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卫平—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教学?

 蓝天白云tofwsu 2020-04-04
  • 作者孙习涵

受到疫情影响,今年的高考将延期一个月举行,各地的中考也纷纷进行延期。但对于初高三的学生来说,他们早已经进入到紧张的复习中。而再过几个月,中小学其他年级也将进入期末复习阶段。

复习几乎贯穿于我们教学的整个过程,从上新课到总复习,学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复习。
复习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样的复习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教授从高位解读了复习教学,给我们带来了深度启示。

胡卫平—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教学?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教授

复习在我们的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无论是上完新课,一个阶段的教学结束之后,还是中、高考的三年总复习,教师都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首先,我们要基于目前中高考改革的背景来审视复习教学。

我们都知道,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素养。素养是什么?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如今,作为教育的指挥棒,我们的高考基于核心素养进行了改革,它所考察的核心就是关键能力。过去,我们偏向于考察知识和技能,而如今我们越来越重视考察能力,这是我们在复习阶段尤其要重视的。

另一方面,所谓素养指的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所以如今中高考的改革乃至各种评价的改革都会尽量涉及真实的情境。这同样是我们在复习教学时要考虑的。

胡卫平—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教学?

2020年1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提到:关键能力分为知识获取能力群(主要包括语言解码能力、符号理解能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实践操作能力群(主要包括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和思维认知能力群(主要包括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批判 性思维能力等)。

这其中,思维认知能力群实际上强调的是能将各种思维方法灵活应用于问题解决中,从而形成能力。

胡卫平—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教学?

学生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复习最核心的功能是让学生形成能力结构

复习从本质上来说是让学生掌握一系列的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学科结构、能力结构等等。所谓结构指的是构成事物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比如任何学科都有若干基本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构成了要素,而这些概念和规律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知识结构。

学科结构不仅包含学科知识,也包含学科方法。我们现在的教师对学科方法的重视程度不如对学科知识的重视程度高,如果教师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可以去研究学科方法。

能力结构则包括知识、方法和品质三个维度,不仅要有知识和方法,还要具备思维的品质(包括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复习最核心的一个功能是把知识和方法系统化,形成学科结构,并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一定题目训练,提升学生的各项思维品质,最终形成能力结构。

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进行复习的时候要尽量先站在高位,充分理解由学科知识、方法和品质组成的学科能力结构。

胡卫平—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教学?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院士曾说:做科学研究如同看地图,不仅要从近处看到细节,也要从远处看到结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学习。我们一个人的学习不仅要看到细节,也要看到结构。

我们怎样复习?

对于如何进行复习,可以通过下面这张图来表达:

胡卫平—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教学?

平时的新课学习是理解-应用-概括的过程,即要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应用它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并对概念和规律进行抽象概括。

在平时复习乃至阶段性的复习中,最核心的关键词都是理解、应用和概括,但新课学习中的复习和三年总复习的路线正好是相反的。

新课的复习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它从知识点出发,帮助学生梳理搭建学科结构。而三年总复习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它是从学科的基本结构出发,检测学生是否理解学科要素之间的关系,再细化到某一个知识点是否掌握。如果新课学习比较到位,那三年的总复习就会相对轻松。

现在我接触到很多学校的平时复习和总复习所采用的方法是一样的,这是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如果在总复习开始时,学生将之前学过的知识和结构全忘记了,教师如同上新课一样从头开始复习,这样的教学效率就会比较低。

教师要保证中等水平的学生在复习阶段合上书能想起基本的知识结构,能够掌握基础、单一的应用型问题的解决办法。而初、高三总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强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结构,在这个基础上解决一些综合性、创新性的问题,来应对我们的考试。

胡卫平—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教学?

总而言之,我们的复习要重视归纳知识,形成网络;总结方法,寻找规律,同时要把知识和方法整合起来,形成结构。同时,复习课要精选例题,要重视不同例题之间的关系,加强联想,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

如果将复习课进行归类,可以分为平时复习、阶段复习和三年总复习,每一种类型的复习都有一些需要注意的要点。

1

平时复习

胡卫平—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教学?


平时的复习可以对应思维型教学理论的六大要素中的总结反思和应用迁移。在课堂中,总结反思就是一个复习的过程。总结反思要遵循如下几个标准:

(1)结构合理:便于学生建构合理的学科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新学的知识和以往的知识联系起来,纳入到过去的知识结构中;

(2)内容全面:既包括知识的总结,也包括方法的总结;既反思探究的过程,也反思探究中的经验教训;

(3)引导恰当: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反思能力,立足学生积极参与,展示学生思维的过程,把问题留给学生,教师只给予恰当的引导;

(4)针对性强:课堂总结必须针对学生特点和内容特点,因人而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首先,抓住主要矛盾,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进行总结和反思;其次,课堂总结和反思要教给学生探究、总结和反思的方法;最后要预防错误,对容易错误的地方进行系统总结和反思。

总结反思的方法具体可以有如下几种:

(1)概括式总结。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由学生个人或者小组讨论概括总结所学内容,教师引导总结。可以应用叙述式、列表式、概念图、思维导图等方法进行系统概括。

(2)比较式总结。通过比较两个知识和方法的异同来进行的总结。

(3)解释规律式总结。对定理、公式、概念、规律、解题方法等进行系统的总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4)延伸式总结。在课堂总结中,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把课堂总结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胡卫平—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教学?

如何才能有效记忆?

复习离不开记忆。我不赞成死记硬背式的记忆,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复习的效果会比较好。学生要想高效和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必须能够从大脑中灵活地提取知识和方法,这就涉及到大脑的记忆功能。

在记忆的过程中,识记是第一个基本环节。影响识记的因素包括目的任务、活动的性质和任务、材料的性质和数量、识记的方法。

第一,要给学生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学生才能进行记忆。

第二,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活动要比听到和看到的更为深刻

第三,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材料的数量要适中。比如让学生背课文,一段一段地背诵比通篇文章背诵效果要好,另外,形象的材料要比抽象的材料容易记忆,教师要懂得将抽象的材料进行形象化,比如理科的教学要给学生呈现一个知识形成的动态途径。

第四,识记的方法特别重要。要让学生进行有目的、有对象的有意识记,其次要多进行理解性的记忆。从初中开始,学生机械记忆的能力就开始下降,如果一味进行机械记忆,记忆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胡卫平—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教学?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提出的遗忘规律曲线

在记忆中,保持和遗忘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遗忘规律是一般人普遍遵循的记忆规律。根据遗忘规律图,我们可以看到,一天之内,人记忆的内容就会遗忘掉近80%。我在这里可以介绍几种减少遗忘的方法:

1. 在上新课之前,应该让学生回忆昨天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尽量回忆出与这节新课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课前复习。

2. 在下课之后,让学生在大脑中回忆一遍这节课所学知识。在写作业之前,学生先合上书回想今天所学的内容,然后再动笔。

3. 在睡觉前,回忆当天各门学科所学知识。

4. 在学习一个单元之后,借助思维导图等工具对单元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复习,将易错题进行归纳,并在1-2之后重新复习这些题目的解法。

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复习,学生就很难遗忘掉所学过的知识、探究过的活动,而且往后的复习会越来越轻松。

胡卫平—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教学?

2

阶段复习

阶段复习包括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学年复习等,它和平时复习类似,采用归纳的方法,阶段复习主要有两个任务:

第一,系统总结本阶段所学知识和方法,形成合理的阶段性的认知结构(学科结构)。在形成学科结构的时候,除了知识本身,教师还要渗透一些思想方法,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思想方法。比如:

数学学科中有转化、类比、归纳、分类、方程、统计、集合、函数、优化、模型、实验猜测等方法;

语文学科中有比喻、拟人、排比、阅读方法、写作方法(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诗歌、神话、寓言、民间故事、科学叙事等)等方法;

科学学科中有观察、实验、思维(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归纳、演绎、臻美、模型、理想化等)等方法。

第二,系统概括本阶段所解决问题的类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按照类型和方法对习题进行分类。我们最好从知识的本质对习题进行分类。

当然,在分类的过程中也要避免所形成的解题思维定势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教给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胡卫平—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教学?

3

三年复习

三年复习是从学科结构出发,先给学生梳理三年学习下来各学科的整体核心框架,延伸到局部框架,再到具体的单元、概念和知识点,采用演绎的方式。

这二十多年对中小学的观察让我有一个感受,学校用于上新课的时间越来越短,用于中、高考总复习的时间越来越长。一些学校坚信复习的时间越长,考试的成绩越好。但事实上,这样一种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是很有限的。

如果在新课教学中,基础的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基本问题的解决没有处理好,哪怕经过了长时间的总复习,学生也是难以适应中高考的,所以新课的学习和阶段性的复习特别重要。

一般来说,总复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期3个月左右。这个阶段帮助学生分析学科结构,理解基础知识,复习基础性问题的解决。要让学生合上书能回忆起基本的知识、方法和问题解法。

第二阶段为期2-3个月。这个阶段要着重引导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和创新性问题。

第三阶段为期1-2个月。这个阶段要留给学生自己巩固的时间,加强考试可能性比较大的问题的练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