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00个小时的心理学(5)

 柠檬上面撒点盐 2020-03-30

行为主义认为恋物癖也是一种经典条件反应

现代学者更认为经典条件作用是一种准备阶段,他可以预测你对将要发生的事产生一种敏感反应,用于保护自己。比如闪躲是对挨打的反应。

电影《发条橙》中对于罪犯的改造就是用的经典条件作用,给他看暴力视频的同时,让他服用能使人恶心的药物,多次进行,形成经典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在他实施暴力的时候,就会感到恶心。

(3)操作性条件作用

自发性的行为,自主选择

探讨动物是如何学习的,由桑代克提出(饿猫实验)

强化(奖励)与惩罚来促使行为的发生与减少

正强化:促进行为的发生,而强化

负强化:为促进行为的发生,而减少一个厌恶刺激

训练的方法:行为引导,对接近行为给予强化刺激

比率强化,按照次数给与奖励(如抓娃娃机)。时间强化:按照时间长短给予强化。

部分强化效应,不要每次做出此种行为的时候进行强化,而应该是间隔一段时间进行强化,也叫间隔强化,人或者动物会通过不断重复自己的行为,来实验自己何时可以得到这个强化。比如在生活中,你想要锻炼孩子自己睡觉,他一直想回去,每次你都说不不不不不不,好。中间答应一次,就会形成一种间隔强化。使孩子重复这种行为。

行为主义的三个基本观点

  1. 知识并非天生,必须通过学习

  2. 不用诸如欲望等观念去理解人类的行为

  3. 这些行为适用于人和动物

    但这些都在被证明无用,比如人天生有对知识的渴望和欲望(托尔曼白鼠走迷宫实验)表明白鼠后面不管有没有奖励,都会走出迷宫

    有些动物天生拥有某种技能,比如吮吸

加西亚效应形成厌恶反应,让白鼠吃下厌恶的食物,他不会再吃了,但是吃东西的同时用电击他,他下次还是会吃。在人类行为中,也存在味觉厌恶现象。比如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会对食物产生恶心,因为其化疗往往在进食后进行,由此使癌症患者感到是食物导致其化疗痛苦。 味道与恶心之间的关系是天生的,加西亚效应是专门针对食物和恶心的关系的。 乔姆斯基《言语行为的述评》(《言语行为》是斯金纳的著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