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杨:这十件平时不常展的国宝,去年都出来了,您看到了几件?

 浮生偷闲 2020-04-02
很多国宝级文物,平时都束之高阁极少示人。本文中赵总回顾了2019年在各种特展中出现的这类文物,提醒大家他们不是不展出,想看他们只要经常关注博物馆信息,还是有机会见到的。

皮胎犀皮漆鎏金铜釦耳杯
常设展
📍: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
🕓:2019.02-05

1984年安徽马鞍山朱然墓出土的皮胎犀皮漆鎏金铜釦耳杯,堪称猪年最低调的“不可出境展览文物”,短暂的在2019年2月-5月在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的常设展中展出,也是该件文物第一次公开展出。可能只有少许的文博圈的朋友知道消息一访。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展厅中少有的不是复制品/仿制品的展品。

这对羽觞/耳杯,皮胎,平底。耳杯口沿均镶鎏金铜釦。耳杯正面髹黑漆,花纹并不显著。背面纹饰以黑、红、黄三色相间,表面光滑,花纹自由流畅。这对号称是最早的犀皮漆器实物比已知最早的有关文献记载要早六百多年,比已知最早的犀皮实物早一千三百多年,因此列入“不可出境文物”。


鸭头丸贴
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
📍:上海博物馆
🕓:2018.12.07-2019.03.10

 
上海博物馆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下半期换展了许久不出的王献之《鸭头丸帖》卷。这卷的展出与东京国立颜真卿展同时展出的的《地黄汤贴》遥相呼应,两味中药在东海两侧闪现着艺术的灵光。

《鸭头丸帖》:“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一般认为是王献之所书,经宋徽宗宣和内府,宋亡后为元文宗藏,后赐柯九思。此法帖随手写下,笔墨间愈见真性情。全帖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用笔开拓跌宕,流美清秀被董其昌盛赞为“烜赫有名之迹”。

董其昌特展是少有的我既参加了开幕式又参加了闭幕式的展览,甚至是最后一个观众,目送展馆闭馆。如果说张伯驹特展送别了武英殿,董其昌特展送别的可能是2003年以来精彩不断、馆际合力的东亚地区书画通史特展浪潮。上博开始(上博故宫辽博那次)上博结束。一个以单馆所藏单幅作品为主角、辅以其他各馆不是那么主流的主角周边数幅作品的“单主书画展览时代即将开启。


商鞅方升
“根·魂—中华文明物语”展
📍:湖南省博物馆
🕓:2019.05.18-07.18

 
根·魂特展是湖南省博物馆作为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的配套展。整个展览仅用30件/套文物和配套说明,就为我们勾勒出一条别具一格的中华文明轨迹,并将中华文明解构为多个不同的维度进行了阐释。

其中用商鞅方升用来说明中华工艺脉络和中华文字脉络。这件旧名商鞅量,是商鞅为秦变法统一度量衡时所监制的标准量器。升呈长方形,一侧有中空柄,其余三侧及底面皆刻有铭文。量,是计量物体容积的器具,古代量器多用于计算农作物的多少,是商品交换和农业赋税的重要参照物。升,是较为通行的容量单位,最早见于战国后期。商鞅方升因其翔实的铭文、精密的制作和明确记录的容积而被认为是不可多得的国家级标准器。

商鞅方升的出土时间和地点未解,现有的资料显示,商鞅方升最早的收藏者是龚心铭1903年从清晖阁购得。文革期间由上博代为保存,后龚家捐赠上博。

这次是这件铭文能看的最清楚的一次展示。 



金池凤
根·魂—中华文明物语”展
📍:湖南省博物馆
🕓:2019.05.18-07.18
根·魂特展最大的惊喜是:传说已久的尼雅出土,代表汉晋织锦最高技术的代表之一的“金池凤”面世了。
 
我们已知出土的五经五色锦只有四件:出自楼兰的:长乐明光锦,长寿明光锦;出自尼雅的:金池凤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除了金池凤外的其他三件都分别公开展出过,禁止出境文物五星出东方更是成为了大型特展的“常客”,招牌级别的展品。
 
然而金池凤属于名声极大,但见过的人极少的一件。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金池凤,2019第一展览神物“,欢迎大家点击。




神鸟神兽纹嵌绿松石金胡瓶
“丝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
📍:敦煌研究院陈列馆
🕓:2019.07.02-10.22

普利兹克基金会藏文物的首次展,试图用收藏的几十件文物描述吐蕃王朝唐王朝、中亚、南亚世界各地的联系,进而一窥湮灭于历史风尘之下、曾经与大唐、阿拉伯三足鼎立的王朝缩影。这个展也被我列为年度我最喜欢的十个展览之一。

这次展览的第三部分题为“贵族营地:丝绸和金器装饰的帐篷展出了一件神鸟神兽纹嵌绿松石金胡瓶”,展览定为中亚西部或吐蕃早期,这件是我看到过的最好的胡瓶,没有之一。

胡瓶在波斯乃至整个中东地区都在使用,十六国时期传入中国。《前凉录》曰:“张轨时西胡致金胡瓶,皆佛菻作,奇状。” 唐永泰公主墓前室壁画北侧的宫女图上,出现了手持胡瓶的侍女。

普利兹克基金会收藏的这件金胡瓶是同类器具中最大的一种,高近50厘米。其外形华丽精美,制作工艺精湛绝伦。胡瓶上饰有凤鸟纹、鸳鸯纹、狮纹、羊纹和有翼独角兽纹等,装饰主体完成后,工匠还要另加锤打和磨光,并将轮廓线进行錾刻和冲打加工,使图案更加立体生动。宝石座上嵌入绿松石,形成纹样。整体展现出独特的浮雕式金属工艺。

策展人猜测这件胡瓶是粟特工匠融合了萨珊、中亚和唐朝的样式然后出口吐蕃。疑为都兰地区流失的吐蕃或吐谷浑高级别贵族墓葬出土文物。




青釉凤首龙柄壶
“丝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
📍:敦煌研究院陈列馆
🕓:2019.07.02-10.22
青釉凤首龙柄壶这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即使在故宫也几乎没有被展出,在吐蕃展却低调的作为金胡瓶的背景低调的展出了。

这件青釉凤首龙柄壶通高41.3cm,口径19.3cm,足径10.2cm。壶盖与壶口吻合成凤头状,壶整体如同一只挺立的凤鸟。壶柄塑成一只蟠龙。此壶既有萨珊王朝金银器造型特点,又有中国传统龙凤装饰艺术,而根据胎釉和纹饰,其烧制时代可能早至北朝晚期或隋(传统认为是唐)。

(图片来自:行走的海风)



刺绣佛像供养人
“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9.05.16-08.18
国博甘肃展全方位呈现甘肃的“通史”,一条以时间为轴,以文化交流为线索,以考古发掘的甘肃各历史时期的重要文物为基础,通过八个单元,勾勒出一幅甘肃历史人文图景。仅以文物数量和质量而言,甘肃展仅次于逆天的清华艺术博物馆的陕西展是猪年最好的“通史汇报展”。

甘肃展最后拿出来敦煌研究院的刺绣佛像供养人。看展的时候一下子就不淡定了。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一幅满地绣佛像。这件“不可出境文物”出来的次数也屈指可数,我是第二次得见。

1965年甘肃敦煌莫高窟125-126窟间缝出土。长49.4厘米,宽29.5厘米。佛像供养人绣品为北魏广阳王元嘉供奉的刺绣佛像残片,虽残损严重,但仍可见一佛、一菩萨、五位供养人以及各式纹饰此。

绣品以绸为底满地施绣,佛坐于正中莲台之上,右侧菩萨侍立。莲台下左右分列四女一男,身穿胡服,衣服上绣忍冬和卷草纹,身旁一侧还绣有名款。图案最下方为发愿文,残存有“广阳王慧安(元嘉)造”等字样,由此可知该绣品年代为公元487年。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正仓院的世界”展
📍:东京国立博物馆
🕓:2019.10.14-11.24
今年东京、奈良联展的正仓院两个特展的宝物中,最被关注的就是四年后再度展出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这件孤品乐器不知道吸引了多少中国观众飞往东京。

《新唐书·礼乐志》有:“五弦,如琵琶而小,北国所出,旧以木拨弹,乐工裴神符初以手弹,太宗悦甚,后人习为掐琵琶。这件五弦琵琶将唐代的螺钿镶嵌技巧在此发挥到了极致。全长108.5厘米,腹宽31厘米,制作工艺精细,通身施有螺钿花纹,腹面杆拨处还贴以玳瑁薄片,其上用螺钿嵌出一骑驼人抚弹琵琶的美丽画面。



王处直墓“盘龙踏鹿武士浮雕石刻
“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9.09.17—11.27
在70年这个点上,回归更好的映衬了“复兴”的含义。回归之路也是复兴之路,正是因为有了强大的祖国,这些文物才能回家,才能一点一点弥合百年侵略动荡的伤口。用25个“归来”故事,集中展示流失文物的回归之路,来说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进程,来祝福祖国生日快乐,可说非常应景、喜庆。这个展也被我选为了2019年我最喜欢的十个展之一。

王处直墓武士浮雕石刻的回归,则是我国首次成功叫停国际流失文物商业拍卖,显示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流失文物追索工作日益深入的理解与支持。叫停拍卖回归的栖凤踏牛武士浮雕在古代中国是常设展品,而颜色更鲜艳的盘龙踏鹿武士浮雕很少展出,这次是这一对富有传奇性的浮雕武士首次合璧展出。

当时安思远先生从媒体上看到中国政府追索王处直墓被盗武士像的情况后,主动与中国文物局联系并告知,几年前他曾在香港古玩市场买过一件与拍品尺寸同等大小的武士浮雕——就是左侧这块盘龙踏鹿的武士像。经比对,这幅浮雕的雕刻手法、彩绘及石料加工与拍品一样,均出自同一位艺术家之手,正是王处直墓甬道处两块被盗浮雕的另一块。经磋商后,安先生将这件文物无偿捐献中国。2000年6月26日18时,CA9016落地北京首都机场,文物回归祖国




“曜变天目茶碗”残件
慧日峰下——宋代僧家茶事”展
📍:净慈寺美术馆
🕓:2020.01.05—04.05(展览进行中)
彼时日本僧人从浙江天目山寺院里带回黑釉茶碗,故称之以“天目”。这其中,曜变天目是最为珍贵的品种——它的碗壁上会形成釉下一次高温烧成的耀斑,在光线下闪烁出迷人的光晕。全世界范围内,目前已知的“曜变天目茶碗”传世品仅三只,均为国宝文物。
 
颜真卿大展后,日本罕见的同一时间将三只碗在美秀美术馆“大德寺龙光院——国宝曜变天目与破草鞋”春季特別展、奈良国立博物馆的“国宝的殿堂-藤田美术馆展”、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的“日本刀之华-备前刀”分别展出。大量来自中国的观众在4、5月间辗转东京、京都、奈良追看来自中国宋代的茶碗。
 
而其实还有半只,是从杭州东南化工厂南宋遗址(原宋廷都亭驿所在)采集到的部分残件拼接而成。作为猪年最后亮相的主要展品,在净慈寺美术馆“慧日峰下——宋代僧家茶事”特展中展出(详见大年初二1月26日的展评)。这也是此件第一次公开展出。
 
这件曜变残器,通身没有使用的痕迹,第一眼更接近藤田美术馆那件。乌黑的底色,蓝紫光晕,闪耀着变幻的感觉。而且残器比日本三器更好观看胎釉结构。






看展客展评
以独立的态度、统一的标准,观展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