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腔溃疡,黏膜烧灼样疼痛,用本方效果显著!

 仙鹤草中医学堂 2020-03-31

经 典 案 例 举 例

姜某,女,60岁。初诊日期:2016年2月2日。

主诉:舌体疼痛伴右侧呈灼烧样10年余,加重1年。

病史:舌体疼痛时轻时重10年余,常于食辛辣后加重,伴舌体右侧呈灼烧样,舌强语塞,嘴角向右侧歪斜,进食困难,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舌炎”,行中西药治疗后症状无好转。近1年来,情绪抑郁,右侧舌体红肿热痛症状明显加重,右侧舌体1cm×1cm大小溃疡面,面部萎缩,嘴角右侧歪斜,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睡眠和进食。

刻下:舌痛,呈灼烧样,嘴角歪斜,心烦,口干,便秘,胃热。舌质红绛少苔,脉细。

医诊断:口疮(阴阳失衡,虚实夹杂)。

西医诊断:①灼口综合征;②复发性口腔溃疡。

治法:滋阴清热,调和阴阳。

处方:乌梅10g,细辛5g,沙参15g,当归15g,炙鸡内金20g,海螵蛸15g,儿茶5g(单包),藿香5g,生石膏25g(先煎),焦栀子10g,生地黄15g,泽泻10g,珍珠母30g(先煎),桃仁15g,火麻仁20g,郁李仁15g,杏仁15g,生甘草10g。10剂,水煎服。

二诊:2016年2月18日。舌痛症状明显减轻,舌体溃疡面基本愈合。上方加煅瓦楞子25g(先煎),玉竹10g,玉米须15g,知母10g。10剂,水煎服。

后随诊患者舌痛、舌疮痊愈,未复发。

【 按 语 】

患者以舌体疼痛时轻时重10年余,加重伴口角歪斜1年为主症,中医诊断“口疮”

右侧舌体红肿热痛,呈灼烧样,舌体溃疡,舌强语塞,嘴角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伴心烦,口干,便秘,胃热,反酸。舌质红绛少苔,脉细。中医辨证“阴阳失衡,虚实夹杂”

本案患者久病而致阴阳失调,因脾胃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津液不能上承及下达,则有口干,便秘,并伴心烦,胃热,反酸,虚火上炎,则有舌体红肿热痛,舌体溃疡,舌强语塞,嘴角歪斜。

治以调和阴阳,滋阴清热。以乌梅丸为基础方,其中乌梅味酸入肝可生津,又敛阴柔肝以制木,防木乘土,细辛芳香气浓以祛风,当归补血活血,另加沙参养阴益胃生津,炙鸡内金运脾消食,海螵蛸制酸,儿茶生肌收湿敛疮,藿香化湿,生石膏、焦栀子清热除烦,生甘草清热补脾益气,生地黄清热养阴生津,合泽泻利水引热邪外出,珍珠母平肝潜阳,桃仁活血,合火麻仁、郁李仁、杏仁润肠通便。

二诊,舌痛症状明显减轻,舌体溃疡面基本愈合,偶反酸,舌质红少苔,脉细。上方加煅瓦楞子制酸,加玉竹合沙参、生地黄取益胃汤养阴益胃生津之意,玉米须利尿以引邪外出,知母滋阴润燥。

古代文献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辨舌指南》言:“舌痹者,强而麻也,乃心绪烦扰,忧思暴怒,气凝痰火而成”。

《灵枢·经脉》:“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

备急千金要方·舌论》云:“多食甘则舌根痛而外发落。”

《医学摘粹·杂证要法》言:“舌之疼痛热肿专责君火之升炎”。

《舌诊研究》言:“舌色红润,舌尖有突起如小刺状,可疼痛,多见于失眠及夜间劳作之人”。

《辨舌指南》指出:“舌色鲜红,无苔点,舌底无津,舌面无液者,阴虚火炎也。”

可见舌痛与多个脏腑相关,而以脾胃失调为发病的根本。本病辨证为脾胃阴虚,阴阳失衡,阴虚燥热,虚实夹杂。该患为老年女性,气血亏虚,久病失治误治,致脏腑精气衰微,生化乏源,阴液亏少,热病伤阴,致脾胃阴液不足,导致便秘,口干。脾胃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阳失衡,虚实夹杂。

乌梅丸

乌梅丸来源于《伤寒论》,缓肝调中,清上温下。

寒热错杂形成的机理:肝为刚脏,内寄相火,心包亦有相火。

相火者,辅君火以行事,随君火以游行全身。当肝寒时,阳气馁弱,肝失升发、舒达之性,则肝气郁。当然,这种肝郁,是因阳气馁弱而郁,自不同于情志不遂而肝气郁结者,此为实,彼为虚。既然阳气虚馁而肝郁,则肝中相火也不能随君游行于周身,亦为郁,相火郁则化热。

这就是在阳气虚馁的脏寒基础上,又有相火内郁化热,因而形成了寒热错杂证,正如尤在泾所云:“积阴之下,必有伏阳”。

厥阴篇的本质是因肝阳虚而形成寒热错杂证,治之亦应在温肝的基础上调其寒热,寒热并用,燮理阴阳。

所以乌梅丸中以附子、干姜、川椒、桂枝、细辛五味热药以温阳,益肝之用;人参益肝气,乌梅、当归补肝之体;黄连、黄柏泄其相火内郁之热,遂形成在补肝为主的基础上,寒热并调之方。

所以,对应阴阳失调的口灼症,选用寒热并调之乌梅丸治疗。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