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文启蒙读本》练习131-140

 MY明月修心 2020-04-05

【前言碎语】

注定,

今晚,

终有人,

无法团圆。

今晚没有诗词大会,

今晚没有月亮,

今晚清冷,

今晚……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春江花月夜 纯音乐 - 风华国韵

《文言文启蒙读本》练习131-140:
131、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pù,晒太阳),而鹬(yù,一种水鸟)啄其肉。蚌合而钳(qián,夹住)其喙(huì,嘴)。鹬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就)有死蚌。”蚌亦谓鹬日:“今日不出(指鹬的喙被夹住后拔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选自《战国策》)

【文言知识】

“不雨”的语法现象。现代汉语中是不能说“不雨”或“不雪”、“不草”的,因为副词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但文言中有时副词可直接修饰名词,如“不雨”,那么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为动词。“不雨”即不下雨;“不草”即不生长草。

【练习】

1.翻译: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2.填空:①不入虎穴,           ;②踏破铁鞋无觅处,           ;

③前怕狼,           ;④道高一尺,           。

3. 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吗?

4.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双方都不肯放过对方,渔夫发现了,就把他们—起捉走了。

2.①焉得虎子 ②得来全不费工夫 ③后怕虎 ④魔高一丈

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4. 做事要权衡得失,化解矛盾冲突,相互谦让。

译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伐燕,燕赵久相支,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思考】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个成语,单说“鹬蚌相争”也可以,它比喻双方争斗,结果两败俱伤,第三者获得了好处。

132、画龙点睛

张僧繇(yóu,南朝梁代人,画家)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日:“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yú),雷电破壁(击破墙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选自《水衡记》)

【文言知识】

状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状语是用来修饰动词谓语的,如“在路上拾到笔”,“在路上”作状语,修饰“拾到笔’’,而在文言中常写成  “得笔于路”,将“于路”置于“得笔”之后,这就是状语后置现象。上文“画四龙于壁”,“于壁”便是状语后置,翻译时应调整,置于“画四 龙”之前,意为在壁上画了四条龙。

【练习】

1.翻译: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2.成语填空:①一     莫展;②单枪     马;③心悦     服;④     口否认。

答案:

1.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张)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

2.①筹 ②匹 ③诚 ④矢

译文: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张)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思考】

成语“画龙点睛”,现比喻说话或作文,在关键处用一两句话点  明要旨,使全篇精警有神。

133、韩信钻裤裆

韩信者,汉之名将也。少时,好带刀剑。一日,出(路过)淮阴市中,遇无赖故(故意)辱之,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内心)怯耳。”又众(当众)辱之曰:“汝敢(不怕)死,拔剑刺我;不敢死,则出我袴(kù,两腿之间)下!”信熟思(仔细考虑)之,俯身匍匐,出袴下。一市人皆笑,以为怯。

(据《史记》改写)

【文言知识】

俯。“俯”与“仰”相对,俯指“低下(头)”或“弯下(身)”等。上文“俯身匍匐”,意为弯下身子趴在地上。成语“俯首听命”,意为低下头听从命令。“俯视”即向下看。

【练习】

1.汉初在刘邦手下有“三杰”,除了韩信外,另两人是     和     。

2.翻译:一市人皆笑,以为怯。

答案:

1.张良  萧何

2.在场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很胆小。

译文:

韩信是汉代的名将。韩信年少时,喜欢佩戴刀剑。有一天,韩信路过淮阴集市的时候遇到一个无赖故意侮辱他,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着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无赖又当众羞辱他说:“如果你不怕死,就拔剑刺死我;如果你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仔细思考之后,趴下身子从无赖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在场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很胆小。

【思考】

宋朝大文学家苏轼曾说过:凡是英雄豪杰,都有超人的气概。一般的人被侮辱时,便会拔出剑来跟对方拼斗,这算不了勇敢。真正勇敢的人,即使遇到突发的不幸,也不会惊慌;即使无缘无故的灾祸加到他们头上,也不会冲动。这才算得上英雄豪杰。韩信年轻时“钻裤裆”,这正说明他有远大志向,能忍得了一时的屈辱,具有英雄豪杰的气概。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韩信不愧为大丈夫。

134、李离自刑

李离者,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之理(司法长官)也。因过(误)听而处人以死。李离悔,自拘求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责下吏有罪,非所闻也。”辞不受令(不接受晋文公宽恕他的命令),遂拔剑自刎。

(据《史记》改写)

【文言知识】

……者,……也。这是文言中的习惯句式,表示肯定判断,相当于“是”。“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意为李离是晋文公的司法长官。又,“项羽者,楚人也”,意为项羽是楚国人。

【文化常识】

官与吏。“官”与“吏”常连用,即“官吏”,指做官的。但在不少情况下,“官”与“吏”是有区别的。“官”指由上级任命的“官员”,“吏”指下级职员。上文李离是“官”,而“吏”是指李离下属的职员。

【练习】

1.解释:①臣     ;②责     ;③辞     ;④自刎     。

2.翻译:非所闻也。

答案:

1.①我,李离自称 ②责备 ③推辞,拒绝 ④自杀

2.这是没有听说过的。

译文:

李离,是晋文公的司法官。他误听案情而错杀了人李离懊悔,把自己关押起来并定了死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之分,处罚有轻重之分。下级官吏有错,不是你的过错。”李离说:“我担任的官职是长官,也不让位给下级官吏;享受俸禄多,也不和下属平分利益。现在我错误地听从了下级汇报而错杀了人,却把罪附着到下级官吏身上,这是没有听说过的。”他推辞而不接受命令。于是他用剑自杀而死。

【思考】

做事要负责任,犯了错误不该推卸责任。

要勇于承担责任。作为司法官,李离因为听信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杀错了人,他认为“失死则死”,于是坚持自杀。

135、二鹊救友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渐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guàn,鸟类的一种)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zā,圈),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大概)二鹊招鹳援友也。

(据《虞初新志》改写)

【文言知识】

名词作动词用。上文“鹊巢其上”中的“巢”、“孵卵将雏”中的“雏”、“二鹊尾其后”的“尾”,都是名词,但在句中它们都作动词用,解释为“筑巢”、“孵出小鸟”、“跟在后面”。这种现象属文言中的词性活用。

【练习】

1.解释:①徊     ;②已     ;③集     ;

④状     ;⑤未几     ;⑥喧     。

2.翻译:①似允所请。

②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3.从这则小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

1.①徘徊,绕圈子 ②停 ③栖 ④…的样子 ⑤不多时 ⑥大声鸣叫

2.①好像有什么事要说。②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鹤)致谢。

3.示例一:遇到困难时,需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示例二:遇到困难,别人帮助了你,要懂得感恩。

示例三:遇到困难时,要懂得寻求他人帮助。

译文:

在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棵古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马上就要孵出小喜鹊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来回地飞,不停地鸣叫。很快,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忽然有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然后便飞走了。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在它后面。其他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什么事要说。鹳再次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三圈,就俯身向喜鹊的窝冲(下来),叼出一条赤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飞舞起来,好像在庆祝,并且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做援兵的。

136、道士救虎


一夕,山洪大发,漂室庐。人骑木乘(登上)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道士具大舟,躬蓑笠(亲自穿了蓑衣戴了竹笠),立水浒,督善水者以绳俟(Sì,等候),见人至即投木、索(绳子)引之,所存活者甚众。平旦(天亮),有兽身没(沉)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日:“是亦有生命,必速救之。”舟者移船往,以木引之上,乃(原来是)虎也。初昏昏然坐而舐其毛,后则瞠目视道士,跃而攫之仆地。舟人奔救,道士虽不死而重伤焉。

(据《郁离子》改写)

【文言知识】

具。文言中的“具”多作“备”、“准备”、“备办”等用。上文“道士具大舟”中的“具”,指“准备”,意为道士准备了大船(救落水的人)。又,“故人具鸡黍”,意为老朋友为我准备了鸡与饭;“具笔墨,即书”,意为准备好了笔与墨,立刻书写。

【文化常识】

中国有“三教”——道教、佛教与儒教。道教徒叫“道士”;佛教徒男的叫“僧”(俗称“和尚”),女的叫“尼”(俗称“尼姑”);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称“士”或“士人”。

【练习】

1.解释:①水浒     ;②以     ;③引     ;

④舐     ;⑤瞠     ;⑥攫     。

2.翻译:所存活者甚众。

答案:

1.①水边 ②用 ③拉 ④舔 ⑤瞪眼 ⑥抓

2.所以救活的人很多。

译文:

一天傍晚,山上发了洪水,水上漂着房屋,水充满了整个山溪,顺着溪水向下流去。人们骑着树木登上屋顶,大声求救人的声音接连不断。(有一个)道士准备了一艘大船,亲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站在水边,督促善于游泳的人(拿着)绳索等候在岸边。(如果)有人漂下来,便立即投去木头、绳索,把他拉上岸。所以救活的人很多。第二天清早,有一只野兽被冲来,躯体淹没在波涛中,把头伸出水面左右盼望,好像在向人求救的样子。道士说:“这也是有生命的东西,一定要赶快救它!”驾船的人听从他的话去救。用木头把它拉上船,原来是一只老虎。开始时,它有点迷迷糊糊,坐着舔身上的毛。等船一到岸,它就瞪着眼睛看着道士,跳上去把道士抓倒在地。乘船的人一齐涌上去救,道士虽然没有被咬死,却受了重伤。

【思考】

文中说的“道士”,他救了落水的老虎,结果差点儿反被老虎吃掉。他多么像明朝人马中锡在《中山狼传》中描写的东郭先生,又多么像《克雷诺夫寓言》中《农夫与蛇》中的农夫。坏人总是坏人,他们的本性难改,你轻易同情他们,结果往往害了自己,鳄鱼的眼泪是不能相信的!

137、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今四川眉山县)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ǎo,年老的妇女),方磨铁杵(chǔ,铁制的棒槌)。白怪而问之,媪曰:“欲作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夫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据《方舆胜览》改写)

【文言知识】

得。“得”在文言中除了作“得到”、“获得”解释外,常作“能”用。 上文“得乎”,意为“能吗”、“行吗”。又,“不得安宁”,即不能安宁;“安得丰衣足食”,意为怎么能丰衣足食;“末得见面”,即未能见面。

【文化常识】

    李太白即唐朝著名诗人李白。他的名是白,字是太白。古人出生后 父母或长辈、亲友即给他取名,便有了姓名。那么“字”是怎么回事呢?男孩到20岁,女孩到15岁,在家族中要举行一个成人典礼,束发,男的 加冠,女的加笄(jí,束发用的簪子),由长辈给他们取一个“字”,俗称“表字”。如李白,取字太白;杜甫,取字子美;柳宗元,取字子厚。

【练习】

1.解释:①去     ;②方     。

2.翻译:①白怪而问之;②太白感其意。

3.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

1.①离开 ②正在

2.①李白感到奇怪便问老妇人。②李白被她的精神所感动。

3.功夫不负有心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够成功。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相传李白当时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学业就离开了。经过小溪时遇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对此感到奇怪就问她,老妇人说:“我想要磨一根针。”李白说:“铁杵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妇人说:“只要功夫深,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被她的精神所感动,转身回到学校完成学业。老妇人说自己姓武,直到今天小溪的旁边依然有一块岩石叫武氏岩。

【思考】

只要有恒心与毅力,目标一定能达到。

138、哑孝子


崔长生,生而哑,性至孝,人呼“哑孝子”。孝子既哑,左手复挛(luán,蜷曲不能伸直),佣工(给人做雇工)养其父母,出入必请安。后淮、徐(古地名,均在今江苏长江以北)大饥,孝子行乞于乡,人悯(同情)之,遗(wèi)以糟糠(此指吃剩的食物),受而纳诸(之于)箪(dān,竹篮),自掘野草以食。归则扶其跛父病母于茅檐下,尽倾箪中物,敬父母食,父母赖以活。一日,途见故纸,中有遗金(银子),守待失者而不得。月余,未见有求者,乃易(以金换得)猪饲之。猪蕃息(繁殖),遂为父母备棺。孝子待人,诚而信。父母先后卒,哭之恸,棺葬于野,后不知孝子所终(到哪里去了)。

(据《虞初新志》改写)

【文言知识

1.遗。

“遗”有两个读音、两种解释。上文“遗以糟糠”中的“遗”,读wèi,解释为“给”、“赠给”,意为乡人送给他吃剩的食物。“中有遗金”中的“遗”,读yí,解释为“遗失”、“遗留”,意为旧纸包里有丢失的银子。

2.饥。

文言中的“饥”,多指“灾荒”、“荒年”。上文“淮、徐大饥”,意为淮、徐地区大灾荒。

【练习】

1.解释:①纳     ;②跛     ;③赖     ;④卒     ;⑤恸     。

2.翻译:诚而信。

答案:

1.①放 ②腿瘸 ③依靠 ④死亡 ⑤悲痛

2.诚实而且守信用。

译文

崔长生,生下来就是哑,品行很孝顺乡里人称赞他为哑孝子”。他不仅天生喑哑,而且左手蜷曲,靠做佣工来养活父母,出门、回家一定会想父母问候。后来乡里发生了一次大饥荒,他在外行乞,别人怜悯他,就给他糟糠,他收下后把它们放到食具中留着,自己反而去挖掘野草来吃回到家中后,就把他的残疾的父亲和生病的老母扶到茅檐下,倒出食具中的食物孝敬父母,父母完全依靠这些食物维持生存。一天,他在路上看见了一堆废纸,(发现)里面有别人遗失的财物,他就在那里等候失主,却没等到失主。一个月以后,(仍然)没有等到来领取的人,他就用钱买了一头猪饲养猪下仔后,于是就给父母准备棺材。他待人诚实守信,父母先后去世,他伤心地大哭,用棺材把他们葬在了荒山,后来不知道哑孝子到哪里去了。

【思考】

孝顺父母的人,别人都尊敬他;不孝顺父母的人,纵然腰缠万贯,别人也金蔑视他。

139、越人溺鼠

鼠好夜窃粟。越人置粟于盎(àng,缸、甏之类的盛器),鼠恣啮,且呼群类入焉。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人教以术(方法),乃以糠易粟,浮水面。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据《燕书》 改写)

【文言知识】

1.且。

上文有两个“且”,“且呼群类入焉”中的“且”,解释为“而 且”;“粟且尽”中的“且”,解释为“将”。

2.然。

它用在形容词的后面,相当于“……的样子”。上文“欣 欣然”,意为兴高采烈的样子。又,“贸贸然”,意为冒冒失失的样子; “悠然”,意为悠闲的样子;“毅然”,意为下定决心的样子。

【练习】

1.解释:①恣     ;②啮     ;③是     ;④成     。

2.翻译:乃以糠易粟。

答案:

1.①放肆 ②咬,吃 ③这 ④都

2.便用糠调换谷子。

译文:

老鼠喜欢夜间偷吃粮食。有个越国人把粮食装入腹大口小的容器里,任凭老鼠去吃,从来不去管它。老鼠呼唤它的同伙跳进盎里,必定要饱餐一顿才肯回去。到了月底,粮食已经不多了,主人十分担心,有一个人告诉他一个办法,于是他就把容器里的粮食倒干净,换上水,然后用一层糠皮浮盖在水面上。到了晚上,老鼠又来了,(他们)高兴地跳进去,结果全部被淹死。

寓意

这则故事虽然很简单,但却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付一些类似于老鼠之类的动物,不要担心老鼠的为非作歹,关键要注意处理好细节上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诱鼠,让其自以为是,令其自取灭亡。

道理

老鼠角度思考——告诉我们无限贪欲最终没有好下场的道理;

越人角度思考——告诉我们聪明人总能够善于利用对方的弱点制服对手。

老鼠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鼠的贪婪与愚蠢。

俗话说,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坏人无论多狡猾,终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140、林逋养鹤


宋人林逋(bū),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林逋常泛舟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小童仆)应门(开门)延客坐,即开笼纵鹤。俄顷(一会儿)逋必棹(zhào,划)小船而归。盖(原来)逋以鹤飞为验(凭证)也。

(据《梦溪笔谈》改写)

【文言知识】

霄与宵。“霄”与“宵”均读xiāo,但含义不同。“霄”指天空,如上文所说的“云霄”。又,成语“九霄之外”。“宵”指夜,如“元宵”(正月十五的夜晚)。

【文化常识】

隐居。古代文入学士,有的终身隐居,有的某一段时间隐居。所谓“隐居”,是指不做官或不参与政治活动。文入学士隐居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真隐居,或遇到挫折,或看破红尘,或不肯同流合污;有的是假隐居,即在家等待时机,最终还是要入世做官的。

练习】

1.解释:①畜     ;②纵     ;③延     。

2.翻译:林逋常泛舟游西湖诸寺。

答案:

1.①养 ②放 ③请

2.林逋经常划船游湖边上各寺庙。

译文:

林逋隐居住在杭州的一座孤山中,曾经饲养过两仙鹤。放出它们后,它们在云霄中飞翔,盘旋许久后,再进入笼子里。林逋常常划着小船游览西湖周围的众多寺庙。(如果)有客人来到林逋的住所,就会有一个小童仆出来,开门迎接客人坐下,接着把笼子打开把鹤放出去。一会儿,林逋必定会划小船回来。原来他经常以鹤飞在空中盘旋作为(有客人来的)验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加油、努力
长按关注我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