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交奇事:为了制糖技术,大唐狂揍印度?

 思明居士 2020-04-04

大唐外交一桩给力大事,正是“揍印度”: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大唐使节王玄策率团出使印度大陆的摩伽陀国,却正赶上摩伽陀国爆发叛乱,杀成一团的乱兵们,顺手抢了大唐使团的财物。这可把王玄策大人气得够呛,愤然率领使团自卫还击,不但把作乱的摩伽陀国王子抓了俘虏,斩杀了一万三千多乱兵,还抓了一万两千多俘虏回长安汇报工作。从此“天竺震惧”,一顿大扬国威。

外交奇事:为了制糖技术,大唐狂揍印度?

可问题来了,好端端的,王玄策大人跑到印度干啥去?其实,就为了“吃糖”——学习印度的制糖技术。

中国虽是糖果的故乡,但隋唐年间,印度制糖业早已跑在前头。产自印度的“石蜜”,自三国年间起,就是“中国贵之”,公认贵族享用的高档奢侈品,素来以产量稀少价格金贵著称。晋朝时就有特殊法令,只要有人能增产二升石蜜,就能获得十斛谷子的重赏。可重赏之下,制造“石蜜”的熬糖技术,当时依然可遇不可求。直到大唐年间,唐太宗咽着口水拿定了主意:天竺有,那就派王玄策去瞧瞧?然后就误打误撞,有了一桩中国古代外交史上空前的“揍印度”奇事。

外交奇事:为了制糖技术,大唐狂揍印度?

当然,缔造奇迹的王玄策,正事儿也没耽搁。随着“天竺震惧”,印度大陆先进的熬糖技术,陆陆续续传入大唐,并与中国本土蔗糖业完美对接,终于造就了中国古代蔗糖业的突飞猛进。从唐宋年间起,中国糖果的产量越来越高,质量也越发精美,明代时更出现了“黄泥水淋糖法”,使制糖的成本大大降低。糖果,不但从贵族的专享,变成了民间的美食,更随着陆海丝绸之路走出国门,畅销世界各地。

外交奇事:为了制糖技术,大唐狂揍印度?

直到鸦片战争前,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糖果出口国。1804年至1829年,中国仅输往美国一国的糖果,就从每年几百担暴涨到上万担。甚至“远如不列颠岛,亦有华糖踪迹”。与其说,是当年王玄策的愤然一击,换来了“熬糖法”这个吸金神器。不如说,是那时中国人开放学习的精神,造就了这青出于蓝的逆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