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外周血管疾病(一)

 李静曦 2020-04-04

刘硕(62/6646)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

大家好,可能看到这个标题里面的“血管”,很多人会想到“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不过今天想跟大家讲的不是这些“血管”,而是外周血管。什么是外周血管?与心脏功能密切相关的是冠状动脉和静脉,与颅脑功能不可分割的是颅内血管,那么给人体其他器官、组织供血以及使血液回流的就是外周血管。外周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淋巴三个部分 ,富含营养及氧气的血液从心脏出发经过动脉到达全身各器官组织,提供身体所需营养;器官组织利用后的血液再经过静脉和淋巴管回到心脏,形成人体的循环系统。下面这张图简单描绘了外周血管的分布(不包含淋巴系统)。

外周血管分布图

动脉是外周血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健康息息相关。动脉在各种病理因素作用下会出现狭窄、闭塞、扩张成瘤等诸多病理改变,从而导致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生,威胁人体健康。其中尤以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最广泛。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简单来说,血液中各种危险因子的作用使得血液局部内环境紊乱,使动脉内膜(动脉管壁由内到外分三层,内膜、中膜、外膜)破坏,血液中的脂质、钙离子、血栓等逐渐堆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示意图.jpg

斑块会逐渐造成血管腔的狭窄、闭塞、管腔扩张成瘤,影响相应的器官组织供血,出现相应疾病,今天先向大家介绍一种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外周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

首先要跟大家说明一个概念,动脉瘤不是日常所说的肿瘤,它是动脉及管腔逐渐向四周扩张增粗,形成“瘤”一样的形态,所以称为动脉瘤。因此动脉瘤不是肿瘤,不会转移。

腹主动脉是人体腹部“最粗的”主干动脉。在动脉粥样硬化、自身免疫、外伤等因素的作用下,腹主动脉管壁逐渐变得薄弱,韧性下降,在血流冲击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动脉瘤,称之为腹主动脉瘤。国人腹主动脉管径平均在1.5-2cm,当腹主动脉管径扩张至其原始管径的1.5倍及以上时,就称为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常见于50岁以上人群,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6倍,且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不断升高(国外数据: 6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0.1%,大于70岁人群发病率为5%~10%)。随着动脉瘤逐渐扩大,动脉管壁逐渐变薄,动脉瘤破裂的风险便会逐渐增加,腹主动脉瘤一旦破裂,血液会大量流入腹腔,造成全身各脏器急性缺血,死亡率极高!!因此我们常把腹主动脉瘤比喻为“不定时炸弹”,不定时说的是动脉瘤破裂的时间无法预知,炸弹则说明其对生命的危害极大。

腹主动脉瘤示意图

腹主动脉瘤破裂发生几率与其直径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未经治疗的腹主动脉瘤5年内破裂率:瘤体直径小于4cm者为10%~15%,4-5cm者为20%,5-7cm者为33%,大于7cm者为75%~95%。可以看出,随着瘤体直径增大,破裂风险明显增加!因此早期进行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国际上以5cm作为动脉瘤治疗的指标。当我们发现动脉瘤直径到达5cm时就应积极治疗。

但是动脉瘤又是一种不易发现的疾病。动脉瘤及其增长的过程一般不引起任何明显的症状或者身体变化,只有少数患者会出现脐部周围的腹痛,大部分动脉瘤都是通过超声、CT检查或无意中触摸到腹部的搏动性肿块发现的,因此常常错失治疗时机,当出现腹痛等症状时,已经是动脉瘤破裂或是破裂的前兆,生存和救治几率大大下降。

腹主动脉瘤危害极大,早期发现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准确的测量腹主动脉瘤的最大直径,而且经济、无创伤,是目前腹主动脉瘤筛查的首选方法。建议65岁以上人群每年常规检查腹部血管超声筛查有无腹主动脉瘤,对于有腹主动脉瘤家族史的人群筛查年龄应提前至50-55岁。

除了定期筛查以外,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腹主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病、吸烟、高脂血症等等。高血压病患者如果长期血压控制不好,持续的高血压会冲击腹主动脉壁,容易诱发腹主动脉扩张,加快腹主动脉瘤发展的速度,因此,高血压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压,每日监测血压,如果是合并腹主动脉瘤的高血压病患者,更是要严格控制血压。吸烟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在腹主动脉瘤这里也是如此,烟雾中的成分会对动脉内膜造成严重损害,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壁薄弱,容易导致动脉瘤发病。及时戒烟,血管才能安全!

拒绝吸烟

腹主动脉瘤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办法,达到治疗标准均需外科手术治疗(万万不可听信各种缩小动脉瘤药物的广告宣传!!)。动脉瘤的传统治疗是开放手术,创伤大,恢复慢。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腹主动脉瘤的治疗也进入了微创时代。目前针对腹主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其原理是将带有不透血薄膜的覆膜支架释放到腹主动脉内,使血液完全在覆膜支架内流动,从而将血液和腹主动脉瘤分隔开,动脉瘤内没有了血液,也就大大降低了破裂的几率。EVAR手术只需要在两侧大腿进行穿刺,只有很小的穿刺切口,与传统手术相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不需要全身麻醉,也为身体基础差的高龄病人提供了治疗机会。

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原理

腹主动脉瘤虽然可怕,但是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可以有效预防其破裂,降低其对健康的危害的。重要的事情再多说一遍:腹主动脉瘤,早发现早治疗!

文案丨刘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 62/6646

美编丨谢文君 四川大学 8852/81-82

北京叔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