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全的动态脉诊图,学脉诊这篇文章就够了

 为什么73 2020-04-02

以下文章来源于享泰极 ,作者大熊


今天这篇脉诊的文章,是大熊跟随中医老苗学中医的学习笔记。大熊有幸十几年前结识并师从中医老苗学习中医,自己和家人都成为中医的受益者。在享泰极学堂,中医老苗每晚向学员解读大熊的中医学习笔记,带领广大中医爱好者从《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病因病机》、《诊法和断法》、《方剂学》、《中药学》学起,系统学习中医。

大熊的中医学习笔记,全部都会通过“享泰极”公众号全文推送。因此,想系统学习中医的朋友,可以点击上面“享泰极”的图标关注。

老苗虽然调侃大熊,说他的中医学习笔记记录的全部都是段子,但其实是在夸奖大熊,把看似枯燥的中医入门基础知识,通过自己的学习、理解和消化,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记录,没有中医基础的朋友,阅读起来也没有太大障碍。

在享泰极学堂,中医老苗每晚都会解读一篇大熊的中医学习笔记。昨天晚上,老苗就为学员讲解了28种脉象的特征、临床意义和产生的机理。这部分本来是中医基础知识当中最枯燥的内容,但是,你一边阅读大熊的学习笔记,一边听中医老苗的讲解,你一定会发现:苗老师深厚的中医根基,理论结合实际的讲解,哪怕最枯燥的中医基础知识,其实还是非常有意思和易于理解的。

正常脉象和病理脉象 来自中医思维十 00:00 28:20

打个隔断,以下内容为大熊关于28种脉象的学习笔记。

我们接着来学习脉诊,脉诊这部分比较枯涩难懂。怎么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呢?最重要的是您一定要有实践。大家可以用上节课给大家说的脉诊方法练习一下,从身边熟悉的人开始,慢慢的体会每个人脉象的不同之处。
 


正常的脉象


正常脉象古称平脉,是健康无病之人的脉象。正常脉象的形态是三部有脉,一息四至,闰以太息五至。这里的一息等于一呼一吸。正常人呼吸16-18息/分。每次呼吸脉动4-5次,即正常人的脉搏次数为70-90次/分。正常脉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并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应的正常变化。正常脉古人称之为有胃、有神、有根。
 

 
1、有胃
 
所谓有胃,是讲脉里面有胃气。脉体现了胃气充足不充足,来说明我们人体的气血的生化正不正常,脾胃的功能健旺不健旺。
 
有胃气的脉象,古人说法很多,比如说《灵枢》讲,“谷气来也徐而和”,谷气是胃气,那脉搏来是什么样呢?徐缓而和。《景岳全书》讲“谷气即胃气,胃气即元气,夫元气之来,力和而缓”,就是从容和缓的特点,主要是从势力上来看的。总的来说,正常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从容和缓,节律一致便是有胃气。过去讲手中有粮,遇事不慌,有这个物质基础,所以就显得从容大方。即使是病脉,无论浮沉迟数,但有徐和之象者,便是有胃气。如果胃气少了,就是胃气衰,没有胃气了,一点从容和缓的感觉都没有,那当然是胃气消亡。
 
脉有胃气,则为平脉,脉少胃气,则为病变,脉无胃气,则属真脏脉,或为难治或不治的征象,所以脉有无胃气对判断疾病凶吉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2、有神
 
脉中有没有神,就说明脉里面这个神气怎么样。李东垣讲得好,叫做“不病之脉,不求其神而神无不在也,有病之脉,则应求其神之有无”,就是说正常的人自然是有神的。从望神的角度讲,主要望这个人神气足不足,是不是少神,是不是失神,是不是神志错乱,现在看脉搏也是这样。脉中神怎么去体现呢?重点是有力无力。
 
有神的脉象形态,即脉来柔和。如见弦实之脉,弦实之中仍带有柔和之象;微弱之脉,微弱之中不至于完全无力者都叫有脉神。神之盛衰,对判断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我们在脉象上体现它有胃、有神,就是体现在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这么一个特点。有胃即有神,所以在临床上胃与神的诊法一样。
 
3、有根
 
脉有根基,就是脉没有断掉,它有根本存在,扎着有根在那里。我们讲的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两尺脉是属肾。肾是我们人体的根本,因此《难经·十四难》里面讲,“人之有肾,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树叶、枝,到冬天它可能落叶了、枝也萎缩了,但是它根本还是好的,一到春天它又会长起来,所以根本是在肾,如果人有元气,元气是在肾,“故知不死”。《脉经》里面也讲了,“寸口虽无,尺犹不绝,如此之流,何忧殒灭。”所以尺脉沉取还有没有脉,尺脉本来它的位置比关脉要稍微沉一点,有很多病人尺脉是显得弱,那么弱的时候如果沉取一点都感觉不到,这就是没有根的一种表现。
 
三部脉沉取有力,或尺脉沉取有力,就是有根的脉象形态。或病中肾气犹存,先天之本未绝,尺脉沉取尚可见,便是有生机。若脉浮大散乱,按之则无,则为无根之脉,为元气离散,标志病情危笃。
 
正常脉象随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有相应的生理性变化。
 
四时气候:由于受气候的影响,平脉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也能影响脉象,如南方地处低下,气候偏温,空气湿润,人体肌腠缓疏,故脉多细软或略数北方地势高,空气干燥,气候偏寒,人体肌腠紧缩,故脉多表现沉实
 
性别:妇女脉象较男子濡弱而略快,妇女婚后妊娠,脉常见滑数而冲和。
 
年龄: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婴儿每分钟脉搏120-140次;五、六岁的幼儿,每分钟脉搏90-110次;年龄渐长则脉象渐和缓。青年体壮脉搏有力;老人气血虚弱,精力渐衰,脉搏较弱。
 
体格:身躯高大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长;矮小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短,瘦人肌肉薄,脉常浮;肥胖的人,皮下脂肪厚,脉常沉。凡常见六脉沉细等同,而无病象的叫做六阴脉;六脉常见洪大等同,而无病象的,叫做六阳脉。
 
情志:一时性的精神刺激,脉象也发生变化,如喜则伤心而脉缓,怒则伤肝而脉急,惊则气乱而脉动等。此说明情志变化能引起脉象的变化,但当情志恢复平静之后,脉象也就恢复正常。
 
劳逸:剧烈运动或远行,脉多急疾;人入睡之后,脉多迟缓;脑力劳动之人,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
 
饮食:饭后。酒后脉多数而有力;饥饿时稍缓而无力。
 
此外,有一些人,脉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向手背,称斜飞脉;若脉出现于寸口的背侧,则称反关脉,还有出现于腕部其它位置者,都是生理特异脉位,是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变异,不属病脉。


病理性脉象


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叫做病脉。一般来说,除了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以及个体生理特异之外的脉象,属于病脉。由于对脉象感觉与体会的差别,历代对于常见病脉的分类和命名存在有一些差异,我国最早的脉学专书《脉经》提出二十四种脉象,《景岳全书》提出十六种,《濒湖脉学》提出二十七种,李士材的《诊家正眼》又增加疾脉。
 
我们近代所说的脉象有多少呢?一般是28种。从位置上看,脉分浮、沉;从节律、快慢上看,脉分迟、数;从力量上分,脉分虚、实。我们可以把浮、沉、迟、数、虚、实这六个脉称为纲领脉,对应临床辨证时的表里虚实和寒热。
 
浮、沉、迟、数、虚、实这六个脉纲领脉有各自的特征,同时在这六类脉象基础上,出现一些特异性特征的脉象,还可以再细分,比如浮脉,还包括了洪、芤、散、濡、革等5个相类脉,具体6个纲领脉包含的相类脉汇总如下表。
 
纲领脉
相类脉
数量
洪 芤 散 濡 革
6
伏 牢 弱
4
缓 涩 结
4
促 动 疾
4
细 短 代 微
5
紧 弦 滑 长
5
对于我们中医爱好者来说,可以先从掌握六个纲领脉的脉象特征和临床意义开始,与辨证时需要明确的表、里、寒、热、虚、实相对应。其他的相类脉可以先了解,待今后学习深入了,再深入学习,并用于临床实践。
 

纲领脉


1、浮脉
 
【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脉可理解为“浅脉”,形容为“浮如水漂木"、“浮如水上负轻舟”。其脉象特点是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的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因此,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
 
【临床意义】一般见于表证。

【机理分析】浮脉为阳脉,《内经》称为毛脉,在时应秋,在脏应肺。桡动脉部位浅表而显浮象,瘦人肌薄而见浮脉,夏秋脉象偏浮,皆属常脉。
 
表证见浮脉是机体驱邪向外的表现。外邪侵袭肤表,卫阳抗邪于外,人体气血趋向于肤表,脉气亦鼓动于外,故见浮脉。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有力;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多浮而无力。外感风寒,则寒主收引血管拘急,故脉多浮紧;外感风热,热则血流薄急,故脉多浮数。
 
2、沉脉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沉脉显现的部位较正常脉深,故可理解为“深脉”。其脉象特点是脉管搏动的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处,因此用轻指力按触不能察觉,用中等指力按触搏动也不明显,只有用重指力按到筋骨间才能感觉到脉搏明显的跳动。这是因为沉脉脉气沉,脉搏显现部位深沉所致。
 
 
【临床意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亦可见于正常人。
 
【机理分析】沉脉为阴脉,《内经》称其为“石脉”,在时应冬,在脏应肾。肥人脂厚,脉管深沉,故脉多沉;冬季气血收敛,脉象亦偏沉;有的人两手六脉皆沉细而无临床症状,均可视为平脉,不一定是病脉。
 
病理性沉脉的形成,一为邪实内郁,正气尚盛,邪正相争于里,致气滞血阻,阳气被遏,不能鼓搏脉气于外,故脉沉而有力,可见于气滞、血瘀、食积、痰饮等病证;二为气血不足,或阳虚气乏,无力升举鼓动,故脉沉而无力,可见于各脏腑的虚证。
 
3、迟脉
 
【脉象特征】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迟脉的脉象特点是脉管搏动的频率小于正常脉率。
 
 
【临床意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机理分析】脉管的搏动缘于血流,而血的运行有赖于阳气的推动。当寒邪侵袭人体,困遏阳气,或阳气亏损,均可导致心动迟缓,气血凝滞,脉流不畅,使脉来迟慢。若为阴寒内盛而正气不衰的实寒证,则脉来迟而有力;若心阳不振,无力鼓运气血,则脉来迟而无力。
 
阳明腑实证多因邪热亢盛与槽粕相搏,结为燥屎,阻塞肠道,腑气壅滞不通,气血运行受阻,经隧阻滞,脉道不利,故必迟而有力。所以迟脉不可概认为寒,临床当脉症合参。
 
此外,运动员或经过体力锻炼之人,在静息状态下脉来迟而和缓;正常人入睡后,脉率较慢,都属生理性迟脉。
 
4、数脉
 
【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数脉的脉象特点是脉率较正常为快,脉搏每分钟约在90-130次之间
 
【临床意义】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机理分析】实热内盛,或外感病邪热亢盛,正气不衰,邪正相争,气血受邪热鼓动而运行加速,则见数而有力,往往热势越高脉搏越快。病久阴虚,虚热内生也可使气血运行加快,且因阴虚不能充盈脉道,而脉体细小,故阴虚者可见脉细数无力。
 
数脉还可以出现在气血不足的虚证,尤其是心气不足、心血不足的病证更为多见。心主血脉,主要依赖于心气的推动。若人体气血亏虚,为满足身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生理功能需要,心气勉其力而行之,则表现为心动变快而脉动加速、脉率增快,但必数而无力。若为阳虚阴盛,逼阳上浮;或为精血亏甚,无以敛阳,而致阳气外越,亦可见数而无力之脉,此即“暴数者多外邪,久数者必虚损”之谓。总之,数脉主病较广,表里寒热虚实皆可见之,不可概作热论。
 
5、虚脉
 
【脉象特征】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亦是无力脉象的总称。
 
虚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搏动力量软弱,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无力。是脉管的紧张度减弱,脉管内充盈度不足的状态。
 
 
【临床意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机理分析】气虚无力推运血行,搏击力弱故脉来无力;气虚不敛则脉管松弛,故按之空豁;血虚不能充盈脉管,则脉细无力。迟而无力多阳虚,数而无力多阴虚。
 
6、实脉
 
【脉象特征】三部脉充实有力,其势来去皆盛,应指有力。亦为有力脉象的总称。
 
实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搏动力量强,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有力量,脉管宽大。
 

【临床意义】见于实证。亦见于常人。
 
【机理分析】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邪正相搏,气血壅盛,脉管内充盈度较高,脉管呈紧张状态,故脉来充实有力。
 
若为久病出现实脉,则预后多不良,往往为孤阳外脱的先兆,但必须结合其他症状加以辨别。
 
实脉也见于正常人,必兼和缓之象,且无病症表现。一般两手六脉均实大,称为六阳脉,是气血旺盛的表现。
 

相类脉


以下的内容,作为中医初学者来说不做要求,只需要知道浮、沉、迟、数、虚、实六个纲领脉下归类的相类脉有哪些即可。至于每一个相类脉的脉象特征、临床意义和机理分析,待有了一定中医临证切脉的经验,能分得出六个纲领脉之后,再细致学习。


1、浮脉的相类脉
 
(1)洪脉
 
【脉象特征】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
 
洪脉的脉象特征,主要表现在脉搏显现的部位、形态和气势三个方面。脉体宽大,搏动部位浅表,指下有力。由于脉管内的血流量增加,且充实有力,来时具有浮、大、强的特点。脉来如波峰高大陡峻的波涛,汹涌盛满,充实有力即所调“来盛”;脉去如落下之波涛,较来时势缓力弱,其力渐渐衰减,并在较长时间内消失,即波幅较平坦且长,即所谓“去衰”。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机理分析】洪脉为阳脉,在时应夏,在脏应心。夏令阳气亢盛,肤表开泄,气血向外,故脉象稍现洪大,为夏令之平脉。
 
洪脉多见于外感热病的中期,即阳明气分热盛证。此时邪热亢盛,充斥内外,且正气不衰而奋起抗邪,邪正剧烈交争,气盛血涌,脉管扩大,故脉大而充实有力。
 
(2)濡脉
 
【脉象特征】浮细无力而软。濡脉的脉象特点是位浮、形细、势软。其脉管搏动的部位在浅层,形细而软,如絮浮水,轻取即得,重按不显,故又称软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虚证或湿困。
 
【机理分析】多见于崩中漏下、失精、泄泻、自汗喘息等病症,而致精血阳气亏虚之人。脉管因气虚而不敛,无力推运血行,形成松弛软弱之势精血虚而不荣于脉,脉管不充,则脉形细小应指乏力。湿困脾胃,阻遏阳气,脉气不振,也可以出现濡脉。
 
(3)散脉
 
【脉象特征】浮取散漫,中候似无,沉候不应,并常伴有脉动不规则,时快时慢而不匀(但无明显歇止),或脉力往来不一致。故散脉为浮而无根之脉,形容其为“散似杨花无定踪”。
 

 
【临床意义】多见于元气离散,脏腑精气衰败,尤其是心、肾之气将绝的危重病症。
 
【机理分析】由于气血虚衰,精气欲竭,阴不敛阳,阳气离散,脉气不能内敛,涣散不收,无力鼓动于脉,以致浮大无根,至数不匀。
 
(4)芤脉
 
【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芤脉的脉象特点是应指浮大而软,按之上下或两边实而中间空。说明芤脉位偏浮、形大、势软而中空,是脉管内血量减少,充盈度不足,紧张度低下的一种状态。
 

【临床意义】常见于失血、伤阴之际。
 
【机理分析】多因血崩、呕血、外伤性大出血等突然出血过多之时,血量骤然减少,无以充脉,或因剧烈吐泻津液大伤,血液不得充养,阴血不能维系阳气,阳气浮散所致。若失血、伤液之后,血管自敛,或经输血、补液等而阴液得到补充,则往往不再现脉芤。
 
(5)革脉
 
【脉象特征】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革脉的脉象特点是,浮取感觉脉管搏动的范围较大而且较硬,有搏指感,但重按则乏力,有豁然而空之感,因而恰似以指按压鼓皮上的外急内空之状。革脉与芤脉虽均有按之豁然中空之感,但革脉为浮弦而硬,如按鼓皮;芤脉为浮虚而软,如按葱管。
 

【临床意义】多见于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病症。
 
【机理分析】因精血耗伤,脉管不充,正气不固,气无所恋而浮越于外,以致脉来浮大搏指,外急中空,恰似绷急的鼓皮,有刚无柔,此为太过。为无胃气的真脏脉,多属危候。
 
2、沉脉的相类脉
 
(1)伏脉
 
【脉象特征】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暂伏而不显。伏为深沉与伏匿之象,伏脉的脉象特点是脉管搏动的部位比沉脉更深,隐伏于筋下,附着于骨上。因此,诊脉时浮取、中取均不见,需用重指力直接按至骨上,然后推动筋肉才能触到脉动,甚至伏而不见。
 
 
【临床意义】常见于邪闭、厥病和痛极的病人。
 
【机理分析】伏脉多为邪气内伏,不得宣通而致。邪气闭塞,气血凝结,乃致正气不能宣通,脉管潜伏而不显,但必伏而有力,多见于暴病。如实邪内伏,气血阻滞所致气闭、热闭、寒闭、痛闭、痰闭等。
 
危重病证的伏脉,与血管病变造成的无脉症不同。无脉症往往发生在肢体的某一局部,出现相应肢体无脉,而其他部位的脉象可正常。
 
(2)弱脉
 
【脉象特征】沉细无力而软。弱脉的脉象特点是位沉、形细、势软。由于脉管细小不充盈,其搏动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处,指下感到细而无力。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气虚衰、气血俱虚。
 
【机理分析】脉为血之府,阴血亏少,不能充其脉管,故脉形细小;阳气衰少,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脉气不能外鼓,则脉位深沉,脉势软弱。
 
(3)牢脉
 
【脉象特征】沉取实大弦长,坚牢不移。“牢”者,深居于内,坚固牢实之义。牢脉的脉象特点是脉位沉长,脉势实大而弦。牢脉轻取、中取均不应,沉取始得,但搏动有力,势大形长,为沉、弦、大、实、长五种脉象的复合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阴寒内盛,疝气癥积之实证。
 
【机理分析】邪气牢固,而正气未衰者,如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或气血瘀滞,凝结成癥积而固结不移,在脉象上则可表现为沉弦实大的牢脉。若失血、阴虚等患者反见牢脉,当属危重征象。
 
3、迟脉的相类脉
 
(1)缓脉
 
【脉象特征】其义有二:一是脉来和缓,一息四至(每分钟60-70次),应指均匀,是脉有胃气的一种表现,称为平缓,多见于正常人。二是脉来怠缓无力,弛纵不鼓的病脉。缓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的跳动不疾不徐,从容和缓稍慢于正常而快于迟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湿病,脾胃虚弱,亦可见于正常人。
 
【机理分析】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则脉管不充,亦无力鼓动,其脉必见怠缓弛纵之象。湿性黏滞,阻遏脉管,气机被困,则脉来虽缓,必见怠慢不振,脉管弛缓,有似缚之象。若有病之人,脉转和缓,是正气恢复之征,疾病将愈。
 
(2)涩脉
 
【脉象特征】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勢不匀。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形较细,脉势滞涩不畅,如“轻刀刮竹”;至数较缓而不匀,脉力大小亦不匀,呈三五不调之状。
 

【临床意义】多见于气滞、血瘀、痰食内停和精伤、血少。
 
【机理分析】气滞、血瘀、痰浊、饮食等邪气内停,阻滞脉道,血脉被遏,以致脉气往来艰涩,此系实邪内盛,正气未衰,故脉涩而有力。精血亏少,津液耗伤,不能充盈脉管,久而脉管失去濡润,血行不畅,以致脉气往来艰涩而无力。总之,脉涩而有力者,为实证;脉涩而无力者,为虚证。
 
(3)结脉
 
【脉象特征】脉来缓慢,时有中止,止无定数。
 
《脉经》曰:“结脉往来缓,时止复来。”《诊家正眼》称结脉是“迟滞中时见一止。”故结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来迟缓,脉律不齐,有不规则的歇止。
 
 
【临床意义】多见于阴盛气结、寒痰血瘀,亦可见于气血虚衰。
 
【机理分析】阴寒偏盛则脉气凝滞,故脉率缓慢;气结、痰凝、血瘀等积滞不散,心阳被抑,脉气阻滞而失于宣畅,故脉来缓慢而时有一止,且为结而有力;若久病气血衰弱,尤其是心气、心阳虚衰,脉气不续,故脉来缓慢而时有一止,且为结而无力。
正常人有因情绪激动、过劳、酗酒、饮用浓茶等而偶见结脉者。
 
4、数脉的相类脉
 
(1)疾脉
 
【脉象特征】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疾脉的脉象特点是脉率比数脉更快,相当于脉搏每分钟140-160次。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极阴竭,元气欲脱之证。
 
【机理分析】若疾而有力,按之愈坚,为阳亢无制,真阴垂绝之候,可见于外感热病之热极时。若脉疾而弱,按之不鼓指,多为虚阳外越,元阳欲脱使然。三岁以下小儿脉搏可在一息七至以上,为平脉,不作病论。
 
(2)促脉
 
【脉象特征】脉来数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促脉的脉象特点是脉率较快且有不规则的歇止。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盛实热、气血痰食停滞;亦见于脏气衰败。
 
【机理分析】阳邪亢盛,热迫血行,心气亢奋,故脉来急数热灼阴津,则津血衰少,心气受损,脉气不相接续,故脉有歇止;气滞、血瘀、痰饮、食积等有形实邪阻滞,脉气接续不及,亦可形成间歌。两者均为邪气内扰,脏气失常所致,故其脉来促而有力。若因真元衰惫,心气衰败,虚阳浮动,亦可致脉气不相顺接而见促脉,但必促而无力。
 
正常人有因情绪激动、过劳、酗酒、饮用浓茶等而偶见促脉者。
 
(3)动脉
 
【脉象特征】见于关部,滑数有力。动脉的脉象特点是具有短、滑、数三种脉象的特点,其脉搏搏动部位在关部明显,应指如豆粒动摇,故《脉经》说:“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然动摇。”
 
 
【临床意义】常见于惊恐、疼痛等症。
 
【机理分析】惊则气乱,痛则气结,阴阳不和,气血阻滞。故因惊、因痛致使阴阳相搏,气血运行乖乱,脉行躁动不安,则出现滑数而短的动脉。
 
5、虚脉的相类脉
 
(1)细脉
 
【脉象特征】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细脉的脉象特点是脉道狭小,指下寻之往来如线,但按之不绝,应指起落明显。
 
 
【临床意义】多见于气血两虚、湿邪为病。
 
【机理分析】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管,气虚则无力鼓动血行,致脉管的充盈度减小,故脉来细小且无力。湿性重浊黏滞,脉管受湿邪阻遏,气血运行不利而致脉体细小而缓。
 
(2)微脉
 
【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微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形极细小,脉势极软弱,以致轻取不见,重按起落不明显,似有似无。
 
 
【临床意义】多见于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机理分析】营血大虚,脉管失充则脉细;阳气衰微,鼓动无力则脉弱,按之欲绝,似有似无。临床上以心肾阳气衰微较为多见。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新病脉微主阳气暴脱。
 
(3)代脉
 
【脉象特征】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代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律不齐,表现为有规则的歇止,歇止的时间较长,脉势较软弱。
 
 
【临床意义】见于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仆损伤等病证。
 
【机理分析】脏气衰微,元气不足,以致脉气不相接续,故脉来时有中止,止有定数,脉势软弱,常见于心脏器质性病变。疼痛、惊恐、跌打损伤等见代脉,是因暂时性的气结、血瘀、痰凝等阻抑脉道,血行涩滞,脉气不能衔接,而致脉代而应指有力。
 
(4)短脉
 
【脉象特征】首尾俱短,常只现于寸或关部,尺脉多不显。短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搏动的范围短小,脉体不如平脉之长,脉动不满本位,多在关部及寸部应指较明显,而尺部常不能触及。
 
 
【临床意义】多见于气虚或气郁。
 
【机理分析】《素问·脉要精微论》说:“短则气病。”心气亏虚,无力鼓动血行,则气血不仅难以达于四末,亦不能充盈脉道,致使寸口脉搏动短小且无力。气滞血瘀或痰凝食积,致使气机阻滞,脉气不能伸展而见短脉者,必短涩而有力。故短而有力为气郁,短而无力为气。
 
6、实脉的相类脉
 
(1)滑脉
 
【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滑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形态应指圆滑,如同圆珠流畅地由尺部向寸部滚动,浮、中、沉取皆可感到。
 
 
【临床意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证。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
 
【机理分析】《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滑者,阴气有余也。”痰湿留聚、食积饮停,皆为阴邪内盛,邪气充渍脉道,鼓动脉气,故脉见圆滑流利。火热之邪波及血分,血行加速,则脉来亦滑但必兼数。
 
滑而和缓之脉为平人之脉,多见于青壮年,张景岳说:“若平人脉滑而冲和,此是荣卫充实之佳兆。”育龄妇人脉滑而经停,应考虑为妊娠,若过于滑大则为有病。
 
(2)弦脉
 
【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形端直而似长,脉势较强、脉道较硬,切脉时有挺然指下、直起直落的感觉,故形容为“从中直过”、“挺然于指下”。其弦硬程度随病情轻重而不同,轻则如按琴弦,重则如按弓弦,甚至如循刀刃。


【临床意义】多见于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或为胃气衰败者。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机理分析】肝主筋,脉道的柔软、弦硬与筋之弛缓、强劲之性相同;肝病多郁滞,肝气失于条达则脉多弦劲,故称弦脉“在脏应肝”,多主肝胆病变。
 
寒热诸邪、痰饮内停、情志不遂、疼痛等,均可使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血气敛束不伸,脉管失去柔和之性,弹性降低,紧张度増高,故脉来强硬而为弦。并随邪气性质不同而或为弦紧,或为弦数,或为弦滑等。
 
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木乘脾土;或肝病及肾,阴虚阳亢,也可见弦脉,但应为弦缓或弦细。如脉弦劲如循刀刃,为生气已败,病多难治。“弦而软,其病轻;弦而硬,其病重。”是以脉中胃气的多少来衡量病情轻重的经验,临床有一定意义。
 
弦脉在时应春,春季平人脉象多稍弦,是由于初春阳气主浮而天气犹寒,脉管稍带敛束,故脉如琴弦之端直而挺然,此为春季平脉。健康人中年之后,脉亦兼弦,老年人脉象多弦硬,为精血衰减,脉道失其濡养而弹性降低的征象。朱丹溪指出“脉无水而不软也”,经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故随年龄增长,脉象失其柔和之性而变弦,属于生理性退化表现。
 
(3)紧脉
 
【脉象特征】绷急弹指,状如牵绳转索。紧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势紧张有力,坚搏抗指,脉管的紧张度、力度均比弦脉高,其指感比弦脉更加绷急有力,且有旋转绞动或左右弹指的感觉,但脉体较弦脉柔软。
 

【临床意义】见于实寒证,疼痛和食积等。
 
【机理分析】寒为阴邪,主收引凝泣,困遏阳气。寒邪侵袭机体,则脉管收缩紧束而拘急,正气未衰,正邪相争剧烈,气血向外冲击有力,则脉来绷急而搏指,状如切绳,故主实寒证。寒邪侵袭,阳气被困而不得宣通,气血凝滞而不通,不通则痛;宿食积于中焦,气机失和,脉管受阻亦可见紧脉。
 
(4)长脉
 
【脉象特征】首尾端直,超过本位。长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的搏动范围显示较长,超过寸、关尺三部。
 
 
【临床意义】常见于阳证、热症、实证,亦可见于平人。
 
【机理分析】若阳亢、热盛、痰火内蕴,正气不衰,使气血壅盛,脉管充实而致脉搏搏动长,超过寸尺,如循长竿之状。
 
正常人气血旺盛,精气盛满,脉气充盈有余,故搏击之势过于本位,可见到柔和之长脉,为强壮之象征。老年人两尺脉长而滑实多长寿。《素问·脉要精微论》说:“长则气治。”说明长脉亦是气血充盛,气机条畅的反映。

以上图文内容就是大熊在脉象这一节的学习笔记,语音部分是苗老师对学习笔记的进一步讲解。一边看图文,一边听语音讲解,哪怕是最枯燥的28种脉象的内容,学习起来是不是也挺有乐趣?

学习中医的过程,有了大熊和老苗的陪伴,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也会变得富有乐趣。大熊和老苗的中医基础课,可以作为你们踏入中医大门的起点。

至于你们最后能走多远,就得看你们自己的了。

学好中医,你将终身受益。现在就医多困难我就不说了,得花多少钱你们心里也有数。学中医就是一门兼职,收入高,有保障,基本类似全家豪华医保。

下面具体说说上课的形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