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1. 当教学回归线下

 丨农夫先生丨 2020-04-07
2020年,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春季学期的教学节奏。面对加长版寒假,很多中小学校将线下教学转移到线上,利用空中课堂、慕课、微信等网络平台,开启线上学习模式。粗略统计各地的情况,线上学习大多选择了新学期内容的预习指导。自学教材,配合观看平台提供的微视频资源,辅以课堂练习,是线上学习的常用形式。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步好转,各地即将迎来春季复学。师生陆续返校,教学开始回归线下。对于一定数量的线上预习课程,如何组织线下教学呢?笔者以小学数学为例,试分析线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精编摸底卷,全面掌握学习情况

线上学习内容虽由教师提供,作业亦由教师及时批阅,但学生各自在家学习,学习端过于分散,过程不易被教师掌握。教师需要通过测试,全面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为线下教学积累第一手资料。作为诊断工具的摸底卷,其命题十分重要。命题宜宽,要能够比较全面地涵盖前期线上学习内容;命题宜细,要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命题宜活,要能够体现知识点蕴含的策略和方法,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运用情况。

例如,三年级“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既要考查笔算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又要了解学生能否借助小棒图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代表的含义,即明晰除法竖式的算理。又如,六年级“折扣”,学生通过线上学习知道了折扣的基本概念,学会算直接折扣(如八折、七五折等),对“满200送200”“满200减100”等促销手段与直接折扣的差别,则可以通过创编“去哪家商场购物更合算”的情境题予以考查。

教师应适当丰富摸底的形式,除了纸笔测试,还可以安排口头表述、操作演示等。例如,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让学生进行操作实验,自行选择合适的器材,讲述操作思路,测量所需的相关数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方便教师全面准确地了解学情,也可以促进学生系统回顾梳理,建构知识体系。

慎按快进键,准确聚焦薄弱环节

有了前期的线上新知预习,教师通常会认为可以加快线下教学进度。但是今年的线上学习,前期准备并不充分,师生大多没有线上学习的经历,且持续学习时间较长,难以做到面对面地及时沟通,加之电子产品对学生自制力的挑战,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线上学习的效果。可以预计,部分学生在家长的指导和督促下,自学预习完成得不错,但仍然会有不少学生的线上学习流于形式,效果欠佳。从家长反馈的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在线上学习时将微课视频一放到底,缺少必要的暂停思考,学习浮于模仿层次,并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学了不一定懂,懂了不一定会。倘若线下学习再按快进键,势必会产生“夹生饭”现象。线上预习时完成的习题是极好的资源,研究学生的错误,归纳错误类型,剖析错误原因,可为线下教学提供准确靶向。

例如,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生在线上学习中通常存在以下薄弱环节:笔算除法竖式的算理、确定商的首位的位置、中间或末尾某位不足商1时商0占位、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有余数除法的检验、横式结果的书写以及估算的意识与方法等。对此,教师应针对学生学习时暴露的薄弱环节,重锤节点,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从模仿走向理解,从含糊变得通透。又如,立体图形的等积变形是学生线上学习的难点。线下教学时,可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玩橡皮泥,把圆柱体捏成长方体、正方体、圆锥等。学生经历动手实践的学习过程,感悟“变与不变”,对圆锥形沙堆铺地、圆柱铁锭锻造成长方体等习题自然理解得更透彻。

巧打组合拳,合理优化教学设计

学生经过线上学习,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在组织线下教学时要正确定位,明确每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灵活调整教学设计。可调整教学例题的素材,避免与线上学习时情境、内容相重复,让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新鲜感;可调整教学内容编排,把知识关联紧密的内容放到一起,突出知识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比照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2、5、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对2、5、3的倍数特征掌握较好,线下学习时可整合内容,将该课目标定位为理解2、5、3的倍数的特征及原理,迁移探究其他数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各位数之和”“为什么判断2、5的倍数看个位”,从数的位值意义上进行探究,借助小棒、格子图、计数器等学具,经历从形象、半抽象到抽象的过程,帮助理解特征背后的原理。这样,基于学生线上已掌握相关知识,线下学习可适度拔高能力要求,抓住蕴含在教材中的数学素养发展点,使学生由“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在习得2、5、3的倍数特征后,迁移探究9的倍数的特征及其原理,从而帮助学生将知识梳理成一张有联系的网。

又如,五年级通过线上课程分单元学习了“观察物体(三)”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线下教学时可统筹安排,由物体的三视图来帮助计算简单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出示习题“把30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四层的宝塔状立体图形,自下而上各层分别有16、9、4、1个小正方体(图略),计算其表面积”,引导学生从正面、左面、上面等不同方向观察该立体图形,再计算所看到的“6个面”的面积之和。

教学中,可适当增加练习的挑战性,并注重习题的梯度。尤其是设计变式题,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解决部分学生对照例题“依葫芦画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善思嫁接方,逐步改进学习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线上学习,师生从最初的新奇到茫然,然后逐步适应,这种新学习方式带给师生全新的体验。课前自学、尝试练习、视频讲解、练习反馈的学习形式,适当加以改进,能与回归线下后的教学有机融合。

一是注重学生的自学指导。教师推送微课资源或编制学习提纲,引导学生预习自学。学习提纲一般要考虑新知的生长点,让学生回顾整理;考虑新知的重点,让学生有效聚焦;考虑新知的难点,让学生提前突破。鼓励学生尝试完成练习,对困惑和疑难之处做好标记,待新课学习时留意倾听讲解,或主动质疑。

二是找准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课前收集整理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哪些地方学生已经掌握得比较好,课堂上就要少讲或不讲;哪些地方学生存在问题,课堂上就要有意识地凸显和强化;哪些地方学生可能会卡壳,课堂上就要进行适时的点拨和引导。整理学生的质疑与困惑,形成有价值的问题。

三是落实课堂的“以学定教”。针对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适时聚焦、设疑、追问、深究,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使其对知识的掌握不浮于表面、不点到为止,而是在数学知识间内在联系的感悟、数学规律形成过程的经历、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和数学理性精神的体验等方面有所获益。

这样的课堂,师生教与学的行为有了新的变化,把教师的教“会”变为教“学”,学生的“学会”变为“会学”。机动灵活的线上学习具有可重复性、个性化的特点,为回归线下教学提供了便利,将两者进行嫁接、有机融合,能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进,提升课堂的效率与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