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法则

 小小小妙音妙音 2020-03-27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简解:

所谓“志闲而少欲”,就是说的让自己的心志空闲下来,别去瞎担忧,一切顺其自然,心不随外境所动,内心深处一片轻安、平安、祥和,如此情志可以得到舒展,心安神宁。按照中医的说法,心安、神宁,则气自足,气足则肝胆不虚,肝胆不虚,自然不惊不惧,所以说“心安而不惧”。

“形劳而不倦”,是形体、身体要适当的劳作、运动,但不要过量。这就是孙思邈真人说的,修心养性之道,应该常常稍事活动身体、劳动锻炼,但不要使自己太过疲劳,或者超负荷消耗自己的体力。(见孙思邈《千金要方·道林养性》:“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气从以顺”,说的是身心空闲下来,就像太上在《道德经》里说的,“致虚极,守静笃”,在至静至虚处,先天一气从虚空中来,其气机不可逆,应该如内经开篇所说,“真气从之,精神内守”,使体内真气和顺,它爱怎么走就怎么走,“各从其欲”,如此才能“皆得所愿”,得到自由解放。

有了如此解脱、放下、随缘的胸怀,“故美其食”,不管吃的食物是粗是精,是中餐还是西餐,都能甘之如饴。

“任其服”,衣服是名牌也好,是杂牌也罢,一任自然,不迎不拒。

“乐其俗”,这里的“俗”,是指自己的世俗生活状态,是咋咋地,在什么位置上就认了,而且快快乐乐安住在那上面。所以才有后面的“高下不相慕”,不论各自的社会地位高低,都不要羡慕忌妒恨。

“其民故曰朴”,这样的人才能说是心神恬淡,见素抱朴,活出自己本色的人!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这样的人才能对各种嗜好、欲望“视如不见”,如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淫邪不能惑其心”,各种淫邪、乖谬、突发之事,都不能迷惑、扰乱他们的心——因为他们已经志闲、心安如虚空呀!

“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见张景岳《类经》:“无论愚智贤不肖,但有养于中,则无惧于物”)。《黄帝内经》的这句话,其实与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一脉相承:“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这句话是说,志闲、心安了,愚与智,贤与不肖,各种分别心安闲、泯灭了,不去分别了,就不会再为物惊惧、恐怖、震撼了。这也就是佛门的《心经》说的,“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这样才能合于道,所以说“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能够合于道者,道恒生之。如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有老子这句话,活一百岁自然不成问题,即使活个百来岁,也不会老态龙钟。

“以其德全不危也”,因为他们“德全不危”:

德者,道之用。太上在《道德经》里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德全则合于至道,合于至道,则无危、无缺,吉祥圆满!

规避灾难,是这四个字——“德全不危”!至于如何全其德,本文已经天机泄尽了,各人自悟吧!实在无法悟通,那就谨记“三好”——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自能消灾免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