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小说研究•重点文章推介】张同胜|作为方法的方音——以“面如重枣”中“重”的读音为中心

 星河岁月 2020-04-07

作为方法的方音

——以“面如重枣”中“重”的读音为中心

                              张同胜

        张同胜,文学博士,兰州大学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主要兼职: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甘肃省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已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持和完成省部级学术课题9项,在研2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3项。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伦理诗学中的民族性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7XJA751004)。

内容简介:

        音景又作声景或声境,是声音景观、声音风景或声音背景的简称。音景不仅仅是背景,它实际上参与意义的生成和生产。文学世界中的音景尤其是其中的方音,一般可以作为解决问题、还原真相之方法。古代中国白话长篇小说保留了时间长河中的音景,其中一道风景为异字记音,因此,以方音作为方法,不失为一种解决明清小说文本中相关困惑之策略。

        在《三国志演义》中,关羽“面如重枣”中的“重”应该读作chóng,还是读作zhòng?其实,这两种读音,无论读作什么,意义都不通。

        追根溯源,在现存的绝大多数元杂剧三国戏中,关羽是“面如挣枣红”。由此可知,长篇白话叙事小说中关羽的“面如重枣”,来自于蒙元杂剧“面如挣枣红”或“面如挣枣”。而“挣枣”又写作“蒸枣”,从而“重枣”、“挣枣”、“蒸枣”都是“zhēng zǎo”的同音异字写法,因此“重枣”之“重”应该读作“zhēng”。以上试图解决关羽“面如重枣”中“重”的读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还原文学音景中的方音事实。

        方音一旦转换成文字,音声便不在场。甲骨文是象形方块字,是图画文字。但是,自从西周出现形声字以来,汉语言文字便既是表意的文字,又是表音的语言。汉语言与以表音的字母文字不完全相同,后者为听觉语言,而西周以来的汉语言却是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的杂合。明清长篇白话章回小说从勾栏瓦舍中说书即“说—听”这种声音结构或听觉机制系统而来,自然就保存了若干民间口语中的方音。还有一些文人模仿或记录了乡土方音,他们面对方言俗语或土语土话中的一些语音有时候找不到一个贴切的字词来记音,于是只好以别字替代,这些借字或记音字显而易见是不完全一致的。这种方式所编创的小说称之为方音小说或方言小说。

        在方言小说里,一种情况是“方言里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只有声音写不出字体的,即使写出也全无意义的”;另一种情况是方言中的记音字现象。记音字,即借字,它是同词异形,采用谐音字,这一用字现象在方言小说里较为普遍。方音的文字记录,具有同音无定字、一字多形、没有统一书写形式等特点。在古代白话文学作品中,“音无定字”这一现象颇为普遍,从而如果从方法论的角度来探析其间的疑惑,往往能够解决一些悬而难解的问题。

        方音现象,在白话文学作品中具有普遍性,而同音异字现象或记音字现象又是民间或市民小说文本中难以回避的事实,从而方音可以成为一种方法。其实,不惟古代中国文学中存在着方音叙事的问题,在中国晚清、近现当代方言小说中,亦存在着本文所论述的同音异字写法的问题,从而该问题便具有类型学的通性意义。

编审:王    萍    胡学文

编辑:车军伟    卜小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