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语:师生情殇

 老鄧子 2020-04-01
     ▼

弟弟整理父母堆积在家中的陈年旧物时,在一个破旧的小柜子里翻出好多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日记本。边大声叫姐,边从楼上小跑着下来。

看到二三十年前的日记本,珍也忍不住惊喜若狂。顾不得擦去日记本上多年蒙尘,便拿起来翻看。其中最小的一本红色塑料皮封面的日记本上革命年代的画面,久违的年代沧桑感。

翻开首页,看到贾老师熟悉的赠言:祝珍同学学业进步!

贾老师那张永远不变的眯缝眼、白胖圆脸,清晰地浮现在珍的眼前……

珍长叹一口气,摇摇头,晃走贾老师的脸,放下了这本笔记。

好像有十几年没有见过贾老师了,不知老师还健在否。

半年后一天,珍从初中同学的口中,意外得知前些天,贾老师去世了!

珍难以置信……顿时,珍的心头像被刀割一样,痛得喘不过气来。

这个她曾经最最尊敬和爱戴的老师,后来又因一些道不明,解释不清的事情,慢慢地音讯了无,终于彻底地再也不见了……

珍伤心的同时,更多的是懊悔!

这么多年来,珍刻意地疏远老师,断绝他的消息,不知道曾经视她为得意门生的老师,心里会有多么难过!

也不知道贾老师临走前,有没有想起她。想想他一辈子,桃李满天下,偏偏会有半生的遗撼!想必也是诸多心痛……。

记得最后一次,猝不及防见到贾老师时,他那满脸愧疚的表情,一直刻在珍的心里。时光如梭,屈指一算,距今已有二十年了,珍再也没有见到过贾老师。

那年,珍回家偶遇贾老师,一时手足无措,尴尬地愣在那里。看着贾老师一张白净的脸庞涨得通红,嘴唇蠕动了几下,终究一言未发,掉头陪同爱人,步履匆匆地走了……。

那时珍刚失业在家,心里无比憋屈和痛苦:好不容易从县城的小化工厂调回市里机械厂上班,不想刚上三年班,又下岗了。为了调回市里,还多出了户口迁移费。

这几年因思虑太多,心情抑郁,身体一直不太好,下岗后不得不在家呆着调养身子。同时等男朋友从外地回来结婚,然后俩人一起外出打工。

在家闲着无所事事,想想自己十年寒窗,终于学成归来。原以为会有一份稳妥的铁饭碗,孰料事业一再波折。短短几年仿佛坐过山车般从山顶冲下深渊。对贾老师当年帮自己做出的选择,也不由慢慢滋生了一些哀怨。

听母亲说父亲在一次镇上开会时,碰到贾老师,火爆脾气的父亲忍不住当场责怪贾老师当年替珍错误选择学校志愿,一步走错,导致珍的人生步步错。

珍不但没有如贾老师所预想分配到大型化工厂上班,而是被县城一家急需人才刚刚转型的小药厂,直接从学校调走档案,领导还亲自到学校接走了珍。

当走进一片在荒凉的田野围起来一幢简易厂房框架和一排简易宿舍,看到里面荒草丛生时,珍差点晕过去……

珍躲在家里哭了一个多月,足不出门,天天以泪洗脸。父母也多方找关系,都要不回档案,也改变不了。经不住单位多次催促,不得已,珍只有去报到上班。

当年,珍是镇上考取中专学校总成绩最高的一个人,是当年中考镇状元,现在竟落得如此境遇。大家也是感叹万分,对贾老师的责备也是颇多。

听说贾老师被父亲当着众多领导面责怪时,未曾辩解一言,回校后大病了一场,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给学生上课。

珍听说后心里有点埋怨父亲,也对贾老师心怀愧疚。贾老师对她的好,她是如数家珍,点点滴滴难以忘怀。可是自己不如意的人生也难免和贾老师有些关系。

从那以后,珍总是怕会遇到贾老师。就连他爱人,也是珍的小学老师,虽然她每天都从家门口经过,珍也是远远地躲开!

两年后,在亲戚的帮助下,珍调到市里一家中型机械厂技术部门上班。终于走出了那个让她痛苦,让她恼恨的那个工厂,重新找回了自己的那份自信和快乐!

珍想起了贾老师,想去看望下老师,告诉他自己现在已经开始过好了,顺便替父亲道声歉!

可是每当脑子里浮上这个念头时,脚步却无比地沉重,一步都迈不出……

几年未见贾老师,那次突然相遇,珍不知道该张口说些什么。恐怕一开口,眼泪会止不住地流下来,也许还会有怨……,只能目送贾老师和爱人踉跄的背影远去。

贾老师是珍在上初中时学校的老师,也是县教育办驻学校的一个委员,同时担任学校整个年级的政治课教学。

他四十几岁,个子不高,皮肤特别白,额头宽广,头发有些稀疏,常穿一套藏蓝色中山装,口袋里别着一支钢笔。平时总是笑眯眯的,一团和气,可是也会风云突变,笑容顿时消失,威震四方!好多学生都怕他,背后悄悄称他——笑面虎。珍对贾老师也是敬而远之,尤其是看到贾老师那张笑起来眼睛眯一条缝的脸,让她就更加地恐惧。

珍的学习很用功,成绩经常在年级前五,还担任学校大队长,负责学校周一升旗仪式主持。学校内各种活动,校外的各种比赛少不了珍的身影,还有贾老师的组织带队。

时间久了,珍觉得贾老师平易近人,做起工作很细心周到。根本不像同学所言那么可怕。

珍不喜欢上政治课,政治成绩也是各科中最差的,不管她多用心背诵记忆,成绩总是上不去。上政治课时,思想就爱开小差,那年迷上武侠小说后,喜欢在政治课上偷看。贾老师总是慢慢踱到她课桌前,边讲课,边伸出一个手指头敲下桌面,以警告珍。珍吓得赶紧收起小说,坐端正身子,专心听课。过一会,贾老师就开始叫她起来回答问题。就算回答错了,也从不批评她。同学们都说:贾老师有些偏爱她这个学生。

每次期末考试前,贾老师找其他同学,通知珍放学后去他的办公室,然后从抽屉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叠复习资料,递到珍的面前。珍打开一看,全是政治课每章复习重点内容,一些贾老师手写的时事政治题。贾老师总是得意地说,这些时事政治都是他从《半月谈》上面摘抄下来的,这次考试绝对会考……可惜珍的政治考试成绩,不管大考小考,最高也没上过八十分。但贾老师从不气馁,每次考试前,他都会送给珍一些政治复习资料。

那时镇上还没有书店,珍也没时间外出,也不会有别的复习资料。贾老师经常去县城开会,和其他学校的老师接触得也多。他会弄些珍贵的学习资料,也总是先给珍一个人。

每次学校表彰成绩优秀的学生后,贾老师都会送珍一个笔记本。那本红塑料封面的,就是他送给珍的第一本笔记本,贾老师还特意写了赠言。

珍非常地感动,越来越喜欢和尊重这位贾老师。

珍到西安上学后,每年寒暑假,都会到学校里去看望贾老师。贾老师总是特别开心,大声吩咐爱人赶紧做饭。

第一年寒假,珍拎着在西安早早准备好的礼物给贾老师,贾老师激动地热泪盈眶,赶紧转身擦了擦眼,讪讪笑了笑,觉得有些失态。亲自给珍泡了一杯茶,递到她手中。看到贾老师如此热情和厚爱,珍也不愿讲这所老师给自己挑选的学校的不好之处,而是讲些开心的事情,贾老师听得高兴,珍自己心里也很开心。

离开学校时,贾老师送她出校门,一路上鼓励珍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以后争取再读大专和本科,提升自己……

当初填报学校录取志愿时,珍有些头痛和为难。她不想读师范,又不喜欢电力,也不知外面的世界还有哪些学校可以让自己去选择。农村的父母也对这些学校没有一点了解,亲戚们也一样知之甚少。

珍就去找贾老师咨询。

贾老师的小儿子刚好上年考上了西安的一所学校,大家都说这学校非常好。

贾老师将各类学校给珍做了分析:师范学校比较适合女孩子,但你也不喜欢;财经学校,你家没关系背景,怕分到偏僻镇村,一个女孩子太孤单,你性格也不适合在行政机关,不利于后面发展;铁路运输学校吧,万一你分到去当列车员,天天打扫卫生,也不好……

要不你上化工学校吧:一般化工厂,都是国有大型企业,工厂人员多,国家重视,前景远大。保不准以后机会多,可大有作为,为国家做出大的贡献……

珍想想,颇有道理。就回家和母亲一说,母亲也答应了。

珍没有告诉父亲,因为他忙着生意,而且从来没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对她的学习也从来不闻不问……

珍把省化校放在第一志愿……

在等学校录取通知书时,父亲因为诸多人的道贺,也因为他做生意来往的人,各行各业的都有。父亲慢慢知道了珍的学校没有选好。

父亲着急了,放下他多年不求人的身段,去找他在县委的老同学。那位叔叔非常遗撼地告诉父亲:来不及了……惋惜地摸了摸珍的头。父亲只好沮丧地回家,路上忍不住责怪珍:怎么会听贾老师的话,这样填报志愿。珍低下头,心想,你那时光顾忙生意,从不管我学习……再说,以后进大化工厂,也挺好的。觉得贾老师帮她选择得没错。压根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等欢天喜地来到学校报到,看着学校因为年代久远,有些破败,宿舍条件也不太好,珍忍不住有些失望。但既来之,则安之。再说,世上也无后悔药。新的环境带来的新鲜感,让珍慢慢投入到学校生活中。从小到大,第一次远离父母,来到陌生的省城后,竟然水土不服。珍非常想家,想老师,想同学们。

这时贾老师的信来到了,看到熟悉的笔迹,仿佛见到了熟悉的老师,珍喜出望外,激动万分。信中老师安慰珍,鼓励珍不要放弃,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博览群书。和同学们和睦相处。

整整一个学期,基本上每个周末,都会收到贾老师的来信。

随着通信次数越来越多,慢慢地珍不知道该和贾老师说些什么。每天在学校除了上课,就在图书馆里遨游,三点一线的生活简单,枯燥。无可诉之处。有了自己的同学圈子后,星期天休息,也都是和同学们去逛街,或者去书店看书。写信越来越稀疏了,有一次忙于备考,忘记回复贾老师的两次来信。

一天,收到贾老师简短来信,不同以往,满满一页或几页。问,珍是不是有什么事情,不见回信。珍深感对不起老师,赶紧拿起笔,匆忙回了一页。当时写信的稿纸,珍比较讲究:统一买那种带浅色花底纹的稿纸,右下角会有廖廖数语。珍折信时,觉得配语不适合老师,就随手把下面裁掉了。没想到,此无意之举差点让他俩多年师生情就此断绝。

青春年少的日子总是匆匆太匆匆。看到同学一大堆的信件中,没有一封自己的来信时,珍有点怀念老师的来信。想起,自从上次简短回信后,有好些日子没有收到贾老师的来信,感觉有点奇怪。不太像老师之前的风格。

正疑惑间,收到贾老师姗姗来迟的一封信。不同平常,格外厚重……珍惴惴不安地打开一看,厚厚满满几大页!首先扑入眼帘的就是:贾老师的一句:对不起……珍惊得从座位上弹起来,把桌子上书本都碰了一地。

原来珍裁掉信纸底端,笔迹又匆匆,有些敷衍。贾老师按照老一辈的思想:认为裁掉信纸末端,意指断绝未来,以为珍要和他不再联系。

贾老师在这封长信中,讲了自己大女儿和大儿子的事情。因对儿女的失望,他无形中把珍当自己的女儿看待。而珍的性格和他女儿也非常像。

听说,这是贾老师的心病和最大避讳,他从不和人提及:贾老师大儿子不务正业,曾入狱。大女儿也是因为早恋,不能继续学业,又因为他一直不同意婚事,还和他断绝父女关系……,贾老师伤透了心。像他一个从教多年的优秀老师,竟然有如此的儿女,那种束手无策的无奈和痛苦,比常人还沉重。他一直压在心底,默默承受……

毕业了,珍放弃留在西安,想回到市里。但天不遂人愿,却来到了县城的小化工厂上班!

工厂隔壁就是县城最大的化工厂。那时效益特别好,全县城的人找关系,趋之若鹜,都想进入这里工作。这里面学长学姐们也很多,有些学长上班多年,已位居高位。

命运之神真是戏弄人!想当初选择这所学校,就是为了进隔壁那样的大工厂,谁料竟无缘进去。偏偏又一墙之隔,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命运也有了天壤之别!

每每遇到人生低谷时,珍就后悔不已……总觉得 自己真得就像父亲所言:一步走错,步步皆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无数个夜里,泪洒枕边,到天亮。

这些年在外面漂泊,虽然不能大福大贵,一直平平安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见过太多人命运多舛,自己这点事,又算得了什么?!早就不再有怨言。

更何况人一生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无论什么样的决择,都是自己的命理。贾老师当年是真心地想帮自己 ,他又不是神仙,怎么能看透珍的以后漫长人生。更何况世事多变,社会发展迅猛,带来的巨变,谁都无法猜测和想像得到。

悲斯人已逝,空余憾事在心头。忆往昔,泪水涟涟……

窗外,桃李芬芳!微风吹过,花瓣簌簌飘落,仿佛珍的眼泪。快到清明了,微雨绵绵不断,像剪不断的情丝,理不清的愁绪。愿雨后,花落后,果实累累,果香飘到贾老师的坟前,告诉他:珍的眼泪在里面,如今果香果甜,他可以放一百个心,在另外一个世界逍遥自在。无论当不当老师,都永远受人尊敬和爱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