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国语学校“和合课堂”建设介绍

 和善书屋 2020-04-08


一、学校概况;

赣榆外国语初级中学创建于20025月,历经十年发展,目前拥有64个班级,300余名教职工,4000余名学生,是省示范初中, 先后荣获全国最具创新力榜样学校、省文明单位、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等近百项荣誉称号。自首届毕业班起连续八年以优异成绩荣获市教学质量奖,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为贯彻市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在“建构式生态课堂”课理念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着力开展“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校本化实践活动,现把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二、“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校本化实践

(一)“建构式生态课堂”理论依据校本化

 “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生为本,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与我校主题文化“和合文化”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大原理以及“和生,共荣”的精神内核不谋而合。因此,在“和合文化”的统领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积极打造“和合”高效课堂。

(二)“建构式生态课堂”理论体系校本化

1.“建构式生态课堂”理念下的“和合”高效课堂:

“和合”课堂是一个“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的生命过程。在充分体现平等、尊重、民主、开放、协商、创生等原则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争论等学习形式,让各种矛盾展示、释放、碰撞、吸纳、融合、化生,形成多元对话和协同效应,完善或生成自己的认识建构,获得发展。

3.“和合”课堂理论体系:

育人理念:多元。即多元的培养人才和人才的多元发展。

课程理念:和合。即和合所有可以利用的课程,让所有学生获得发展。

教学理念:和生。即“生成,创新”。就是让学生在自主、互动中生成新的收获。

“和合”课堂模式(一导三学)基本概念:

教学六个要素:教师、学生、资源(课程、教材)、方法(手段)、时间(空间)、环境 。

教学五个原则: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

教学四个环节:导学、独学、群学、活学。

教学三个方案:教案、学案、巩固案。

教学两个行为:师导、生学。

教学一个目标:教学相长。

4.“和合”课堂对教师要求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教在最佳时、教在最佳区(人)、教要最佳度”。

5.“和合”课堂对学生要求

“不看书不做题,独学要三定,自主探究要具体;你教我我教你,群学要主动,活学活用要合适”。

(三)“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校本化实践

学习 “和合”教育理论及“建构式生态课堂”理论,通过“讲、学、赛”等方式确保人人过关,为有效打造“建构式生态课堂”提供理论支撑。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树 “课改”标兵,组织观摩和学习,为课改提供榜样.

坚持月评价制度,从学案落实到“建构式生态课堂”规范执行等方面进行督查,确保全员实践,有序高效推进。

依托学校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开展有关“建构式生态课堂”建设方面的“学习、实践、研究”等系列活动,为规范、有效课改提供保障。

(四)“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校本实践成果

1.教与学的理念得到转变:先学后教,教学相长。

2.教与学的行为得到转变:学在前,教在后;教师走下讲台,学生走上讲台。

3.学生学的效率得到转变:打瞌睡少了,不学习少了,合作氛围好了,学习效率高了。

4.老师教的感受得到转变:自2011年9月—2012年6月全校教师撰写“和合课堂”建设心得达25万字,现已结集出版。

5.课改的成果得到肯定:我校有三位教师在2012522日市局举办的从课堂走向远方建构式生态课堂展示活动中上示范课,并被授予市级领航教师称号。我校的课改成果得到了市县有关领导的肯定。

三、初中“花果山”校长峰会的活动设想

初中“花果山”校长峰会应该成为相关学校教师培训尤其是管理人员培训的平台,相关学校课改实践经验与教训相互借鉴的平台,应该成为我市初中课改智囊团或发动机,辐射带动周边的兄弟学校共同发展,为我市初中教育作出贡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