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郭淮篇(特别篇)

 四地闲夫 2020-03-28

三国良将系列之郭淮(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郭淮重大事件之十——蜀汉第五次伐魏,郭淮连两次退敌

青龙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第五次伐魏。根据多方史料综合,郭淮在此前四次应对蜀汉北伐时的总体表现很难称得上优秀。尽管有过第一次迎战蜀汉时死守孤城上邽并完成反攻的出色战例,但随后几次表现逐渐走下坡,不仅因强征粮食而激化与羌人部落的关系,而且在第三、四次北伐战争中完全没有记载,甚至在配合曹真伐蜀时还被魏延、吴懿突袭,在自己的地盘上被蜀汉军队杀得大败。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郭淮篇(特别篇)

可以说自从诸葛亮开始北伐,郭淮就是曹魏阵营最郁闷的大将之一。因为郭淮不仅是征羌护军、建威将军,他更重要的身份是雍州刺史。作为对抗蜀汉的前线,雍州几乎承担了全部蜀汉北伐的压力。虽说正史上诸葛亮用兵谨慎缺少奇谋,但仍然让曹魏众将吃过不少苦头,作为雍州主政官员的郭淮首当其中。

郭淮在前四次面对诸葛亮伐魏时的表现,在笔者之前的文章有详细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概括起来就是,郭淮虽然以智谋见长,但与诸葛丞相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不过,郭淮如果始终被动挨打,绝不会被称作名将,随着经验的积累,郭淮也在逐渐成长。

且说诸葛亮大军出斜谷,在西县兰坑就地屯田,摆出打持久战的姿态。魏国大将军司马懿正驻军在渭南,得知蜀汉来攻便召集众将开会商讨对策。

郭淮表示,诸葛亮此番必定会进攻北原,魏军应抢先派兵占据。然而其他众将纷纷摇头,认为北原并非战略要地,对诸葛亮进攻关中没什么意义。

《三国志·郭淮传》载: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

郭淮的意思是,如果诸葛亮跨过渭河来到北原,那么蜀军就能顺势沿着山脉一路向北,把通往陇右的道路切断。这样一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局面将再现,即一旦魏军被挡在陇山以东,羌人也将倒向蜀汉,整个陇右及更北方的凉州都将面临被蜀汉分割蚕食的危险。

司马懿采纳郭淮建议,立即分兵给郭淮前往北原。郭淮在北原的防御工事还未完成,蜀军就已经出现,经过一番激战郭淮守住了北原,诸葛亮只得退回五丈原。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郭淮篇(特别篇)

当大部分将领把防守的重点盯在如何阻止诸葛亮东进时,郭淮却敏锐地判断出诸葛亮的真实目标。长安作为汉朝故都政治意义当然非常大,但从魏蜀实力对比来看,即便蜀汉孤军攻占长安,也无法从根本上撼动曹魏,空有长安一城只会招来魏国四面围攻,根本无法守住。从现实考量,诸葛亮并没指望突入长安一战定乾坤,而是把目光盯在凉州,稳扎稳打逐步扩张。

这次郭淮不仅献出良策,而且亲自带兵击退蜀军,可谓一雪前耻,扭转了此前连续数次对阵蜀军不利的尴尬局面。

虽然蜀军刚出斜谷就进行了屯田,摆出不怕跟魏军打持久战的姿态,但古时的蜀道之难虽不比上青天,却也不会逊色太多。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始终是限制蜀汉战力的最大因素,漫长艰险的运输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沿途损耗极大。即便有屯田,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诸葛亮仍然不断寻找速战速决的机会。

北原之战仅仅数天后,诸葛亮再次出兵。蜀军放出风声要攻打西围,于是魏国众将纷纷表示要赶紧去救,郭淮再次语出惊人。

《三国志·郭淮传》载: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郭淮认为诸葛亮虚晃一枪,为的正是把魏国主力吸引到西边,然后掉头攻打东面的阳遂,所以需要派兵固守的是阳遂,不是西围。司马懿再次采纳郭淮建议,重兵把守阳遂。果然当天夜里蜀军大举进攻阳遂,但因魏军早有准备,没能攻占。

经过多年历练,郭淮对用兵稳重的诸葛亮已经相当了解,能够做到揣摩对手的战略意图,并作出正确应对。诸葛亮抢占北原失败,向西北分割凉州的战略意图已经曝露,所以在此进攻西围即魏军西面的营寨看似符合诸葛亮的想法。然而这种情况下还要继续向西用兵,那就是把主动权拱手交给魏军,这不是诸葛亮的谨慎,而是愚蠢。利用魏军知晓蜀军战略方向这点,反其道而行之向东进兵阳遂,如果顺利能使魏军被迫把重兵放在东面,这样诸葛亮就能继续占据向西用兵的主动权。始终占据主动权,这才是诸葛亮这个层面上的“谨慎”。

然而经过上次战斗,郭淮已经摸透诸葛亮的意图,所以再次做出正确判断,料敌于先做好了防守准备。此后魏军固守营垒避战不出,诸葛亮屡次寻求决战不得,在当年八月因过度劳累病逝于五丈原。

虽说从全局角度司马懿才是魏军统帅,但郭淮在应对蜀汉第五次北伐时的表现相当精彩。连续两次预判诸葛亮的用兵方向并带兵迎战,一扫此前面对蜀军屡次不利的阴霾,真正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大将。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郭淮篇(特别篇)

诸葛亮

郭淮重大事件之十一——妻子遭连坐,司马批特赦

众所周知,自从诸葛亮死后,蜀汉北伐的脚步停歇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司马懿也在魏明帝曹叡去世后,作为托孤大臣留在朝廷。郭淮则真正成为独当一面的曹魏西部军团统帅,历任前将军、征西将军,督雍凉诸军事。郭淮在与蜀汉大将姜维的多次交锋中互有胜负,未让姜维的北伐取得实质成果。

直至嘉平二年(250),郭淮进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成为位比三公的最高级别将领之一。

武将做到郭淮这种程度,已经位极人臣,可以说如果没有意外,郭淮的人生就将四平八稳地渡过晚年时光。尽管还需要为军务操劳,但蜀汉显然已经造不成太大威胁,郭淮可以内心毫无波澜地应对。然而,就在郭淮当上车骑将军的转年嘉平三年(251),一件在魏国内部的政治地震却把郭淮卷了进去,这就是王凌谋反

王凌谋反,即淮南三叛中的第一叛,太尉王凌因不满司马懿专权,暗中谋划另立曹操之子楚王曹彪为帝。但计划败露,王凌无奈向司马懿请降,救生不成自尽,被夷灭三族。关于王凌笔者会另外开篇讲述,这里就点到为止。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郭淮篇(特别篇)

司马懿

王凌密谋推翻司马懿,跟郭淮有什么关系呢?

王凌当时以太尉身份督扬州诸军事,握有一定兵权,不过远在扬州,与雍州的郭淮千里之遥,看似根本没可能联系。不过两人同出并州太原,王凌是王允之侄,郭淮家族虽然没有这么显赫,但其父亲郭缊官至雁门太守,也是世家名门。就像汉末时期颍川名士抱团出现一样,在曹魏中后期并州大族也成群结队,是一股左右魏国朝廷风向的强大势力,就连司马懿也出身于紧邻并州的河内郡。

乡党之间互相帮衬形成松散的利益链在古代并不罕见,但郭淮与王凌还有另一层关系,郭淮的妻子正是王凌的妹妹。王凌被诛三族,郭淮妻子也被连坐,被司马懿派去的御史收押送往京城。

裴松之注引《世语》载:督将及羌、胡渠帅数千人叩头请淮表留妻,淮不从。妻上道,莫不流涕,人人扼腕,欲劫留之。淮五子叩头流血请淮,淮不忍视,乃命左右追妻。

王凌时年七十九,其妹年纪再小在当时也已属老妪,结发几十年的妻子因连坐这种飞来横祸即将丧命,郭淮内心当然无比煎熬。《世语》记载其部将、羌胡渠帅数千人叩头请求郭淮留下妻子,但郭淮没有同意。

须注意《世语》又被称作《魏晋世语》,是一部记录魏晋名人轶事的书,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多次引用,有相当的史料价值。与《世说新语》这部短篇小说集不是一回事,大家注意区别。

有趣的是《世说新语》也收录了这件事,不过作为小说集,该书叙述走得更远,称“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这当然是小说家言,毕竟魏国高层政治动荡至少百姓不可能如此热心,甚至到劝说郭淮造反的地步。

总之,部下将士的表现还无法让郭淮改变主意,他五个儿子的表现才是关键。五个儿子拼命磕头,磕到满脸是血地请求父亲把母亲救下来,郭淮终于再也按奈不住,派人去追妻子。数千人日夜兼程去追,过了好几天终于带着王氏平安回来。

作为司马懿的老部下,以智谋见长的郭淮深知司马懿不会善罢甘休,于是赶紧修书一封派人快马加鞭送到司马懿手里,书信大意:“我五个儿子伤心欲绝,如果他们失去母亲,我就会失去五个儿子,没有了五个儿子,我郭淮也没法活下去。如今我擅自把妻子追回,如有违法之处,需要有人承担责任,就请惩罚我吧。”

《世语》载:淮以书白司马宣王曰:“五子哀母,不惜其身;若无其母,是无五子;无五子,亦无淮也。今辄追还,若于法未通,当受罪于主者,觐展在近。”

司马懿见到信,赦免了王氏,郭淮并未遭到秋后算账,其子孙在晋朝仍然官居要职。以司马懿做事狠辣、阴毒的风格,却甘愿对郭淮网开一面,这是为什么?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郭淮篇(特别篇)

郭淮

笔者认为,原因有二。

其一,郭淮是司马懿老部下,尤其诸葛亮第五次伐魏时,正是郭淮两次献策料敌于先,使得司马懿牢牢占据战略主动权。司马懿耗死诸葛亮,军功章有郭淮的一半。刚刚铲除王凌及其党羽的司马懿,需要照顾其他大臣的感受,避免激起其他人的反对情绪。

其二,王凌作为魏国东线统帅,虽然密谋泄露而被兵不血刃地解决,但这并不意味着司马懿可以高枕无忧。而郭淮作为西部统帅,扎根雍州数十年,不仅与王凌沾亲带故,军事能力更在王凌之上。如果强行连坐郭淮之妻,有可能激怒郭淮,酿成另一场针对司马懿的反叛。既然郭淮并没有参与王凌一党,做个顺水人情,赦免王氏,何乐而不为呢。

本期主要为您介绍了郭淮在司马懿带领下成长为真正的名将,以及司马懿赦免郭淮妻子背后的动机。至于郭淮在诸葛亮死后,与蜀汉军事后继者们,特别是姜维之间的多次交战,下一期将集中为您讲述。感兴趣的话敬请点击关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