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三海与道教的关系

 为什么73 2020-03-27

        北京三海,又称太液池、西苑三海。包括北海、中海、南海及其沿岸、琼华岛、圆坻和瀛台。它是依照“一池三山”的道教规模而建,体现了皇城的神圣庄严,也体现着紫禁城主人的“神仙身份”。

(资料图)

        三海始建于金朝,1179年名大宁宫,1191年更名为万岁宫。后元朝以琼华岛为中心建大都,称琼华岛为万寿山,称水面为太液池。明朝因其在皇宫之西,称西苑。明嘉靖年间修“金鳌玉蝀桥”,将元太液池一分为二,北称“北海”,南称“中海”。明永乐十二年(1414),在太液池南端拓挖出“南海”。“北海”、“中海”、“南海”,合称“西苑三海”。

(资料图)

        道教有三神山的说法,《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山海经》记载,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长生不老药。而蓬莱海域常出现的海市蜃楼奇观,更激发了人们寻仙求药的热情,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纷纷到蓬莱开始了寻仙活动。 

(资料图)

        三神山的说法对中国古代苑囿的水面布局起到了较大的影响,最早始于汉朝,《史记》记载:“汉武帝甘泉作建章宫、太液池,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以象海中神山。”直到封建社会后期,仍然不绝。西苑三海就是依道教这种“一池三山”的模式建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