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万明军拥有最精良的火器,为何却在土木堡败给了3万瓦剌骑兵?

 昵称39636210 2020-04-02

洪武九年的一天,中书省郎中王敏正在替明太祖朱元璋诵读刑部主事茹太素的奏章。

开始,朱元璋还十分安静地等待奏章里的重要条陈。可过了一个多时辰,他也没听到茹太素到底要说什么事。

朱元璋不由地怒火中烧,当场找人将茹太素叫来狠狠地打了一顿板子。

50万明军拥有最精良的火器,为何却在土木堡败给了3万瓦剌骑兵?

朱元璋剧照

次日,朱元璋又想起了茹太素的奏章,遂命人重新读给他听。

终于,等读过了16500字,朱元璋才听到了奏章里要说的五件事情。

让人一数字数,朱元璋的火气更大了。

原来,茹太素的奏章拢共有17000多字,前面的16500字基本都是官场套话,真正有用的只有末尾的500多字。

虽然这五件事的提议都很不错,但那些无用的虚文却耽误了朱元璋的宝贵时间。

为了防止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朱元璋遂于次日发布了一条诏令,“官民有言事的,只允许说事实,不许繁文”。

此后,朱元璋的负担才稍稍减轻。

就是如此,朱元璋每天需要批阅的奏章的数量也相当可观,尤其是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宣布废除丞相制度以后。

据史学家统计,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在短短的八天时间里,朱元璋一共批阅了1160封奏章,平均每天阅读20多万字,处理423件事情。

50万明军拥有最精良的火器,为何却在土木堡败给了3万瓦剌骑兵?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靠着异于常人的精力和决断力,朱元璋和他的继任者明成祖朱棣还能支撑,但年轻的宣德帝朱瞻基却忍受不了了。

于是,他将永乐和洪熙两朝就存在的参谋机构——内阁提升了地位,并赋予给内阁一项新的权力:协助皇帝处理六部政务。

简而言之:内阁的任务就是提前帮皇帝审阅一遍奏章,然后再将他们的态度和意见写在文书之后,再呈给皇帝过目,此为“票拟”。皇帝接到票拟后若没有意见,便可用红笔加以批示,交付六部执行,此为“批红”。

虽然如此,朱瞻基仍感疲劳不堪。

不久,他又想了一招:准许司礼监中品级较高的宦官代行“批红”(司礼监秉笔太监)

这样,皇帝朱瞻基终于摆脱了繁琐的公文,可以拥有了充裕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大事了。

但他没想到,这项制度直接催生了后来的大宦官王振专权乱政,并导致了明朝史上最荒唐的一场惨败——土木堡之变。

50万明军拥有最精良的火器,为何却在土木堡败给了3万瓦剌骑兵?

土木堡之变

自明朝宣德时期起,由于永乐时期频繁北征造成的国库空虚,明朝对蒙古的政策就已经由犁庭扫雪式的腹地攻击转变为了慎守九边、互市往来。

特别是宣德帝朱瞻基英年早逝,正统帝朱祁镇幼年登位的这段时期。

瓦剌人看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趁机对外扩张。

有意思的是,当初明太祖朱元璋钳制蒙古人采取的是控制青海和辽东,以向蒙古草原做两翼包抄的大战略态势。瓦剌人无师自通,也实行了和明太祖一样的打法,即:兵锋直指明朝“九边防线”的东西两翼:西域和兀良哈三卫及辽东女真诸卫。

50万明军拥有最精良的火器,为何却在土木堡败给了3万瓦剌骑兵?

1446年的瓦剌

1446年,瓦剌尽有漠南、漠北和漠西,成为了继北元之后地域最大的草原政权。

史载,“北漠东西万里无敢与之抗者”。

整顿草原完毕,也先又将目光转向了南边的明朝。

但是,出兵的借口又是什么呢?

很快,大宦官王振送来了开战的理由。

50万明军拥有最精良的火器,为何却在土木堡败给了3万瓦剌骑兵?

明英宗朱祁镇、宦官王振剧照

早先,明成祖朱棣为打击鞑靼,特意用金银珠宝以及封号等拉拢瓦剌。

瓦剌也明白明朝的目的,但当时鞑靼实力太强,弱小的瓦剌只能仰仗明朝,遂接受了和明朝的藩属关系。

因此,瓦剌每年都会遣使向明廷进贡。

按照规定,瓦剌使团的人数不应超过50人,但他们垂涎明朝的巨额赏金,遂逐年增加人数。

明朝为了保持边境和平,吃了多年的哑巴亏。不管瓦剌使团进贡的物资好坏,一律照单全收。

没想到瓦剌得寸进尺,在1449年再次派出了庞大的使团入贡。

这次,他们实际人数虽然仅有2524名,却向朝廷虚报为3598名。

也许瓦剌人是故意激怒王振,这次并未像往常一样贿赂他。

王振平时嚣张跋扈惯了,哪能受得此气?

于是,“大宦官王振怒其诈,令礼部验口给赏,其虚报者皆不与。而所请又仅得五分之二”。

也先听闻,故作愤恨大怒之状,遂于同年7月11日发动四路大军南下入寇。

50万明军拥有最精良的火器,为何却在土木堡败给了3万瓦剌骑兵?

瓦剌入寇

不多时,大同、辽东、广宁、独石口、宣府等京师外围城池都遭到了瓦剌部的攻击。

军情紧急,正统帝朱祁镇连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实际上,自从三大辅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下台后,王振经过多年的经营早已一手遮天了。这场会议真正左右决策的,还是毫无军事经验的王振。

最后,王振以“立不世之功”,极力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

诏书一下,举朝震骇,以于谦为首的朝臣们纷纷上书谏止。

朱祁镇把自己当成了明成祖朱棣式的马上皇帝,振振有词地回复道,“卿等所言,皆忠君爱国之意。但虏贼逆天悖恩,已犯边境,杀掠军民,边将累请兵救援,朕不得不亲率大兵以剿之。”

于是,亲征令发布的第三天,即7月16日,朱祁镇和王振便带着文武百官以及京军三大营的50万明军精锐仓促就道了。

可以想象,以古人的技术条件,要想在5天之内完成部队集结、装备整理、粮草运输、情报分析以及路线确定等准备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朱祁镇的仓促出兵就已经昭示了战争的结局。

50万明军拥有最精良的火器,为何却在土木堡败给了3万瓦剌骑兵?

明朝军队

果然,由于仓促出兵,“未十日,军中已绝粮”。

加之途中遭遇的大风雨,许多明军士兵支持不住纷纷倒毙路旁。

好不容易到了大同,前线却传来了西宁侯朱瑛、武进伯朱冕所率的精锐部队在阳和口全军覆没的消息。

这下,胆怯的王振再也撑不下去了,忙鼓动朱祁镇下令班师。

当商议撤军路线时,大同参将郭登极力请求应该从路径便捷的紫荆关回师。

不过,此路虽然安全但山路坎坷难走,所以群臣都担心王振不愿意。

没想到王振却十分爽快地答应了!他的想法倒是很单纯:蔚县是我老家,如今我带着皇帝和50万军队回乡,也让老家的父老乡亲看看自己有多威风。

谁知大军刚走了40里,怕大军过境损伤家乡青苗的王振又突然传令大军改道宣府。

50万明军拥有最精良的火器,为何却在土木堡败给了3万瓦剌骑兵?

朱祁镇亲征瓦剌

也先曾多次往来内陆,深知宣府沿线地形平坦,极其适合骑兵作战,听闻明军改道宣府,遂亲率3万骑兵追踪而来。

明军后卫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奉命领兵3万断后御敌。

可瓦剌骑兵来得太快,士气低落的明军既没有时间构筑阻挡骑兵的阵地,亦来不及编成作战队形。

苦斗不久,吴氏兄弟先后战殁。

听闻后卫被围,朱祁镇急令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授率军驰援。

朱勇轻兵冒进,被瓦剌军诱入鹞儿岭,遭敌军群起攻杀,援兵无一生还。

两支军队的阻击给明英宗朱祁镇争取了时间,此时他已走到了距离怀来卫不足20里的土木堡。

如果明军能顺利进入怀来城,凭借关城之固亦能平安无事。

然而,为等自己那一千多车金银珠宝,王振再次发布了一个荒唐的命令:大军停驻土木堡。

大营的官员急坏了,纷纷上表请求朱祁镇赶紧进入怀来城。

结果,百官的奏章全被王振扣押。

战机已失,明军只能静待瓦剌军铁壁合围。

50万明军拥有最精良的火器,为何却在土木堡败给了3万瓦剌骑兵?

瓦剌军围困土木堡

8月14日,循踪而来的瓦剌军截断了桑干河。

明军营高而无水,士卒掘井二丈仍不见水,将士饥渴难耐,战斗力急剧降低。

15日,也先主动遣使要求和谈,并佯装退兵。

王振一面派两名使者去瓦剌军营议和,一面急令移营。

明军向水源方向行不到3里,瓦剌骑兵突然发动了冲锋。

50万明军拥有最精良的火器,为何却在土木堡败给了3万瓦剌骑兵?

瓦剌骑兵

史载,明军兵败如山倒,“兵士争先奔逸,势不能止”,瓦剌军“铁骑蹂阵而入,奋长刀以砍大军,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明军溃不成军,英国公张辅、驸马都尉井源、内阁大学士曹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都督梁成等50多名随从官员均死于乱军之中。

明英宗朱祁镇眼见突围不成,干脆下马盘膝,坐等被俘。

护卫将军樊忠见局势败坏如此,心中恼恨王振瞎指挥,遂举起铜锤将其砸毙,而后冲入敌阵。

至此,土木堡之役以明军惨败收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