

 174. 感觉性共济失调:指鼻试验时小脑半球病变时同侧指鼻不准:如睁眼时指鼻准确,闭眼时出现障碍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175. 浅反射:刺激皮肤或粘膜引起的反射.

 176. 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射是通过深不感觉器完成的,故称

 177. 直接角膜反射:嘱被检者向内上方注视,工程师用细棉签毛由角膜外缘轻触病人一侧角膜,正常时病人该处眼睑迅速闭合,.

 178. 间接角膜反射:如刺激一侧角膜时,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称为.

 179. 病理反射: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180. 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受激惹的体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压增高等病况.  

 181.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周围血中如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杆状以前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

 182. 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周围血液中的数值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功能

 183. 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reaction):指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高(50×109/L)()存在有异常未成熟白细胞,与某些白血病相类似,故称

 184. 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较轻时,只有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从尿中排出,而大分子量蛋白质(IgA,IgG)排出较少,此种蛋白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

 185. 非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较严重,滤过膜选择性低,大分子蛋白质也能与中小分子蛋白质以同样的速率通过,此时尿中出现大分子蛋白.称为

 186. 肾性糖尿:是指在血糖浓度正常或低于正常肾糖阈的情况下,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功能减低所引起的糖尿的疾病.

 187. 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比积低于参考值低限,通常称为贫血

 188. 增生性贫血:由骨髓以外的病因导致的贫血,故周围血象虽见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但骨髓象中则见红细胞代偿性增生,故称.

 189.A/G比例倒置:慢性肝脏损害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时,随病变进展,白蛋白的减少和球蛋白的增多可逐渐明显,A/G小于1,  A/G比例倒置

 190. 漏出液: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或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增高,淋巴回流受阻所致的非炎症性积液,称为

 191. 心电轴:指心室除极所过程中QRS波群的综合向量在额面上投影的方向.心电轴所标记的度数,通常指该向量与I导联正侧端所构成的角度

 192. 异常Q:在左室面导联中,Q波正常时间不会超过0.04s,电压不超过统一到脸的四分之一,Q波超过以上数值或出现粗钝,.

 193. 二尖瓣型P:左房肥大时,P波增宽,时间大于或等于0.12s,此种P波见于肺源性心脏病,故称.

 194. 肺型P:右心房肥大时,P波高而尖,电压大于或等于0.25mv,此种P波见于肺源性心脏病,故称.

 195. 过早搏动:也称期前收缩或早搏,由于窦房结以下某一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强,抢先发出一次搏动,

 196.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过早搏动的前一个心动周期和后一个心动周期的时间相加,短于两个正常心动周期的时间,.

 197. 完全性代偿间歇:过早搏动的前一个心动周期和后一个心动周期的时间相加,等于两个正常心动周期的时间,.

 198. 阵发性心动过速:实际上是过早搏动的连续状态.当过早搏动连续三次或三次以上出现时,称为.

 19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由于房型和交界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过快,不易判定其起源部位,,故统称.

 200.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在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中,当方式比例超过2:1已上时,

 201. 文氏现象:是传导阻滞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以相对不应期病理性延长为主的传导阻滞.其基本规律是:激动在传导过程中传导时间逐渐延长,直至一次激动不能下传而出现脱漏,漏搏后传导阻滞得到一定恢复.如此循环出现,称为文氏现象

 202.LGL综合征:又称短P_R综合征.心电图表现为P_R间期<0.12s,QRS起始部无预激波.

 203. 逸搏心律:一系列连续出现的逸搏称为逸搏性心律或脱逸心律 

 204. 预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是指在正常的房室传导途径之外,沿房室环周围还存在着附加的房室传导束(旁路).其主要危害是常可引起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术可对本病进行彻底根治

 205. 逸搏:当高位节律点发生病变或受到抑制未能及时发出激动或节律明显减慢,或因传导障碍冲动不能下传,以及某些因素造成长的间歇时,低位起搏点就会发出1~2次冲动,称为逸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