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德峰《艺术哲学与审美问题》第六讲

 有而无限 2020-04-02

艺术陈述的方式

艺术语言是什么?

每一部艺术作品都似乎在向我们叙说着什么,都是一个陈述。

每一种艺术都有其自己的语言。一门艺术的独立性的重要标志,就是它自觉到自己的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的差别

电影想成为艺术,但一直找不到自己的语言,常常只是文学的附庸。谢晋电影模式的主要弊端,就是始终让电影服从于文学,如同被搬到荧幕上的话剧,电影没有获得自主的地位。电影的语言是什么?是蒙太奇,不可以被文学的语言所取代。学电影的人,要问自己你为何做电影,因为电影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电影是综合艺术,《走出非洲》融文学、绘画、音乐、形体表演、朗诵……于一体。

绝大部分真正不朽的古典音乐作品,都是无标题音乐。哪怕你无法真正辨别音乐在说什么,那也是情感的叙事、音乐的叙事,甚至达到近乎宗教的意味。什么是纯音乐,纯的意思是,完全以音乐自己的方式将现实意义放进去。纯音乐作为音乐作品完全不依赖于其他的观念,完全用音乐的语言说出了现实内容。歌剧中的歌词往往比较简单,因为不能喧宾夺主。

艺术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差异是什么?

符号的意义如何呈现?“+”是什么?符号必须放到陈述之中,符号的意义才得以确定。

日常的语言是分析性陈述。在“分析性陈述”中,所用符号的意义是由符号之间的逻辑关系所确定的,其所指,是一义性的被规定了的(是封闭的)。

艺术的语言不是这样。小学语文考试填空题:冰融化了以后是(填空 )。班上都填了“水”,只有一个同学填了“春天”。“水”对了,“春天”不对。居然有一个标准答案是“水”?

在这个例子中,“春天”是“综合性陈述”,冰一定是冰吗,融化一定是物态的变化吗?这个冰完全可以指一段黑暗的岁月。这里可以有想象呀!

艺术的语言都是综合性陈述。“综合性陈述”不是在明确的告知某一事实或观点,而是在启发和暗示些什么。符号在这种陈述中获得了表象的功能,是开放的、允许想象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物象转化为象意,充满一种艺韵。

  • 若干个象意构成了象意群。

  • 生存场只可能在象意群中呈现。

  • 把物象转化为象意,就是艺术的语言的作用。

“象意”是“由象及意”。“意”在这里指“象”之“意蕴”。象因此不停留为象,而是展示为意。意又不脱离象,而是始终因象而生,因而保持为感性的。

作品的叙事语调又是什么?

艺术是综合性陈述,需要在一种语调中叙事。作品不论篇幅大小,都有自己的语境。在介绍语境之前,要先看看什么是“语调”(Tone)。

不同艺术家的风格差异,主要是叙事“语调”的差异。勃拉姆斯和贝多芬不同,肖邦和李斯特不同,他们有不同的语调,作曲家在一定的节奏、风格、措辞的倾向中创造作品。

人类叙事的目的无非三种,传达信息、论证道理(语调只是偶然的伴随)和表达体验。

在艺术的叙事,即以表达感情为目的的叙事中,语调不是伴随现象,它差不多成了叙事的实质,内容的本身。叙事的目的,是为了传达感受!要求客观准确吗?不是!当然,如果没有叙事,只是感动感叹句,也没有用!这两种情况都没有成功传达体验。要表达体验,只能通过叙事,但必须是艺术的叙事。而艺术的叙事就必须把叙事放到一种语调中。比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就是口头文学家,生动有趣,所以贾母喜欢她。

语调有两类,对象性语调和情感评价性语调戏剧中有人物登场了,演员要进入这个人物本身,进入情绪意志,遗忘自己,将自己同角色等同。但这只是第一步。什么是好的演员?很快进入角色,哭得泪流满面,并不是好演员的标志。表演并不是再现,而是显示只是简单再现,并没有成功。再现人物和显现人物,是有差别的。好演员流泪时,观众会知道人物为什么流泪,看清楚了这份情感的性质。在表演时,除了要进入对象性语调,还需要进入情感评价性语调。在表演艺术中,每一个表演者始终必须抓住的一件事情就是两种语调的成功叠加。

两种失败的表演,要么表演者完全进入了对象性语调本身,要么表演者完全进入了自己的情感评价语调。必须在这两个语调之中获得平衡,准确拿捏。比如郎朗,形体表现太多,太富于舞台表演经验,音乐毕竟是听觉的艺术。

作品的双重语境

什么是艺术作品的真正内容?大多数有现实内容的作品,都构成了一个题材事实语境。题材和素材是不同的,直接从生活中来的是素材,被选择进入作品的才是题材。题材如何被选择呢?左拉提倡自然主义写作的观点,照实的写生活,不添加任何来自作者方面的东西。其实左拉本人也做不到。

比如红楼梦,题材事实语境就是家族从盛到衰的故事。掌握了人物和情节,请问你就读懂红楼梦了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其实读懂红楼梦的人非常少。如何读懂作品呢?在进入其题材事实语境的同时,也要进入其形式完成性语境。红楼梦中最会写诗的是黛玉和湘云,第76回两人联诗。“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对中国诗歌艺术赞美的同时,曹雪芹将整个中国文化的悲剧性也展现在读者面前。只有把握了形式完成性语境,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

艺术创作中的关键阶段是灵感(inspiration)。灵感会出乎作者本人的意料。在灵感爆棚阶段创作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作者自己看到作品都会发呆,作品竟然超出了作者自己的意料。一个作品如果离不开作者自己的解释,那并不是真正的艺术。诗无达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答案在艺术作品本身,即形式完成性语境中。

对于一部作品真正的把握,就是要进入其形式完成性语境,然后每一种题材事实的意义才得到了说明,才被感悟到。一部作品是双重语境,真正的内容不是在题材事实语境,而是在形式完成性语境中。黑格尔说“一部小说并不是因为它情节丰富、人物众多,就是有内容的。而是它给与我们的启发和普遍的真理,才让这部作品有了内容”。作品的形式完成性语境让整个作品作为一个事件得以完整,它的每一个组成的要素都获得了其真实的意义。

诗人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人生博大的导师。伟大的艺术作品也是我们的导师。

Bonus Part

讲课中王德峰老师提到了Chopin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FantaisieImpromptu, Op. 6),我特别想让王老师听Daniil Trifonov演奏的版本

一只熟烂了的曲子,竟然被Daniil弹出了意想不到的况味。

听着听着就流泪了,整个人被音乐包裹,有一种深厚的共情在生长。

手在琴键上抚动,已经完全失去了重量,只有音乐兀自的流浪。

天堂的光,温润内心最柔然的地方,直奔彼岸的信望爱。

Daniil Trifonov,这个用浑身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液弹琴的圣洁的傻瓜,简直就是最精微的钢琴传感器,带给听者着魔一般、极致的颠覆体验!以听一辈子的钢琴大师,美好得不在银河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