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最具有哲理的一首诗,读来令人感慨万千,读懂了什么都明白了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09

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冬,苏辙送别哥哥苏轼到郑县,也就是今天的郑州,然后他一个人独自回到京城,还特意写了一首诗《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哥哥,这让苏轼很是感动,随后他又回赠了一首《和子由渑池怀旧》,两首诗都是经典名篇,而且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兄弟感情深厚,彼此都牵挂着对方,可以说是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使是亲兄弟那也是会出现纷争,会产生矛盾,可是两个人一直真诚相待,很是令人感动。

苏轼作为哥哥一直关心弟弟,而苏辙也是始终鼓励哥哥,这样的一种情感也最能够打动我们,而苏轼在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中,更是表现出了独特的才情,还有对于人生的看法,更多的还是在安慰弟弟,正是这样的一种情感经历,还有他对于人生的解读,使得这首诗处处充满了诗意,另外里面的哲理同样很是深刻,所以读这样的作品,只要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意思,那对于自己一定是会有帮助。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代: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的一生颠沛流离,但是幸好还有一个弟弟一直鼓励他,给予了他无限的温暖,这也是最让苏轼感动的一个地方,即使是身处逆境,两个人依旧是相互关怀,彼此鼓励对方,那在这首诗中,苏轼把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全部融入进了作品中,从而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哲理。

宋诗与唐诗的区别,其实就是哲理,宋诗始终是侧重于哲理,唐诗则是比较抒情,苏轼作为那个时代的文坛大家,每一首诗都别具一格,写得也是极为深刻,尤其是像我们这些普通人,只要有苏轼身上的那种坚强,相信无论是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下,那也是能够勇敢地去面对一切。

首联一开篇便是充满了哲理,写得也是极为深刻,这样的一种描写方式,立马也是突出了这首诗的主题,“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的一生到处奔波,每个人都是一样,我们这样奔波像什么呢?那应该是像飞鸿踏在雪上,留下了许多的印痕。

颔联写得就更加深刻,也令这首诗更具有张力,“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痕迹,但是它转眼又远走高飞,不可能会记得留下的痕迹在什么地方。苏轼在这里正是告诉了人们,生活中会遇到无数的挫折,但是一切都会过去,总有一天会渡过难关。

颈联又是回想了当年两人在寺庙里借宿时的情形,于是在这两句中又有着淡淡的忧愁,“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当年那位老僧已经逝世了,骨灰也安放在了刚刚新建修成的小塔里,当时我们在那墙壁上题写的诗句,已经不在了,毕竟时间太过于久远了,那堵墙已经倒塌了,所以现在再也看不到诗句了。

尾联再次回想了两人当年去应试的情形,写得就更加的深情,“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是否还记得当年我们一起赶考时的艰辛?由于路途遥远,人困马乏,连那头腿有毛病的驴都受不了了。

苏轼在这首诗中先是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同时又是安慰了弟弟,另外又是以一种极为深情的口吻回想了当年两人从四川出来赶考时的情形,当时两人跟随父亲苏洵从四川出门,一路上很艰辛,路过渑池时借宿在一家寺庙里,两个人当年在墙壁上题写了诗句,可是时间太过久远了,那里的老僧也已经逝世了,早已是物是人非,这让苏轼很是感慨,于是在这首诗中告诉了弟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