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法学理论(二) | 中医气功康复

 智能人做超人 2020-04-01
    智能功讲神形并重,不讲精。为什么?形和精是同一个范畴的东西,只不过精指的更狭窄一点,包括了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的精华。形是精的变态表现,形的有些部分可成为精,但是它不如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那么精纯。但是我们如果能够认真地搞神形并重,身体里也会产生气和质的根本变化,从而有精发生。我们不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重点来讲。道家丹道功绝大部分都从精练起。它们为什么这么练呢?这关系到人习惯走的道。气化成精,精容易跑,练的时候先不让它跑,把它断了。现在我们做不到这一点,做不到就不讲炼精。因为一开始要聚成精,聚的精多了,跑了反而丢失得更多了,所以,我们不强化这一步,而从形上走。我们练功时,把意念注到全身形上去,不让气更多地变成精,精生出来之后可以顺着形去生人。如果我们把神集中到形上去,使精向全身散化,精不就养了自身吗,不去生而是生自己的身。这就是搞智能功强调形而不强调精的道理。让自己的精散开,散到全身各部,我们的功就好练了。所以,结了婚的同志练功,有性关系时也不会象黄河决口一样,而是把精从旁边引走了。所以,我们讲形而不讲精。神形并重也分为几步练法:练动功(静功也同样,如静功有七星练法,有坐功、卧功,也讲究形)第一步是神念形。意念总想着形体,直接发命令来指挥自己的形体动作,如喊口令:推——拉——开——合——是脑子很明确地发出意念来。开始时是老师发命令,老师发命令时不能光听老师的,你自己脑子也要给自己发命令。如老师喊“翘掌”,你脑子里也要给自己发“翘掌”的命令,“按地拉气,推,拉……松腕转掌……”你自己心里要给自己发命令。这就叫神念形。脑子里有这个命令和没有这个命令大不一样。脑子里有这个命令了,就直接使神与形连结到一起了。如果你自己这个命令不那么明确而直接听老师口令做了,又很安静不是更好吗?不行,那样发挥意识的主导作用就不够了。在怎么样把你的意识活动和你的形体运动部位连结到一起效果就慢了。而且我们在神念形时,做一个动作,你把动作分解开来,动作的前前后后的过程都感觉得很清楚,不是一下就过去了。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一方面能使意识活动的速度加快,这么慢的动作,意识活动速度怎么能加快呢?因为意识对动作的指挥是经过感觉、动作、再感觉,再动作,通过很多这样的正负反馈形成的,出去又反馈回来,要通过神念形把它强化起来,对每个微小动作的动作部位都感觉得清清楚楚。一开始动作慢感觉到了,快一点,再快一点,动作非常快也感觉清清楚楚,意识反应过程的速度不就快多了吗?我们一般人的身体反应太慢,我们练功叫敏感,叫反应灵敏?怎么才能快?在练功当中来快。这就要靠我们在念形上下功夫大家不要认为这个好练,你练练试试看,练一套形神庄,从头到尾每个动作都发命令再做,每个动作都感觉得清清楚楚,保证你们一个也做不到。你去做,发布命令“翘掌”、“外撑”、“二指四指分”、“大指小指分”、“二指四指合”、“大指小指合”……每个动作都发着命令走,念头不跑,做不到。“我就做得到”,那你就试试看,给自己记着开没开小差。一撑、撑、撑……什么感觉?好了,你要什么感觉做什么?一撑“这么疼啊!”怎么又来了疼了?这个疼的念头跟练功没关系,要它干什么?有这个念头都不对。“我体会、体会”,练形神庄还有什么“体会”的口令词?没有,这都是杂念。从练功来说,要炼神念形这些就算杂念。如果在没有杂念的情况下能把一套功练下来,那就了不得了,你以为练功还要练什么高级功,就练这个神念形就不得了。过去练武术叫“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他练功时没有什么念头了,一推、就是推,一收、就是收,到最后练熟了,他就感觉不到推和收了,就没有我要推,没有这个“要推”,一想要推马上就变成动作了,脑袋对动作非常清楚,把运动的指令和运动化为一个了。“推”是个概念,是个词,发出音来叫“推”,脑子里面这个电子计算机的语言不叫“推”,叫什么说不出来。“推”是个中国词,英国、日本、法国对于“推”的叫法都不一样,“推”是语言词汇,脑子里面对“推”的反映和认知过程是计算机语言,和普通语言不一样。要懂得这个道理。一开始就把意念和动作合起来,合得很好,脑子里发着意念,形体根据意念发布的命令走。但这有个前提,应该把姿势做正确了。如果姿势不正确,念着形,姿势是歪的,那就坏了。必须在姿势正确的基础上经常去念形。过去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一举一动,非常稳重。不要以为这是“老学究”迈四方步的酸秀才相,其实,它讲究的是我自己的意识要注意我自己的形体,转个头都不是随便转,而要慢慢地转过去,使神和形相合。“这不成了慢性子了?”一开始练就要先练能沉得住气。过去讲某个人有没有修养,就看你干事沉得住气沉不住气,举止是不是浮躁,一看走路、举止、动静,就知道有没有修养,有没有功夫了。这里给大家讲一个过去考状元的故事。南方有一个很有才学的人进京赶考,他认为他能当状元。考之前他到处访赶考的名人,拿个小旗,上写“今科状元是我”。到谁那里都是把小旗一插,显得很有信心,和人家一谈,确实举止、言谈、知识、学问都非常有修养。到了北方见到一个人,也很有本事,学问很高,会见以后小旗在袖子里藏着没敢往外拿,两个人一谈就是三天三夜不动,比定力。《大学》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看你能不能定得住。北方这个人说着话腿往上微微一翘,这个人把小旗又拿出来了,“今科状元是我”。北方人也觉得自己修持是不行了,定力不如他。不要以为儒家只是会讲“之乎者也矣焉哉”,还有内在的修持。儒家的根本功夫在于内在的修持。修持怎么样,有没有定力,定得住定不住?我们练神念形时能不能定得住自己,老是念形,不走板。相传苏东坡有一次逛西湖,正赶上刮风下雨,他心里很沉着,一会儿风雨停了,他回去填了一首词叫“定风波”。过去文人讲究“宁湿衣,不乱步”,刮风下雨淋湿衣服,但不能乱了步,什么道理?要把神和形结合起来——神念形。这都是功夫。以后儒家为什么不行了呢?儒家的功夫、儒家的修持没保持下来,就是光搞八股文了,明清以后尤甚。所以,练第一步神念形,如果能真正完全作到神念形,能够总念着形,从这一点就可以进入到高层次,“一门直入”,也可以到中心当中去。“那还讲那么多层次干什么?”气功是一门学问,讲学问就要把这么多东西都摆开。以前不是这么搞,老师高兴时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记下来成为语录,如《论语》《乐语堂语录》。这种办法教几个、几十个学生行,要在全国开展气功教育还行?必须是分门别类地展开,讲清楚有这么多门类,从哪个门类进都行,一步一步往上走行,单走一个也行。我们练神念形还要经常注意调头转腰,举首投足都想着神念形,经常这么想,象教小孩学走路一样,扶着他迈、迈、迈!我们自己也是迈、迈、迈!在大街上也这么迈、迈、迈腿!“你大学生走路还象小孩子一样”,可不要小看小孩,小孩生活当中很多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练气功要求的。意念直接支配形体,这叫运动思维嘛!你一说迈他马上就迈了,他还不会说迈字,但意念发出了作“迈”的动作的命令——意念与形体结合起来了,意念活动与形体结合成了运动思维了。我们要从概念过渡到运动思维,一开始有迈的概念,以后不要这个概念了,可是意念里面还要知道迈步怎么迈,跟咱们练形神庄弹腿翘足一样,抬腿往外弹出,翘、蹬、点,咱们走路往前一迈步,不也是脚尖先起、脚后跟一落,一翘、一蹬、一点吗?如果你走路时每一步都很明确,翘、蹬、点、翘、蹬、点……真走起路来,你数也数不过来了。如果真能感觉到这个动作了那你神念形就有功夫了。所以,过去老子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听了就勤奋地去做,去体会,去实行;“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下士对真正的道理不懂,听后只是大笑。联系到我们,有人说:“你这翘、蹬、点就是练功夫了?”你真正每走一步都能感觉到了,一天一步也没落,那就是高功夫了。就是一个走路,每走一步都能注意翘、蹬、点,别的都不管,手不管都行,能做到吗?实际你做不到。说明我们的“神”活动不够,还得加紧练。“那光练念形也不行啊!”为了更好地加强神意的功能,所以我们在练神念形的同时还可以练神观形。第二步,神观形。“观形”按道理来说,应该在念形的基础上来搞,如果一开始就搞观形也可以。怎么搞?先照个镜子,“观”就是看,对着大镜子一边练一边照。没有镜子,白天太阳地儿里练,晚上找个有灯影地方练。过去讲练“三光”:日光、月光、灯光,拿这三光看影子,看形练得对不对。以后咱们盖了新校舍,练功房周围都安两米高的玻璃镜,从这里看形体。一做动作看形体,看自己这个人。先观一般的形,然后再做动作。做动作就不能睁着眼睛看,闭着眼想着自己的形体,这同样和念形差不多。念形是让它动、让它抬、让它直……是要动作过程,意念和动作过程结合起来。观形,是看你做动作时形体是什么样子,从外边看,如胳膊起来了……闭着眼看这个动作。看、观,闭着眼睛看实际就是感觉。念形是一说起,里面的命令贯输进去。观形是观外面形体,如从外边看手背、手心、胳膊是什么情况。等你练功以后慢慢能感到自己形体了,或觉得你在这里闭着眼睛练功,前面还有个我,与我对着脸,我看着他练。如两手侧平举,看他两手举平没举平,实际上你也在练,但你也在看着他练,自然而然自己就做正确了。观形自己也行,观对方也行。再有,练功时看肚子里还有个“小人”在肚子里边做,把小人搬到外面来做也行,这种方法都行。不过一开始时必须先观外形,先观内形不大好观。观外形,闭着眼睛看前面的人也行,看你自己形体、体会自己形体也行。不过在观时,容易观这忘那,观那忘这,需要一点点来,不能急。谈到这里,需要说一说,怎么观窍点的问题。形神庄有些窍点,如大七星、小七星、倒七星,还有几个点。窍点怎么观?不是让你去观,而是脑子里知道是个窍点就行。你动哪里时,要知道哪是个窍点。你可千千万万不要老注意这个窍点,动作都忘了,光顾到窍点就把自己锁死了。应该与以前搞意守窍点一样,叫“知而不守”,要知道那个地方,但不要总守住它。死死守住那气就不流通了,就不是活活泼泼的了。讲窍点是告诉你那里是个窍点,那个窍点重要,你一抬腿,这里有个窍点,脑子里有那个概念它自然而然就成了重点。没事时倒可以躺在床上看看这个窍点那个窍点,注意注意,躺在那里想一想,把手摸一摸,扣一扣,把这个点扣酸一点,好记住它,这样都可以。真练功就练你的功,你可以在练功之前把窍点都照一下,感觉一下,练功的时候该练哪里就练哪里。你一抬胳膊,肘、腕、劳宫,一抬腿,环跳、阳陵泉、脚腕,脑子里有这几个点的概念,做动作时意念觉得那个地方朦朦胧胧、模模糊糊地有个东西,好象一条绳上拴了几个疙瘩,有这样的感觉就行了。可千万不要把它想得太具体了。想庞老师给布了七星位,这个星在这里,很具体,老这样想就把气聚起来了,气聚得太厉害聚成了个瘤子那就麻烦了。只要把意念加一点,注意一点,它成为轮上的一个链条,或叫关节点,关节点也不过是稍重要一点,不把它丢了就行,这是第一。第二,我们讲几个点是要你练功时照应全身,如果全身处处都照应就照应不过来,就是几个点就好照应了。就只几个点,有人还说“庞老师照应不了呀!照应左边忘了右边,照应脑袋照应不了脚。”这说明意识的能量不够。意识也是混元气,这个混元气的量还不够。你要想发挥意识的感觉或支配运动起到这样的作用,就得把气集中起来,集中以后才能完成这个动作。这说明气不够使唤,神的量不够。只有慢慢地练得气多了神也可以分开,给这点,给那点,给谁点都行。这时,慢慢照应点就多了。过去讲练功“全身处处是丹田”,每个地方都是丹田,不需要从丹田气调气,说从哪来就来,哪里都可以起反应。丹田气你这里说要,一碰,嘣就起来了,丹田气就不用调了,马上就可以反应过去。譬如腰这里要用力,需要气,把气一引没过去把腰抻了,如果丹田就在腰这里,一调气马上起来了,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所以我们一开始不能照应很多点是气不够,神也不够,神也不灵,还比较滞。说这边要注意都注意这边,那边就没人管了,打你一拳,捅你一刀子都不知道。练武术怎么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要你照顾全身。给大家搞那几个点是让你开始一步步要想着它,“这儿很重要”,这么一注意,神就慢慢会分开,会一心二用,会一心三用、四用、五用、六用、七用、八用才行。练武术一只手打这面,一只手打那面,一个脚踹这那里,一块打很多人,同时反应过去。怎么搞?那都是练的,脑子里反应不快行吗?方才我讲走路时每走一步翘、蹬、点都非常清楚,就得靠这种意念活动,靠意识反应快。所以“观形”不能不搞,也不能勉强搞,可以把你的身体想成个气人、玻璃人,气人身上还有几个点,你做哪个动作时注意有关的窍点,脑子里非常快地扫描一下,一晃就过去了,就这样观形。观形(包括观气),闭着眼睛看,出了好多景象怎么办?看形,看着看着怎么胳膊长出一颗小树来,鼻子里脑子里都可能长出什么玩艺。出甚么都不管它。一看出来树了,马上想你本来的面貌,头上没树呀!练功时不论是出现什么景象,你一定要安安静静,既不高兴也懊悔。“我这胳膊怎么变得这样细了,成了白骨精啦!”没有肉光看到一根骨头。也许那时候你的超常智能要出来,但是气还不够,看到骨头不是活骨头,是白骨头、死骨头,说明气还不够也许是功能,也许是幻觉,功能也罢,幻觉也罢,都不管它,照常练功,照常行气,不要走私,不要跑神,这是最根本的。观形、念形在练功时先搞哪个都行,神念形、神观形都可以作为练功的初步功夫搞起来。观形时还要注意,观不是死观、千千万万不要预想什么东西。如气怎么通、经络怎么通,不能有这个想法。有了这个想法可能就会出这个感觉。立掌分指,这个是三阴经,这个是三阳经,三阳经要动弹了,这样想,你可能就会出那个感觉,但不一定是真的,“我经络通了”,不一定,不能事先预想,就是看,而且要安安静静地看。过去叫“寂照之功”。精神非常安静、非常寂静去察照我们的身体。过去讲好比头顶有个灯(手电也行)照着丹田,把丹田照亮了。我们现在不是照丹田,而是练哪里照哪里,照着形体。因为练功时把神放在哪儿都可以,所以看形体时,从哪边看都是正面,看左边是正面,看右边也是正面。这是观外形,从外边照。慢慢从外面照得比较精确了,就要从里面照。胳膊一动,从里面感觉进去。从里面照一开始是体会,从里面体会,一动哪个骨节咕噜咕噜地动弹,体会越来越清楚了,那就是内视功能。就要通过集中精神念形照形,从外往里,以后意念慢慢渗到里面去了就出现透视(内视)功能了。这里没有窍门,就是练精神集中的能力,精神集中、精神集中……集中得越好它的力量越强,向内的渗透力、穿透力越大。开始练功时意念不会那么集中,不能集中力量就不够,就渗透、穿透不进去,进不去里面就感觉不到,功能就显现不了。“我们意识不就是意元体,可以到处渗透吗?”因为我们意元体还没有经过训练,还是刚入伍的新兵,还不会打仗,不会拼刺刀,没有纪律也不会配合,成不了一个整体,最容易被人消灭。我们练功就是要把兵练得非常精,能攻能打,有了突击力量很快就把阵地攻破了。意念活动也是一样,能够集中起来渗进去就能感觉到了。经常这么练,想呀、想呀,体会、体会,精神集中、集中……到了一定程度,里边一下就开了,进去了就感觉到了。所以,神观形就要先从外面观,能到里面观就走到下一步——神入形中了,神能入到形里面去了。如果精神入不到形里面去,就感觉不到里面;能入到里面去,从里面观了,这就是神入形了。神入形中也没有多少诀窍,就是往那里集中,集中、集中集中,经常往里面想,意识往里面去用,慢慢就进去了。神入形中入到一个局部是容易的,人这么大的形体,意念往一个胳膊里面集中是可以的,这是宏观的入形。但要想作到微观的入形就比较难了。怎么叫微观的入形?把意念进入到形体非常细微的地方,一个细胞也是一个形,能到里面观察得非常细就难一些了。除非真正把内视功能变成内视透视才行,因为内视和透视不是一个东西。内视是精神集中到里面之后,对感觉与自己视觉结合起来叫内视;透视就是内在的感觉。进入宏观的形里边去,通过经常练功,如练形神庄感到哪个部位酸的时候,集中、集中,注意、注意,注意到里面去,看哪里酸。不酸的时候,平时感觉不到,一酸就容易体会了,哪块肌肉酸,那块肉在动弹,这时,神就开始往里面去了。但这种入仅是刚刚开始,真正神入形中比神入气中要难。困为形的界限、框框太多,这个组织与那个组织之间太复杂。神本来在外面包着它,要想把神入到形里面去,就要使形通透起来,这比神在气中难度要大得多。在智能气功里面从神入形中到神形合一以至神形俱妙,都是在比较难的层次上的,所以把前两步神念形、神观形练好是非常必要的。到神入形中、神形合一那个层次,则需要我们气非常充足,神高度集中而且能够很好地用气了才行。到神入形中层次,神一旦进入形里面去了,它就会自然而然地带着气进去,把气引过去以后,就会引起形的巨大变化。神到哪里,意念到哪里,气就到哪里,如果人体每个地方神都可以入得了,你身体整个就会发生完全的变化。它的效用如此,真正把它练起来就太难太难了,但这个问题又不能不讲。古人虽然没有这么讲,从老前辈练功的成果来看,应该属于这个机理。其中有些东西是我亲自经历过的,有些是综合老前辈练功的事例、练功的内容、练功的感受,是我亲自看到的或我的老师亲自看到的东西,我把它综合起来的。以神入形中这一点来说,真正完全渗透到每个形当中去就很难、很难!到神入形中,神与形还是两个,不是一个,到神形合一,神和形合成一个就更难了。因为神和形成为一个,原来的形是不好变的,神是随随便便走的,随时都可以变,神形合一以后,神一动形就动,神一变形就能变,那就非常难了。我们可以用意念把手指变短一点,随后又长了,而且老让它短也不行,神和形不是合一的。神形合一了,让它短点就短点,再短就再短,没啦就没啦。还不要说到神形俱妙,真正达到神与形合一了,实际上就到了神形俱妙的水平。那时,意念要显现,神和气马上合于形,形就显出来了;意念一动,不显,马上形和气合于神人就没有了。人被消灭了,不是消灭了,是形和气合到神上去了,气和形成了隐伏状态,看不着了。它不能老没有,呆一会儿还会再出来,还可以放出来。到了神形合一,就是非常高的层次了。有没有这个层次,应该是有。否则,只是神话小说里的东西,我们讲课就不能讲这些问题了。至于前面讲神气并重讲得多一点,讲神形并重时讲神念形、神观形讲得多一点,神入形中、神形合一讲得少一点,因为讲多了也没用。同学们看过报道,说印度一个练什么瑜珈功的,一撞墙,想撞过去,结果过不去了,焊在墙里了,那样不算形神合一,那种情况还没达到形神合一的层次,形神合一了就应该铸不到墙里边。他铸到墙里边到底是什么情况我们也不清楚。也许是认为你们都说人穿不过去,我穿过去出不来了,还登登报照相给你们看看。有人说拿刀拉开它行不行,不行,墙和他已经合到一块了。墙外边的部分是正常人体,墙里边没人,把墙都拆了也不行,墙还是墙的样子,一块砖一块砖看得清清楚楚,里面都是砖,不是他,腿在那一边,胳臂在这一边,当中没人,人和砖合到一起了,一拆就是他的肉。有些人不懂这个道理,以为拆了墙人就出来了,其实不然,只有他自己意念一动才能过去,不从意念上解决人根本过不去。到了神形合一的时候,人的状况与这种情况就不一样了,将来讲混元整体观讲到那个层次的混元气及其变化过程时,可能稍带讲一讲。懂得了这些道理之后我们才能在碰到社会上这些神乎其神的事时,如果真有其事,你就可以解释它(瞎编的不算)。混元整体观就是要破除这些神秘化的东西,变成可行的、可掌握运用的东西。练智能功实际上是神气、神形并用的。我们讲了有神气并重与神形并重两种练法,但是真正练智能功的时候是神气、神形并用的,掺合到一起的。真正练功并不是那么界限清楚,这是神念气、神观气,这是神念形、神观形,古人没这么讲,我们为了给大家讲课方便,归纳出练功可以分成这么多段落,但是,真正练功时不能分这么清楚。如练功开始按地拉气,收、推、收、推……往往是又得念形又得观形,又念气又得观气。念形、念气、观形、观气掺合为用。再如我带同学们练开合,开合、开合,一拉气两个手有感觉,这不就是体察吗,感觉到气有压力这不就是观气吗,闭着眼能感觉手的形象这不就是观形吗?如果把一个动作分解开想一想不就是这么多东西吗!不给同学们讲有念形、念气,有观形、观气,就是拉气,就可能感觉很简单。如果懂得这些道理了,然后再练功,按照不同的内容去体会,感觉就不一样了。有人说“又有动作又有要领,这么多,我们到底体会哪些?”都体会。所以我们要求,必须在练功熟练的基础上来搞这个,一开始别念形也别观形,先把姿势做正确、做熟练了。做动作还都不会做,动作合格不合格还不知道,那你还观什么?还得想着姿势,精神不能集中就达不到念形,更不可能去观形。练功层次是在练功有了一定基础再一步步地深入,把这些东西反复去体会,就要在平时练功中、生活中去体会,抓住这几个不同方面不放。如舌抵上腭,用神念形就顶上了。顶得什么样,顶到什么位置上了,符不符合要求?再体会一下,一吸气,一呼气,舌抵上腭有没有变化?我们讲各部身形要求,讲了很多要领,如一推一拉,坐腕、神门穴,都那么去念形、观形,没事拿起书本认真去体会,头怎么要求,眼怎么要求,看看练功要领,看了以后,头上顶个玻璃球(我看谁也没顶)试试头正了没有,一点一滴去努力,从根本的形上做好。形做好了,气就自己发生变化。所以,咱们智能功第二步功为什么叫形神庄?形神庄这套功就是要完全解决神和形的问题,里边的动作都非常规范,没有一点是模棱两可的地方,说哪儿就是哪儿,非常容易做规范。把动作做规范了,集中精神就是形神并练了,这本身就存在着神念形、神观形。练捧气贯顶多注意神念气、神观气、神在气中,但也不能把形丢了。我们一开始讲练功的层次讲了功法上有一步功、二步功、三步功、四步功、五步功、六步功,只练一套功,练捧气贯顶可以练神念气,也可练神观气,也可以练神在气中、气包神外,练好了可以一直练到神气合一。在功法上有一个纵的序列,还有一个横的序列,都能够直达中央到高级层次上去。练功序列有两个,一个是神气相合的序列,一个是神形相合的序列,光走神气相合可以,光走神形并重也可以。但是,光走一个东西做不到,还是要结合着搞。如果想更好地体会,而且练功能够很刻苦,不妨在日常生活当中随时随地分着体会:我在神念形……不管气,这是气功生活化……上班时就搞神念形的“重复劳动”,干活神念形,义务劳动扫地也是神念形,扫、扫、扫,把扫地分解成许多小动作,每个小动作都是用意念指挥,左手推、右手按,左推右按……把扫地这个命令具体化。你能够把生活的好多内容规范得具体一些,写字,心里想:横、竖、横、横……每一笔都清清楚楚,“笔动得太快”,对!你能赶上了你也有本事了,关键在练。不拿笔空着手描也行。记得老师讲,他们老师哥俩功夫都很好,一次吃饭,他们筷子碰上了,一碰上就练起功夫了,筷子变成了枪,你攻我防就搞起来了。我们可不要小看生活当中好多具体事情。再给同学们讲个小故事。练拳术中少林十八派有个螳螂拳是比较厉害的。它的姿势比猴拳姿势还要小,更厉害,非常快。据说螳螂派祖师是王朗,他本是练少林拳的,练的功夫不错,到少林比武,三年一次,连续三次都打不过。他濒临绝望,准备上吊自杀时,偶然发现螳螂和蝉在树上斗打,螳螂动作快而灵敏,对王朗启发很大,决心不死,向螳螂学习。养了一笼子螳螂,逗引螳螂动作,从中体会攻防战术,经过反复苦心钻研练功,三年有成,最后成了少林第一派。人家能从动物身上悟出东西,如果我们在气功生活化上下功夫,很多生活中的动作,写字、走路、吃饭、干事怎么用气,怎么用意,把几个动作分解一下,什么样的动作搞成什么样的神念形,生活都成了练功了。还愁练功没时间?不是让同学们都这么做,主要是思想上有没有这些概念,脑子里有没有这根“弦”。如果你们写字注意神念形,保证你过不了半年字就变样子。念书、吃饭、走路、上厕所都把它编起来,上大街到商店买东西怎么搞,干什么事怎么搞,注意神念形,碰到什么事研究一下,作个分解,分解以后脑子里就清楚了,这个动作形怎么样,气怎么样,怎么用意念,形和气怎么结合起来,形搞好了把形往外一放,形放开就是气,以后意念一动,形也跟着动,但又没有形体概念,就是“气”,是气在动。我们练功时,多注意神念形,多注意形、拿形来引气。捧气贯顶搞神念气,如果你把形忘了,一开始神念气你念不着,神观气你观着气了,却成不了你的。只有神气相合并且神形相合,而且把神形相合摆在练功运用意识的主要地位,你才能够把外面的气归为你所用。这就是说,刚开始练功时必须从形上入手,拿形来着(zhāo)这个气。这就是我们练功的根本要求,也是根本的层次。我们第一章课就讲完了。功法学就完了。功法学这个课,原来准备讲一节,现在展开讲一讲。捧气贯顶、三心并站庄、形神庄都学了,有些理论也学了,所以,现在讲一讲是必要的。因为同学们要经常练捧气贯顶、形神庄,虽然以捧气贯顶为主,但是,对于练功的全部整个要求早一点懂得是有好处的。我讲了,还需要同学们反复去体会,光知道不行。气功这门学问就是实践的学问,只能通过练,在脑子里形成一整套模式,现在叫模板(把一部分内容聚到一起)。你原来脑子里没有这个概念,没有形成一个系列,一个体系并变成你自己的习惯,所以,你要努力练才行。一边练一边看书,和理论对照着练。我们智能气功的理论,不用说现在讲的这些材料,就是教练员班三个月学的课,你们认真学了以后,到哪里讲都基本上是上流的。但是讲个“上流”管甚么用啊!什么用也不管,非得好好练功不行,一边练一边看理论。大家可千千万万别烦,“呵,又练!”“还得讲动作要领,喊口令”,你可别小看这个东西,因为你脑子里懂了和你会讲出来(不是背出来)不一样,讲一遍和讲两遍在脑子里打的烙印不一样。有同学讲“还得讨论!”讨论你一言我一语,说不定哪一句话使你开悟。我记得有个老师讲,在解放前他去看戏,正在打开场锣鼓,刚打完,叭、哒、呛!幕一拉开,哗……整个屋子气场特别强,全亮了,天开了个大缝子——他的天门开了。就这么一拉幕他脑子里全开了。所以,人什么时候能开悟可不一定,也许一句话,在别人听来是一句没用的废话,你倒开悟了。所以,练气功要在实践当中不论干什么心里都没离开气功,没离开气功的意识,在什么时候都心平气和地干事情,有时一下子就开开了。有人问,一些小的理解算不算开悟?那不算开悟,只能说你脑子里理解了一个东西。象日本搞的那个“公案”,根本把佛学都搞错了。为什么日本几百年也出不了高僧,就是这个道理。“公案”是什么意思,几百个公案,哪个公案是什么意思,老师不告诉你。你多走几个老师,公案是什么意思不就知道了吗?公案本来是这个和尚对他的那个徒弟要用这一句话来解开他锁着的那个扣,这一环他理解了,连着他练功的基础,再加上老师的气加进去他就开悟了。并不是他想通了就能开悟。我说过一个一指禅小和尚伸出一个手指头说这是佛,把手指头砍掉了,他开悟了。你把别人八个手指头都砍掉也开悟不了。什么道理呢?第一,你没有气加给他;第二,人脑子里没有那么专一;第三,他那个扣认为手指就是佛,很专一,很执着了,“这就是佛”,把手指砍掉他脑子哗……一动,“空”!是空的,开了。所以,一定要注意练,注重实践,而且要反复去考虑,在很多困难环境下来体会这个精神。再讲个例子,告诉大家过去佛家练功的专注精神。我们讲课讲了气讲了形,就是没讲神。专门讲神的是佛家,他完全靠脑子里一刹那之间领会东西,(咱们书上没写这个问题)完全针对自己意识——佛家认为世间事物完全是假的,你练功就要你真正明了是假的。可是怎么能假呢?人不是真的吗?吃饭穿衣干什么?他要你说这是假的是要你脑袋里产生一个很大的疑问,“不可能假呀!”脑子里产生一个很大的矛盾,你打我,我打你,意识不能统一起来。这个矛盾一解决,脑子立刻进入高度平静。佛家禅宗就搞这个东西。它为什么还开不了悟,解决不了问题,就是不懂这个道理。怎么去修,就是一脑子想佛,什么是佛,干屎橛儿就是佛,烂麻头子就是佛,你想去吧,什么都是佛。为什么什么都是佛?就是要你迷惑,疑惑,想、想、想、想……精神入到非常专一的一个地方以后,一个刺激,“拍”一下解开了。我们经常也碰到一些难事,但没相应的基础,也解决不了。有个和尚出外云游,走到一个地方,上不着村下不着店,黑了,又往前走,走呀,走呀,走得又累又渴,走了两天也没见个人,走不动栽倒了,迷迷糊糊睡着了,下起了大雨,醒来摸到水了,喝得又甜又香,喝完又睡着了。第二天醒来一看是个乱葬岗子,水坑里还泡着个死人,这一看,“唉哟!”一下就开悟了!要是我们,一看多恶心呀!就完事了。按逻辑分析,他应该想昨天我喝得这么香甜,是因为我渴了。昨天香,今天脏是我意识想的,是我的意识作用,我不应该那么去想。照常人这样的逻辑分析就坏了。由于他意识里深深烙下“一切都是假的”,通过香和脏的客观事物的刺激,脑子里“哗”开悟了。这是练意识的佛家功。我们练功不是为了出世,也不是要这样去看透世界,我们是要我们意识里非常清,非常静,非常明,不受一般人思想的影响。有人说“小王你真好”,你就高兴;说“小王你真坏”,你脸就拉下来了。其实说你好,说你坏不都是一样的吗,你还是你。这就要排除意识的虚伪性,练意识的稳定性。佛家练功就要求高度的稳定,这对练功来说是必要的、是好的,但他把练功和日常生活绝对对立起来了,我们不要这个东西,也不这样做。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要同学们懂得,你脑子里有了练功的意念,有了这个基础,将来你碰到很多环境,它就会不知不觉地按照气功的道理去要求你应该这样去考虑问题。这样,你就有可能一下从这个层次蹦到那个层次上去。如果脑子里没这个概念,一看到死人“真恶心”,这就是“常态思维”,用平常的习惯势力去思维了。因为他是修禅宗的佛教徒,认为一切都是假的、虚妄的,人、事物都是虚妄的,“一切为{唯}心造”,香、甜、好、脏本来都没什么分别,都是人意识的缘故。当然,意识有一定作用,但说得太过分就不对了。同学们想想看,过去讨饭的,上垃圾堆去拣东西,烂西红柿、黄瓜、面包……拣起来一擦就吃,也不得病;可咱们一看好多细菌,吃了准要拉肚子。在这些问题上,有时我们的意识非常关键,有的同学说“练智能功练功反应越大越好”,这样一想,好多同学起反应;没有那个意念,就不一定有那么多反应。我们讲练智能功反应多,是怕大家有了反应有顾虑,要是成了“反应风”就不好了。这都是属于我们意识不知不觉和一个东西合了,当然,意识总得与某个东西合,不是合到这里就合到那里,做不到什么都不着!做到什么都不着那就是高级功夫了,但是你做不到,不知不觉就和这个合,和那个合了。我现在要求你们,不和“气”合就和“形”合。这都是“理”。慢慢把这些问题想开了,把“理”理顺了,“理”就清楚了,不然,“理”不清往前走很难。但是光会“理”,停留在书本上,懂得再多也是“解悟”,不是“开悟”。跟你说这个事,你能说出个道理来,真是什么样你不知道。例如,咱们讲“整体”,混元整体观,这个整体是实体,是个实实在在的东西,你感觉到了吗?不练功感觉不到它。说一个植物是个实体、是个整体,你得感觉到它是整体才行,感觉不到它,还是根、茎、叶、花,整体是空的。我们练气功能感觉到...意识那个实体,那叫开悟;懂得意识什么都没有,那叫“解悟”,解悟不是功夫,最后要陷入“文字障”(佛家名词,是“烦恼障”之一。佛家有些道理讲得很细很深),被文字把你障碍住了。所以,我们要懂得气功的“理”,但“理”只能用来指导你更好地去练功,用“理”去琢磨、去分析、去体会,这是我们真练功时需要的东西。神念形、神观形也罢,神念气、神观气也罢,你得去体会气。如神入气中,怎么叫神入气中?我怎么在气当中?得去体会。一唱歌,就要体会怎么是我在它中,它在我中,慢慢地体会它,感觉它,感觉、再感觉。将来你洗澡时可以体会“我在水中”,可水没在你中,水没进去。喝一口,从嘴里喝进去还没在你当中,还在你外面哪!对不对?从你的嘴到肛门是个管,这个管还不是你的里边。从口腔到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这都是在人体外面(如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