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蒙教育】是什么改变了那些爱说脏话的孩子?

 老沔城人 2020-04-09
作者:德慧智



    在全国开展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学校中,有一个既普遍又奇怪的现象。说它普遍,是因为但凡坚持开口诵读老子《德道经》一段时间的班级、校园,孩子们说脏话、打架的现象就会明显减少;说它奇怪,是因为即使在同一个校园,开口诵读老子《德道经》的班级会出现这种现象,而其他的班级,即便是一墙之隔的班级,说脏话、打架的现象依旧令老师们头痛不已。为什么我们的说服教育收效甚微?为什么即使家长配合用上“棍棒教育”也不起作用,甚至适得其反?为什么在学校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加一个简单的德慧智经典诵读,就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孩子们为什么爱说脏话?

    找到问题的原因,才能解决问题。孩子们为什么说脏话?面对这个灵魂发问,可能第一时间我们脑海里蹦出的是“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因为周围的孩子说脏话,孩子的父母习惯说脏话,所以孩子有样学样,也习惯性地说脏话。这的确是一个重要原因,否则就不会有“孟母三迁”的历史典故了。但是很显然,这是属于现象层面的原因。



    德慧智教育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有它的生理学原因,只有从教育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其内在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我们不妨先做个自我分析,我们自己为什么会说脏话,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说脏话?——在压力面前,在心情不爽、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特别是在情绪激动、身体疼痛难受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把说脏话作为一种发泄,为了让自己好受一点。

    关于“人为什么会说脏话”,英国基尔大学做过一项研究,而且BBC还拍过一条纪录片来介绍这项研究。研究人员通过严谨的实验研究发现,说脏话的人能够忍受把手放在冰水里更长的时间,他们所报告的疼痛感也更低,从而证实说脏话作为一种情绪发泄,可以增加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孕妇在生孩子的时候都“嗷嗷骂娘”,因为在疼痛分级中,生孩子的痛是最高的十级,是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

    由此推己及人,我们就可以理解,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明明是一张张纯洁无瑕的白纸,怎么长着长着就开始说脏话了呢?实际上就是因为家庭、学校带给孩子们的无形压力,以及社会、网络上的各种不良信息无孔不入地侵染着孩子们的天真本性,这些外部的负能量共同造成孩子们体内负能量的滋生、增长,所以他们也本能性地学会了用说脏话这种方式来排解体内的负能量。

    如何帮助孩子改掉说脏话的习惯?

    知道了说脏话的内在生理学原因,或许我们能对说脏话的孩子多一分理解。但是,说脏话毕竟是一种坏习惯,虽然排出了自己体内的负能量,但是却把这种负能量传递给了周围的其他孩子,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行为可能会带来恶性循环,孩子们之间相互影响只会使问题越来越糟糕。面对这种问题,传统文化中用“扶正祛邪”四个字就把解决问题的原则讲透了。也就是说,要先提升正能量,再去除负能量。

    如何补充正能量?德慧智教育是运用经典诵读这一简易有效的传统教育方法,通过开口诵读道德文化经典,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发挥立德树人的育人功效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方法论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就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乐治文化。乐治,简而言之,就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治理手段。在中国的历史上,乐治文化在教育、健康、治事、治国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孔子甚至将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作为他毕生的追求。到了近代,在西方诞生了音乐治疗学,主要应用在一些心理和身体疾病的治疗领域,它的治疗原理被认为是运用音乐的频率、节奏所产生的心理作用,以及声波振动与人体组织细胞产生谐振,影响人体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从而产生疗愈作用。传统文化中的乐治理论认为,“故音乐者,所以动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史记·乐书》),这句话的意思是,声音、音乐能够振动人体内的气血、经脉,使气血通畅流转,精神具有活力,从而使心理状态和谐、正常。



    德慧智经典诵读正是运用乐治的“和正心”功效,调整孩子的心身状态,“扶正祛邪”,使孩子内在的心身和谐,再加上常规的教育管理措施,就能够较为轻松地改善孩子说脏话、骂人甚至打架斗殴等坏习惯,从而解决这些长期难以解决的教育难题。

    如何通过德慧智经典诵读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为什么仅仅一墙之隔的两个班级,采用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方法的班级能够减少甚至杜绝说脏话现象,而同样天天朗读课文的班级却做不到呢?

    德慧智教育文化体系创始人熊春锦先生曾经将诵读经典比喻为用我们的声音按照经典的曲谱去演奏生命的交响乐。高水平的经典曲谱是演奏出高质量生命交响乐的前提保障。老子被誉为中国和世界的第一哲人,他亲自命笔写就的五千言更是被誉为“万经之王”的智慧宝典,是当今世界唯一的一部由圣人亲笔所写的经典。而其他记录古代圣贤思想言行的经典,几乎都是由弟子记录或后人编辑而成的。
 


    熊春锦先生为了更好地还原老子五千言的原貌,通过大量的考证,以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为底本,校勘还原了老子《德道经》,使其遣词用句、篇章结构更加符合老子思想的原貌,更加具有乐治音韵学的教材功用。



    因此,德慧智经典诵读强调以老子《德道经》为乐治经典诵读的基本教材,通过坚持开口出声诵读,使孩子既能够汲取圣人的智慧,又能同时发挥“动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的乐治心身功效。

    为什么要强调孩子开口出声诵读?

    开口出声诵读是德慧智经典诵读的基本要求,这也是源于对乐治经典诵读教育生理学的研究。我们从声音传播的物理学原理进行分析,就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在听自己讲话的录音时,往往会觉得不太满意,感觉没有自己原本的声音那么好听。这是因为,我们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是通过颅骨直接传到听觉神经的,传输过程能量损耗少,音色衰减小。而听到的录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空气传输的能量损耗较大,导致音色衰减较大,所以就没有原本的声音那么好听。对比其中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只是听,那么这种被动接受的乐治,其作用力有限。但是,如果能够加上用自己的声音在身体内部产生“音乐”,并且通过骨骼输布全身,那么,这种主动进行乐治经典诵读的作用力和功效肯定就会远远超过只是被动接收的听。

    如何判断孩子的诵读是否正确?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发挥乐治的教育生理学功用,维护孩子的心身健康,使孩子处于充满生命活力的状态。

    具体应当如何进行简易有效的判断呢?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在造字的时候,就已经把判断标准告诉我们了,那就是“生命活力”的“活”字。“活”字是三点水加一个“舌”字,祖先们用这个字告诉我们,舌头边有水,就是“活”的状态,生命就有活力。当我们身体状态不太好或者精神状态不太好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口干舌燥,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常常是喝水也不太有效。

    因此,判断德慧智经典诵读是否正确,就是在诵读的时候,观察或感受口腔中唾液的自然分泌是否充足。如果越诵读越口干舌燥,越诵读越没活力,那么就需要进行调整。



    在把握“活”字诵读要求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孩子们爱上经典诵读,通过坚持开口出声诵读,改掉不良习惯,快乐、健康地成长。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