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从学习了中医,按照肖老师讲的“伤寒论特异性方证”,临床上遇到扁桃体化脓的患者,基本上都能用中药几付就解决了,而且不伤正气。 为了免去患者熬药的苦恼,我在临床上用的都是颗粒剂,用水冲服即可,很方便。现把方药及剂量范围列在下面,供各位同仁参考 组成 柴胡0.5-1.5g(5-15g饮片) 黄芩1-2g(10-20g饮片) 姜半夏0.5g(10g饮片) 党参2g(10g饮片)或者人参1g(5g饮片) 生姜0.5g(10g饮片) 炙甘草1g(5g饮片) 大枣2g (10g饮片) 桔梗1g(5g饮片) 生石膏0.5-1.5(60g-180g饮片) 射干1g(5g饮片) 连翘1g(10g饮片) 肖相如老师在讲伤寒时说小柴胡汤是一张治疗发热的千古名方。扁桃体位于颈部两侧,正是少阳经脉循行经过的部位,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出现的咽喉疼痛,又伴有发烧者,适宜用此方。 《伤寒论》第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肖相如老师的讲解 ▼ 第311条的病机是邪热客于咽喉,治宜清热解毒利咽,方用甘草汤或桔梗汤。甘草清热解毒利咽,桔梗辛开苦泄、宣肺散结、利咽止痛。上两方为治疗咽痛的祖方,后世治疗咽痛的方子多从此变化而来。 有时我会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加生石膏,以其甘寒,能清热生津。扁桃体淤血明显,但不能透达外出者加了射干。 《神农本草经》认为射干:“味苦,平。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 个别处方中加连翘是取其象,有痈肿恶疮淋巴结肿大而用之。 肖相如老师曾反复强调想学好《伤寒论》,就一定要熟练背诵条文。我按照他的话去做,临床收获颇丰。 正如上述医案中第3例,患者一说她发烧正值经期,我就想起《伤寒论》第144条: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用此方汤加减,果然一剂烧退。 我在临床治疗女性患者经期外感也基本都是以小柴胡汤为主。这也是肖相如老师讲课时传授的特异性方证之一,用在临床精准、高效、快捷,几乎是药到病除! 大柴胡汤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适用的患者体质是体型壮胖,嗜食肥甘厚味的,平时因饮食太过丰盛造成气机郁滞,中焦不通畅。 —6— 一个很关键的用药技巧 治扁桃体炎这个病,服中药的方法有讲究。 急性期一天2剂,饭后服用。如果感觉发热好转,就改为一天1剂,如果出现腹泻症状就调整柴胡、黄芩、生石膏的剂量。 本文开头第一例患者,没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没有按时服药。这样的患者我在临床见到很多,处理起来心里就没那么慌乱。 碰到服药后喊着无效要退钱的,我会先安抚患者,同时诊察患者服药后的状态,因为患者有时说他没好,并不代表没有疗效。 然后反思自己诊断开方用药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就追问患者是否遵从医嘱服药。 像急性扁桃体炎这类病症我治疗的比较得心应手了,心里就很有底气。一般情况下如果疗效没达到预期,几乎都是因为患者服药不当造成的。 细节决定成败。这个服药技巧希望大家注意。 —7— 感悟 我发现中医就是生活,有生活就有故事。平时我在医务室工作,与其他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一样,五味杂陈,油盐酱醋,锅碗瓢盆。 很多基层常见问题,用中医中药效果又快又好。但有时难免会遇到有的病人非得要求打点滴输液,他就认为这个快,苦口婆心地劝说也不管用。这就是我们基层医生的共同的现实写照吧。 其实医之活人,何分中西? 对于我们基层医生来说,哪种医疗技术能以最快的疗效、最安全、副作用最小,又花费最少治好患者的病,我们就用哪一种。 |
|
来自: liuqingxun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