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讲:行由品(五)节选

 天承办公室 2020-03-29

达摩传完衣法之后,还说了一首偈子,预言了禅宗今后的发展: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一个疑问,六祖惠能是一个不识字的老粗。为什么那么多达官贵人和饱学之士会听他讲法,原因是信他。而信他的主要依据,就是传自达摩祖师的袈裟。所以,袈裟一直到六祖依然很重要。而袈裟的传承也正是终止于六祖。因为禅宗已经兴盛起来,不再需要这种一对一的单传。而且,这个时间,恰好是达摩祖师预言的二百年后。

讲完达摩的传法,我们再回到《坛经》。

五祖对六祖说:“当年达摩祖师初来中土,怕人不相信,所以传下这身袈裟作为信物,从此代代相传。而佛法则是以心传心,让人自悟自解。自古佛与佛之间只传本体,师与师之间密付本心。而袈裟是外物,终究会惹事端。所以,传袈裟的事到你为止,你就不要再往下传。如果再往下传,你恐怕性命不保。法也传了,袈裟你也拿到了,趁大家还没有警觉,你赶快走,不然会有人害你。”

说实话,从五祖传法,到五祖让六祖离开,时间非常仓促,六祖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所以他自己也不知道,离开黄梅,他该到那里去?所以他问五祖:“你让我这就走,我该到哪里去?”

五祖说:“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这是隐语,到底是什么地方?上一讲我们提到的《曹溪大师别传》讲的比较明确,这两个地方都在广东,一个是怀集,一个是四会。也许六祖本来就是岭南人,所以,五祖仍然让他回到比较熟悉的岭南传法。

手里捧着衣钵的六祖还是有点发懵,他又对五祖说:“惠能是大南边的人,这边的山路怎么走,还真不知道。我哪里出得去?”

五祖说:“你不用愁,我送你。”

于是,师徒二人趁着天还没亮,就悄悄地下山了。

祖相送直至九江驿,祖令上船,五祖把撸自摇。惠能言:“请和尚座,弟子合摇撸。”祖云:“合是吾渡汝。”惠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师徒两个人下了山,来到了九江驿,并在九江驿上了船。船上只有他们师徒两个人,那么这条应该谁来划呢?是师父还是徒弟?

禅宗关于佛法的讨论可以说是无所不在,摇橹这件事当然也不能放过。抢到橹的首先是师父。于是,六祖就说话了:“师父您坐,摇橹这件事当然应该由弟子来做。”

五祖说:“我是师父,你是徒弟。当然应该是我渡你。”

六祖此时的回答又成了千古名言。六祖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

如今我也考出本来了,所以可以自己划船。老师您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虽然师徒二人都是智者,都是悟了本来面目的禅宗祖师,但还毕竟是有血有肉的人。所以,六祖接下来这段话,虽然也是在说关于“度”的主题,但言语中充满了对师父的感激之情。六祖说:“惠能本是岭南偏远地方的人,连口音都还没改过来。蒙大师说法,如今已证得本性。所以,以后我应该自性自度。”

听到这里,五祖彻底放心了,他为自己能遇到这样一位佛法传人感到非常欣慰。他连连点头,对六祖说:“如是如是。以后的佛法,就要从你开始大兴了。等你走了,三年以后,我才会去世。从这里走了以后,你只管不停地往南走。不过,你走了以后,不要着急传播佛法,要时刻等待恰当的时机。”

六祖惠能告别了师父,从此再也没有回到黄梅。

他记住老师的话,一直向南向南。

惠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

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燥,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惠能。惠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

能隐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六祖上了岸,遵照师父的嘱咐,一直往南走。在路上走了两个多月,来到了大庾岭。

大庾岭在哪里?大庾岭在江西和广东之间,过了大庾岭就算岭南了。所以,这里是一个标志性的地方。

果然如五祖预料的那样,听说六祖带着衣钵南行,竟有几百人开始向南追赶。几百人的队伍走在山路上,可以想见应该是一个非常壮观的场面。

因为路途太过遥远,追赶的队伍渐渐拉开了距离。跑在最前头的是一个叫惠明的人,出家之前姓陈,原来是个四品将军。军人出身,所以体力好,跑得快,拿了个第一,而且把其他人远远甩在后面。

六祖发现后面有人追上了自己,就把衣钵放在一块大石头上,然后藏了起来。藏起来之前,六祖说了一句话:“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这袈裟是一种信物,可以用力量来抢夺吗?

正如六祖所说的那样,既然是代表了佛法的信物,怎么能靠武力争夺。

惠明发现了搁在石头上的衣钵,虽然他曾是一员武将,但却怎么也搬不起来。

于是,他对着周围喊:“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不知道惠明说的是不是真话,既然他这么说了,六祖惠能也就信了。

惠能遂出,盘坐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

明良久,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

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

六祖选择相信了惠明的话,他从草丛中现身,盘腿坐在石头上。

惠明果然过来向六祖施礼,然后说:“希望行者为我说法。”

六祖也毫无保留,他对惠明说:“既然你是为法而来,那么你现在在心中屏蔽掉所有的物象,一念也不要生,我为你说法。”

所谓“屏息诸缘,勿生一念”是什么状态,就是敦煌本中开篇所说的“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这是六祖的法门。

惠明按照六祖所说,“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就这样过了许久。

有了这种状态的体验,六祖接着说:“不思善,不思恶,就在这个当口,哪一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

点拨到这里,惠明豁然开悟,如愿获得了佛法。

话说到这里,惠明还觉得意犹未尽,接着问六祖:“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什么密法吗?”

六祖说:“我既然能跟你说,就不是什么密法。如果你能返照自我,你那里自然就有属于你自己的密法。”

六祖惠能刚刚从五祖那里彻悟,就在这里如五祖一样度化同门师兄弟。而这个惠明,也是六祖度化的第一人。

往下的模式依然和五祖与六祖的对话极其相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