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呃逆(打嗝)的治疗

 金峰图书馆x 2020-03-28

呃逆(打嗝)的治

        呃逆是指因饮食、七情、体弱致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俗称“打嗝”。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单纯性膈肌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胃癌、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以及胃、食道手术后等所引起的膈肌痉挛之呃逆,均可参考本文辨证论治。

呃逆的病因病机

病因

饮食不当、情志不遂、体虚病后。

1.饮食不当:过食生冷,或滥服寒凉药物,寒气客于胃,胃气上逆动膈,导致呃逆。或过食辛热,醇酒厚味,或过用温补,燥热内生,腑气不通,气逆动膈,发生呃逆。

2.情志不遂:恼怒伤肝,横逆犯胃,逆气动膈;或肝郁克脾,或忧思伤脾,致滋生痰浊;或素有痰饮内停,复因恼怒,逆气夹痰浊上逆动膈,发生呃逆。

3.体虚病后:素体不足,或年高体弱,或大病久病,或吐下太过,均可损伤中气,或胃阴耗伤,胃失和降,发生呃逆。甚则病深及肾,肾气失于摄纳,浊气上乘,上逆动膈,均可发生呃逆。

病机

1.基本病机——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

2.病位——膈,关键脏腑在,还与肝、脾、肺、肾诸脏腑有关。

3.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实证寒凝、火郁、气滞、痰阻,胃失和降;

虚证脾肾阳虚,或胃阴耗损等正虚气逆。

亦有虚实夹杂并见者。

4.病机转化——决定于病邪性质和正气强弱。

寒邪为病者,主要是寒邪与阳气抗争,阳气不衰则寒邪易于疏散;

胃中寒冷,损伤阳气,日久可致脾胃虚寒之证。

热邪为病者,如胃中积热或肝郁日久化火,易于损阴耗液而转化为胃阴亏虚。

气郁、食滞、痰饮为病者,皆能伤及脾胃,转化为脾胃虚弱证。

也有气郁日久或手术致瘀者,血瘀而致胃中气机不畅,胃气上逆者。

呃逆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

1.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症,其呃声或高或低,或疏或密,间歇时间不定。

2.常伴有胸膈痞闷、脘中不适、情绪不安等症状。

3.多有受凉、饮食、情志等诱发因素,起病多较急。

呃逆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病证鉴别

1.呃逆干呕 

两者同属胃气上逆的表现,干呕属于有声无物的呕吐,乃胃气上逆,冲咽而出,发出呕吐之声。呃逆则气从膈间上逆,气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

2.呃逆嗳气 

两者均为胃气上逆,嗳气乃胃气阻郁,气逆于上,冲咽而出,发出沉缓的嗳气声,常伴酸腐气味,食后多发,与喉间气逆而发出的呃呃之声不难区分。

呃逆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1.首分虚、实、寒、热; 2.次辨病情轻重

1.首分虚、实、寒、热

实证——呃逆声高,气涌有力,连续发作;

虚证——呃逆时断时续,气怯声低乏力;

热证——呃声洪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

寒证——呃声沉缓有力,得寒则甚,得热则减。

治疗时首先须分清是生理现象还是病理反应。一时气逆而发的暂时性呃逆,属于生理现象,无需治疗;若呃逆反复发作,兼次症明显,或出现在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则多属病理反应引起的呃逆,当辨证论治。

2.次辨病情轻重

一般呃逆,经治可愈,病情尚轻;若呃逆发于老年正虚,重病后期,或大病猝病之中,呃逆断续不继,呃声低微,气不得续,饮食难进,脉细沉伏,是元气衰败、胃气将绝之危候。

呃逆的辨证论治——治疗原则

呃逆基本病机分析--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

治法——理气和胃、降逆止呃

—祛寒;—清热;—补虚;—泻实

在辨证的基础上—和胃降逆止呃。

重危病证中出现的呃逆——大补元气,急救胃气

呃逆的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1.胃中寒冷;2.胃火上逆;3.气机郁滞;4.脾胃阳虚;5.胃阴不足

1.胃中寒冷

证候主症: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更甚,进食减少,喜食热饮,口淡不渴,舌苔白润,脉迟缓。

审证要点:呃声沉缓有力,得热则减,遇寒更甚,舌苔白润,脉迟缓。

主要病机:寒蓄中焦,气机不利,胃气上逆

病机分析:呃声沉缓有力为寒邪阻遏,肺胃之气不降,上冲喉间之因;胸膈及胃脘不舒为寒凝气滞之因;得热则减,遇寒则甚为内外之寒相并;以增寒邪之势之征;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苔白润,脉沉缓,为胃中寒冷之象。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代表方:丁香散加减

常用药:丁香、柿蒂、高良姜、甘草。

2.胃火上逆

证候主症: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冷饮,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数。

审证要点: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多喜冷饮,苔黄燥,脉滑数。

主要病机:热积胃肠,腑气不畅,胃火上冲

病机分析: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为实热内蕴胃肠,胃火上冲指引;口臭烦渴,多喜冷饮为胃中积热,津液耗伤之征;脘腹满闷,大便秘结,为热积胃肠,津液耗伤,腑气不畅之因;小便短赤,为热结于下焦之象;苔黄燥,脉滑数,为胃热内盛之征。

治法:清胃泄热,降逆止呃

代表方:竹叶石膏汤加减

常用药:竹叶、生石膏、沙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竹茹、柿蒂。

3.气机郁滞

证候主症: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脘腹胀满,嗳气纳减,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

审证要点:呃逆连声,胸胁满闷,脉弦。

主要病机: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气上逆

病机分析:呃逆连声为肝气逆乘肺胃,胃气上冲之因;抑郁恼怒则发作,情志转舒则稍缓为肝恶抑郁而喜条达之征;胸胁满闷为胁乃肝经之分野,肝气循经犯肺之因;脘腹胀闷,嗳气纳减,肠鸣矢气,为肝气犯胃,气机不通之象;苔薄白,脉弦为肝旺之象。

治法:顺气解郁,和胃降逆

代表方:五磨饮子加减

常用药:木香、乌药、枳壳、沉香、槟榔、丁香、代赭石。

4.脾胃阳虚

证候主症: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白光)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审证要点: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主要病机:中阳不足,胃失和降,虚气上逆

病机分析: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为脾胃阳虚,生化之源不足,升降失常,胃虚气逆之因;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光白,手足不温,为阳虚则寒,失于温煦之因;食少乏力,大便溏薄,为脾胃虚弱,运化失职之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为脾胃阳虚之征。

治法:温补脾胃,降逆止呃

代表方:理中丸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甘草、干姜、吴茱萸、丁香、柿蒂。

5.胃阴不足

证候主症:呃声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审证要点:呃声短促而不得续,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主要病机:阴液不足,胃失濡养,气失和降

病机分析:呃声短促而不得续为阴液耗伤,胃失濡润,难以和降之因;口干咽燥,烦躁不安为津液耗伤,虚热内扰之象;不思饮食,或食后饱胀为脾胃虚弱,纳运失职之征;大便干结为肠燥津亏之象;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为阴虚津伤之象。

治法:养胃生津,降逆止呃

代表方: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玉竹、生地(+冰糖)、枇杷叶、柿蒂。

呃逆的基本病机——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