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葱黑斑病识别与防治

 海底丛林 2020-04-08

  
          大葱黑斑病识别与防治
         黑土农技网(改编) 2011-9-16
        来源:大地农药网、金盾丛书等

    大葱黑斑病可以为害大葱、洋葱和韭菜,较常见。
    一、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和花茎。叶片染病(图1)出现褪绿长圆斑,初黄白色,迅速向上下扩展,变为黑褐色,边缘具黄色晕圈,病情扩展,斑与斑连片后仍保持椭圆形,病斑上略现轮纹,层次分明。后期病斑上密生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的叶片、花茎、花序变黄枯死或茎部折断,采种株易发病。常与紫斑病菌复合侵染危害。
 大葱黑斑病识别与防治
         图1大葱黑斑病叶片受害情况

 大葱黑斑病识别与防治
         图2大葱黑斑病病斑
        
    二、病原物
    病原物是匐柄霉(Stemphylium botrvosum),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阶段称枯叶格孢腔菌(Pleosporaherbarum),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匐柄霉的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束生,顶端孢痕明显,褐色。分生孢子着生在梗顶端或分枝上,褐色,两端钝圆,略呈卵圆形,具纵横隔膜,隔膜处缢缩,有时隔斜生,表皮具细刺,无喙孢。枯叶格孢腔菌子囊座近球形,黑色;予囊圆筒形;子囊孢子多胞,椭圆形,具纵隔0~7个,横隔3~7个,黄褐色。
    三、发生规律
    病菌以子囊座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靠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孢子随气流和雨水传播蔓延。孢子萌发后产生侵染菌丝,经气孔、伤口或直接穿透叶表皮而侵入。发病适温23-28,低于己于12或高于36不适于发病或发病缓慢。产孢需有85%以上的湿度,萌发和侵入都需有水膜存在。在温暖地区,病菌有性阶段不常见,靠分生孢子辗转为害。该菌系弱寄生菌,长势弱的植株及冻害或管理不善易发病。温暖多湿季节发病重。田间不洁,遗留病残体多,施用未腐熟有机肥,连茬,土壤粘重,低湿积水等都有利于黑斑病发生。
    四、防治方法
    1、与谷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腐熟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培育无病壮苗,严防病苗入田。
    2、及时清除被害叶片和花梗,拔除病株。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提高寄主抗病能力。
    3、于发病初开始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8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3~4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