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吃虫》田新法

 太行文学l苑 2020-03-27

一说到吃虫子,许多人都会倒胃口、犯恶心。但劝君暂且忍住,说不定你我都是吃虫子的常客,或许以后还会成为吃虫子的“铁粉”。

我吃过虫子,而且始于童年。以前家中养过桑蚕,成熟的蚕茧用筐子装,除留少部分繁衍后代外,大部分都要煮熟,蚕茧抽丝,蚕蛹就做菜吃了,非常美味。儿时淘气,喜欢捉蝉,树上飞的知了成虫、地洞里的知了猴,都抓来吃。秋天的豆子地里时不时可以逮到蝈蝈,也可以吃,尤其母蝈蝈,有一个大大的肚子、一条长长的尾巴,肚子里有像蟹黄一样的蝈蝈卵,把蝈蝈头连同内脏一块儿拧下来,剥几粒毛豆塞进肚里,放在火边烤熟,香味四溢、沁人心脾。

你应当也吃过虫子。常买菜的人懂得,有虫口的青菜是好菜,因为它没有农药残留。大米、白面、杂粮储存不当,都会长出小肉虫来,但并不影响人食用;我岳母就叮嘱过,不要扔掉长虫的东西,那是粮食变肉,挺划算的。你看,在不知不觉中,你可能就经过吃青菜、吃粮食,把虫子吃进肚里了。也许你是一个美食家,餐桌上少不了螃蟹、大虾,这些东西其实与昆虫同类,都属节肢动物,不然老祖先也不会给它们的名字加上虫字旁。

吃虫的习俗始于原始社会,源远流长。到先秦时期,不少虫子就已成为人们的盘中餐了。《周礼·天官》记载,周王室菜单有一道“蚳醢”,就是用蚂蚁卵做的肉酱,专供王室享用;而蝉、蜂、蚂蚁等昆虫,也都是当时贵族喜欢的美食。唐初蝗灾肆虐,庄稼失收,人们对蝗虫恨之入骨,却碍于它是“天虫”,不敢食用;唐太宗首先打破这一禁忌,下诏灭蝗,并当众生吞蝗虫,掀起一股吃蝗之风。明人徐光启专门写过一篇《除蝗疏》,不但教人除蝗的方法,也教人烹调蝗虫的手艺,以至当时普通农民吃它,达官贵人也拿它当作礼品互相馈赠。

中国人吃虫子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范围广泛。举目四望,到处都有吃虫族,吃虫的方式也五花八门。湖北潜江有一道招牌菜油焖小龙虾,凡到此地者必定要买上一盘细细品尝。东北有一种烧烤叫“暗黑三连”,先烤蚕蛹、再烤蚕蛾、最后烤蚕皮。到四川旅游,许多人都要品尝一下当地名菜辣子爆炒大青虫;这道菜在苏北地区叫豆丹,当地人说珍馐百味都不如它,一盘菜竟然要价上千元。云南虫子食品最为丰富,下酒菜有竹虫、蚂蚱、蜂蛹、柴虫、蚂蚁等,连小孩零食也首选虫子,买一小包放嘴里,像嗑瓜子一样,“嘎嘣嘎嘣”一会儿就吃完了。广东人吃虫子世界闻名,有人调侃说天上长翅膀的除了飞机,地下长腿的除了桌子,广东人啥都吃;不信,就看看他们的菜单吧:豉油皇龙虱、辣椒炒蚕蛹、椒盐炒竹蛆、炭烧飞蚂蚁、灰捂臭甲虫……浓浓的广式大排档味道,生猛异常。

中国人爱吃虫,外国人同样爱吃虫,而且过犹不及。泰国人可以用竹虫做一桌鲜美香甜的大餐。印尼人餐桌上少不了一盘香炸蜻蜓。南非人采集毛毛虫,经精心加工后卖给南来北往的游客。墨西哥人把蟋蟀打成糊,做成糕、饼、汤、酱。委内瑞拉人把蚯蚓当佳肴,有时还生吃,将一条条蠕动的蚯蚓放到嘴里嚼。法国人对蟑螂情有独钟,说是它的味道超过肥美的鸡。美国人把烤六月虫取代爆米花当零食,来上一瓶啤酒,边吃边喝边吹牛。最不可思议的是南美洲许多居民喜吃蜣螂,国人叫它屎壳郎,其实此虫肚里并非都是屎,而是美味又营养的肉,被称为蛋白质小炸弹,煮着吃、炒着吃都行。

人们之所以把虫子当食物,一方面因为其味美,更重要的是它营养价值高。据科学研究,虫子身上脂肪、淀粉、蛋白质、矿物质、维他命等营养一应俱全,而且含量同比远远超过其它动植物。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经多次号召各国,尤其是贫穷国家的人们多吃虫子,以解决粮荒、补充营养。有科学家预测,将来地球人口爆炸时,唯一能替代粮食拯救人类的将是虫子,因为它适应性、繁殖力极强,饲养简单,投入最少、回报最大。

虫子不仅可以当食物,也可以当药物。我国古代最早的医书《神农本草》中,记载药用虫子29种。而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列举药食两用虫子达到106种。如蝎子能祛风、解毒、止痛、通络;蜈蚣可败毒抗癌、息风解痉、消炎治疮;水蛭用于破血、通经、逐瘀,治疗中风偏瘫;土鳖虫具有逐瘀、破积、通络、疗伤等疗效。还有蝼蛄、螵蛸、蚱蝉、僵蚕、莹火、白蜡虫、土蜂、蜻蛉等等,各有神通和作用,不一而足。

当然,吃虫子也有一些禁忌。有些虫子有毒,如斑蝥、蜘蛛、天牛、花大姐等,吃不好就可能中毒。有些虫子带菌,如蟑螂、毛虫、蜣螂等,处理不好会得病。还有些虫子既有毒,还具有攻击性,如蝎子、蜈蚣、马蜂等,捕捉、食用时都得十分小心。

怎么样,你不害怕吃虫子了吧?虫子不但可以吃,而且非常好吃;不但你我吃,地球人都在吃。我觉得,既然人是现今这个世界的主人,那么世间万物都是为人而生、让人受用的,小小的虫子,自然应当在为人类服务中大放异彩!
(写于:2019-12-15;武汉)

3、

作者简介】:田新法,男,大学文化。籍贯河南林州。1968年2月入伍,任职至政治处主任。1990年10月转业铁路,曾任武南车辆段副段长、铁路局档案史志室主任等职。2010年退休。在职期间主编铁路志书、年鉴数十部;出版文学作品集《春天过后不是秋》《文乐极境》等。
作者其他文章链接:
1、《漫话泡桐》田新法
2、【随笔】听书(田新法)
3、《照片会说话》田新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