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诊病杂说

 我爱你文摘 2020-03-31

刚才发路一片新馆肺炎的 文章,没有通过后台审核,不追问具体原因了,现在谈谈中医治病一些简单的思路,希望对中医感兴趣的同学一起交流学习。

不管是中医治病还是西医治病,其根本是掌握疾病只主要关键为主,有时候疾病虽然表现出来很多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其实不应该从枝节末端看问题。疾病虽然复杂多变,但掌握以几点可以有助于提高临证辩证能力:

中医诊病杂说

中医诊断及治病以辨证论治为第一要义,脉诊可以用作参考,故前人先辈将其列为四诊之末。证候是医生诊断疾病及治疗疾病的遣病用药依据,证候的发生,必有其所引起的原因。在《内经 三部九候论》中指出:“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的判断,脉诊 以胃气为主,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有些疾病表现真假虚实,务必认清其本质方可用药,如:至虚有盛候,大实有赢状,阳证似阴,阴证似阳,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虚虚实实等很容易误诊,因此明辨虚实寒热等真假显得尤为重要。

诊断疾病,察舌最为重要,尤其是外感疾病,舌诊的反应最为明显,有时候舌诊时以手扪之,一来审查其气之寒温,二来查看津液的盛衰。例如:阳气不化,中焦湿重,舌苔以白滑多见,治疗“以温药和之。”因为阳化气,湿邪有形之邪自然而去,但在具体使用中谨慎使用淡渗芳香之药,以免耗伤正气,例如:胃肾阴虚时,舌诊也可出现白苔而滑者,此时一般不用淡渗芳香之药。有些患者久病阴伤舌干或有裂纹,胃阴不足者,表现为舌白而干,肾阴不足者,舌红而干。

还有比较常见的几种情况,如:四肢麻木不适,中医多认为:麻为气虚,木为血少,治疗此类病症,中医以益气养血为主,但是有时候出现痰滞经络而出现麻木的表现,一般不能使用这种治疗方法,必须谨慎求因,如违之,则施治必有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