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昵称36592375 2020-04-06

纹样及边饰是组构成图案的基础要素。石窟内各部位的装饰,各有纹样类属范围,因此,解析各种纹样的渊源、发展、演变,是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北朝纹样主要有莲荷纹、忍冬纹、几何纹、云气纹、龟甲忍冬套联纹、鳞甲纹、缠枝花草纹、祥禽瑞兽纹、天宫栏墙纹等十多种。

莲花纹

亦称莲荷纹,是佛国净土的象征。公元前建造的印度桑奇大塔塔门上即雕饰有精美的莲花。公元3世纪的犍陀罗佛陀造像上常见雕刻有莲花座。莲花也是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春秋时期郑国曾把莲花铸造在青铜器上,战国时期陶豆上有彩绘莲花,到汉代是宫殿建筑内部装饰的主要纹样之一。随着佛教东传,莲花纹样被广泛绘饰。敦煌北朝的莲荷纹基本是两种,即表现为俯视的正圆形与侧视的椭圆形。正圆形莲花主要绘在藻井、平棊的方井中;椭圆形莲花多与忍冬纹组合,绘于窟顶人字坡和佛龛楣饰上。

▼1-8-1 单叶忍冬波状连续纹

忍冬纹饰叶片纤细,每叶四裂,两色相间涂饰,力求新意。北魏 莫高窟251窟 北壁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1-8-2 单叶忍冬波状连续纹 ▲

单元纹样是忍冬叶形,叶片分四裂、三裂,相间连续排列。青绿、赭绿、淡红等颜色亦相间迭晕涂饰,呈现节奏韵律变化。白线有“点睛”的作用。北魏—西魏 莫高窟435窟 窟顶

忍冬纹

是一种由多裂叶片组成的植物纹样,源自西亚,约在公元2至3世纪经印度、中亚流入西域,4至5世纪随佛教东传,传入中国内陆,日渐成为普遍流行的一种装饰纹样。在建筑、绘画、雕刻、金银器、刺绣等历史文物上都可见到。至今在新疆的哈萨克、维吾尔诸少数民族的地毯、衣帽装饰上还在使用。忍冬纹样流布甚广,横跨亚欧,在中国延续一千多年,其命名可能是因为纹样颇似忍冬藤,即金银花。研究者对忍冬纹样的自然原形提出多种议论:有棕榈叶、椰枣叶、葡萄叶、掌状莲花、莨苕叶等说。还有的认为是由埃及莲花纹、希腊棕榈纹、莨茹忍冬纹演变来的。在印度阿育王时期雕造的公牛石柱柱头、座板上有两种纹样,被认为是忍冬纹与棕榈叶纹。而这些都与敦煌北朝石窟图案中的忍冬纹相差遥远。由此可见,不同的植物纹样是各有系谱的。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1-8-4 双叶忍冬波状连续纹

忍冬纹叶片肥大,叶片少,叶裂浅,反向对称排列。颜色迭晕清晰。西魏 莫高窟288窟 北壁

1-8-3 双叶忍冬波状连续纹 ▼

双叶忍冬纹两叶反向相附于波状茎上,形成茎两侧叶片相背而存。叶间空处随意填充小花。淡赭色为茎,绿、褐色为纹。波状起伏,呈现出简洁明快节奏动感。北魏 莫高窟251窟 北壁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敦煌石窟的忍冬纹源自西域,同时也受中原的影响,而重要的是它有鲜明淳朴的个性形象。纹样的原形是一个三裂或四裂叶片组成的如同侧视的叶形,这与犍陀罗雕刻上所见的忍冬纹是相同的。在敦煌石窟装饰中,有单独适合纹和带状连续纹两类。单独适合纹样多是与莲荷纹相组合,装饰于某一特定的空间,随形而变。带状连续纹结构多样,有单叶波状、双叶波状、双叶交茎套联、茎蔓分枝单叶回卷、茎蔓分枝双叶回卷、四出忍冬、禽鸟忍冬等多种边饰。其中的茎蔓分枝单叶回卷忍冬边饰,与大英博物馆收藏的犍陀罗涅槃图中雕刻在棺床边缘上的忍冬纹完全一样。双叶桃形忍冬纹在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壁画中有绘制,以及藏于意大利国家博物馆的陶器上的桃形纹都很相似。从这里可以看到敦煌北魏时期的桃形双叶忍冬纹与西方桃形棕榈叶纹的演变关系。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1-8-5 多裂单叶忍冬波状连续纹 ▲

由多裂叶片合成的忍冬纹,叶裂深及茎部,这种新纹样虽不同于北魏时期的忍冬叶纹,但其结构仍归属单叶波状连续纹类。绘制较简洁,素地,黑线勾纹。有雕刻装饰之美。北周 莫高窟428窟 窟顶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1-8-6 双叶忍冬交茎套联连续纹 ▲

忍冬纹叶片细长,双茎相对回旋套勾,形成桃形连续纹。以蓝色涂地,黑褐色勾画纹饰,色彩鲜明,具有浓郁的西亚风格。北周 莫高窟428窟 窟顶

1-8-7 双叶忍冬交茎套联连续纹 ▼

忍冬纹以土红色涂地,黑与粉绿色勾画纹饰,白线勾茎。色彩对比鲜明,至今亮丽如新。北周 莫高窟428窟 窟顶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在敦煌单叶波状忍冬纹类型中有一种式样,是在每片忍冬叶纹的背后加画数条并行线,使之如同多层叶片重迭,颇有凹凸感。它与新疆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同类忍冬纹完全一样,无疑是以其为样本的。四叶连锁忍冬纹、四出忍冬纹在山西大同云冈、河南洛阳龙门、巩县等石窟中都有相同或近似的纹样,只是敦煌以西的石窟中忍冬纹形体肥大,纹饰遍布满地,且有凹凸之感;敦煌以东的石窟中忍冬纹形体略显纤秀,装饰华丽。而敦煌石窟中的忍冬纹造型简洁鲜明,形象淳朴。多以土红色为地,石绿、白、黑(变色)为纹。色调热烈,对比鲜明,装饰感强,这是与别处所不同的。

几何纹

几何纹在五千年前的彩陶上已经运用成熟。考古出土的汉代五彩织锦、菱纹绮,说明两千年前中国丝织物上的几何纹图案工艺已经相当复杂精致了。在佛教艺术中,印度珀鲁特大塔出土的公元前2世纪石雕波斯匿王礼佛图中,柱头上刻有“米”字形四方连续纹样。在犍陀罗雕刻上可以看到多种斜方格纹,巴基斯坦叉始罗博物馆藏的佛座上雕有斜方格纹,格内为四叶纹,非常美观。印度加尔各答博物馆藏的帝释天拜访佛陀佛座上刻方格纹,方格内刻对角线,使之成为四个三角形相拼合,变化巧妙。这种组构法与敦煌北朝几何纹完全相同,只是敦煌更具丰富的色彩形象。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1-8-8 黑蓝色方格

网状连续纹以黑、蓝两色在方格内从左向右斜向相间填色,图形出现变化。黑、蓝、白三色组合,格调爽朗清新。西魏 莫高窟288窟 窟顶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1-8-9 小花斜方格连续纹 ▲

竖线与横线交织成方格网状,格内填色形成左右斜向交叉,组成大斜方格,格中饰一小花。北魏 莫高窟257窟 窟顶

1-8-10 小花斜方格连续纹 ▼

方格构架呈网状,填色位置出现变化,大斜方格内画各样小花。这里表现出“数”的规律性变化。北魏—西魏 莫高窟435窟 窟顶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1-8-11 点线菱形连续纹 ▼

纹饰以土红色涂地,以白色点线斜向交叉成菱形网状。交叉点上涂以黑色圆点,菱格内涂以蓝色圆点。纹样全以色点构成,造型简洁,朴实无华。北魏—西魏 莫高窟435窟 窟顶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1-8-12 双线方格连续纹菩萨座

纹样以四条垂直线与四条横线相交,组成大方格形,向四方连续。大方格内画“十”字花,大方格四角为斜向小方格,是编织纹饰之一种。单色相间填色。北凉 莫高窟275窟 西壁

使用装饰几何纹最多的是新疆龟兹槃窟,几乎是遍布全窟,但是敦煌绘在佛涅槃像棺床沿和壁上的斜方格纹边饰,却和犍陀罗雕刻佛座上的纹样非常相似。而这种严格而复杂的几何纹边饰,在龟兹石窟中却为数不多。非常清楚,敦煌北朝的几何纹是仿效犍陀罗样式的。在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石窟中则没有几何纹。

敦煌北朝图案中的几何纹不仅丰富,而且保存完好。主要绘在中心塔柱窟内,与忍冬纹、云气纹组合装饰于窟顶藻井、平棊和四壁的带状边饰。依其结构,可分为方格纹、斜方格纹、单线菱形纹、复线菱形纹、点线菱形纹等。每种几何纹样,由于格内填色的方位不同及“数”的变化,又可产生出多种不同的形式。几何纹中除去点线菱形纹外,均为满地纹,不露空地,多以青、绿、黑褐(变色)为纹,间有淡赭、淡红,朴实无华。随着中心塔柱窟形的解体,几何纹也就消失了。

云气纹

中国特有的传统纹样。云气是一种自然现象,流动不息,变化莫测。它不同于忍冬纹、几何纹有其具体固定的形象,只有动势的感觉。先人以非凡的想象力设计了用连续回转的弧线表现风云气流的动感,既有形象特征,又有韵律。云气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多与仙人、龙密切相联,如仙人驾云升天,龙行云布雨等,因而云气也就成为吉祥的征兆,并用于装饰上。考古出土的战国漆器,汉代石雕砖刻,魏晋墓室壁画都可见到线条流畅的云气纹饰。东汉皇戚大将军梁冀的府第、北魏胡太后建造的永宁寺南门重楼均画有“云气仙灵”。可是在全国现存北朝石窟装饰图案中云气纹并不很多,除敦煌石窟外,只有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新疆龟兹石窟有少量绘制。

1-8-13 汉代画像石上的云气纹 ▼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1-8-14 云气纹 ▼ 北魏 莫高窟254窟 北壁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1-8-15 龟甲忍冬套联连续纹◄

纹饰构架是一近似龟甲形的长八边形,与两条一分一合的波状点线相套迭,内画忍冬纹。北魏—西魏 莫高窟248窟 窟顶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1-8-16 网状雀尾花连续纹 ►

纹饰涂土红色地,以白色点线组成波形网格,网眼内画一如同雀尾的花饰,华丽美观。其结构体系与点线菱形纹属同一类型。北魏 莫高窟257窟 窟顶

敦煌北朝石窟绘制的云气纹比较简略,它的基本造型是“S”形连续纹,运笔又有几分随意,在带状土红色地上用白色粗笔弯曲回转疾速画去,如飞龙腾跃,地蛇蜿蜒,气势贯通。边饰上的云气纹或首尾相接反复连续,或两行并列,空间处加点几颗小圆点,示意星辰。这些小圆点与运笔的随意性又为整齐划一的云气纹增强了节奏感。云气纹鲜明的色彩形象,与多姿的忍冬纹、华丽的几何纹组合,相互映衬。在敦煌主要绘于北朝中心塔柱窟的窟顶平棊和壁上边饰中。

龟甲忍冬套联纹

是一种呈六边形的缠枝与忍冬纹、波状宽线套联的纹样,近似龟甲,敦煌石窟中仅有两窟绘制这种纹样,即北魏早期的第259窟和晚期的第248窟。另外,在石窟区出土的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佛说法图刺绣残片上,也绣有龟甲忍冬套联纹。各地发现的纹样基本结构是龟甲形或近似龟甲形的环状缠枝与忍冬纹套联,有的穿插动物形象。壁画、刺绣、漆棺画上的龟甲形均用白色点线组成,结构属同一类型,纹样、用色均具西域特点。相比之下,西域和中原雕饰绘制的纹样繁缛华丽,而敦煌石窟的纹样已被简化。北朝石窟中的各种纹样边饰都是组合用作装饰的,在组合中,龟甲忍冬套联纹那直线与弧线繁缛的套联形式,与只有单一直线的几何纹、单一弧线的忍冬纹和云气纹,结合得并不那么和谐。从图案构成的变化与统一法则来看,繁缛与简洁形象个性的差异仍是不可忽视的。龟甲忍冬套联纹虽然新颖而华美,却没能在敦煌石窟中广泛发展。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1-8-17 缠枝花草纹 ►

缠枝作波状回卷,枝头生出大花朵,缠枝分叉处的花形以扇形圆点点出。示意支撑檐枋的立柱。北魏—西魏 莫高窟248窟 南壁

缠枝花草纹

单元花形如展开的折扇,花絮呈放射状,以波状缠枝串联,缠枝满布小叶。图案饰土红色地,用白、绿、黑褐勾画,华丽美观。此纹样绘于北魏晚期的第248窟窟顶人字坡檐枋两端壁面上,是一条通高近2米的边饰,示意支撑檐枋的立柱。这种纹样来自西域,与新疆龟兹石窟所绘同类纹样基本相同,绘制精细,结构紧密,整体感强。装饰之处都是石窟重要的部位,说明在画工心目中,这是一种华美新颖的纹样。然而这种华美的纹样却未广泛采用,由于此时的石窟图案纹样已形成定式,迟迟晚来的新纹样虽然华美,仍难免遭到排斥。而这正是宗教艺术特有的墨守成规的顽固性。

1-8-18 忍冬莲花禽鸟纹边饰 ▼

边饰中绘有莲花、鸽子、摩尼宝,表现了当时佛教徒向往自然的心境。纹样与同期的人字坡纹样相同。北周 莫高窟296窟 藻井外南侧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祥禽瑞兽纹

北朝图案中的禽兽纹样有龙、凤、猴、鹿、孔雀、鹦鹉、长尾鸟等。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这些动物多与神仙灵异思想有关,并赋予它们吉庆祥瑞的寓意。大则雕饰于宫室殿堂建筑,小则装饰于日用器物。新疆龟兹石窟壁画中的禽兽动物形象更为丰富,而且生动传神。在印度桑奇大塔围栏上也雕有象、牛、马、鹿、狮、孔雀、龙等动物。印度桑奇大塔、阿旃陀石窟和新疆龟兹石窟的动物形象都从属于佛经故事画的内容,而敦煌北朝图案中的动物纹样则是属于仿中国殿堂建筑的装饰,绘在平棊、人字坡、藻井、龛楣上。在诸多动物纹样中,除龙、凤外,其余皆是依照西域纹样绘制的,形象依然保持西域的风韵。纹样组合谐调统一。

1-8-21 千佛与天宫平台栏墙纹

画在人字坡下的天宫平台栏墙纹,呈菱形凹凸状。栏墙下,千佛一面,整齐划一,亦如图案。以红、青绿、黑、灰四色,横向连续反复涂饰,形成竖行斜向错格排列,使千佛的形象变幻多端,望之令人目眩。北魏—西魏 莫高窟431窟 北壁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1-8-19 天宫伎乐平台栏墙纹 ▲

天宫平台栏墙纹,呈凹凸状,以青、绿、黑、灰四色,横向连续涂饰,整齐划一,亦如图案。伎乐肤色为紫灰、黑褐,色调灰暗凝重。西魏 莫高窟249窟 南壁

天宫栏墙纹

是一种仿建筑纹样,绘于窟内四壁上部,呈凹凸状绕窟一周,栏墙内有伎乐天人。其渊源在印度,敦煌石窟是直接模仿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的样式绘制的,为了使栏墙适应当地人视觉的习惯,敦煌画工依据自己熟悉的物象,把具有立体透空感的西域栏墙,改绘为条砖、方砖迭砌的平面栏墙。栏墙下有挑梁、三角形牙子,下边还增加了垂帐。北周以后,伎乐天人变为一长列的伎乐飞天,凹凸状栏墙也变为一长条立方体形连续纹,失去了原有的建筑性质,成为纯粹的装饰纹样了。栏墙边饰绘制的形象虽然是建筑,但它遵循的是图案制作法则,纹样呈现统一、重复、连续、节奏、韵律感,构成一种特殊的边饰,在石窟整体装饰中,起分界、连接的作用。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1-8-20 天宫平台栏墙纹 ►

这是栏墙纹的细部,每块栏墙面均绘有草花纹饰。栏墙下打结的蓝色垂幔,显然源自现实生活。北周 莫高窟296窟 南壁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1-8-22 飞天与天宫平台栏墙纹 ▼

天宫平台栏墙纹,以构成的形式简化为方块连续纹,方块中画卷丝状小圆花,下有承托栏墙的牙子和帷帐,上部是一列舞姿翩翩的散花飞天。栏墙纹的仿建筑性已逐渐消失。北周 莫高窟297窟 南壁

边饰:开启北朝图案之门的钥匙

2-1-1 隋莫高窟420窟内景 ◄

窟顶藻井绘三兔莲花翼兽纹,四坡绘法华经变。西壁开双层龛,饰有火焰化生龛楣,佛及菩萨饰有背光。

(来源: 儒释道手札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