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辩证看待童年“谎言”

 育邻人 2020-04-10

辩证看待童年“谎言”

育邻梦

谎言,说话人在知道事实的前提下,为了回避个人责任或追求某种利己,通过刻意隐瞒、编造并提供与事实不符语言信息的行为。谎言的本质是信息传递人在生活中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言语行为,是对曾经力事情过程的想象、再加工,“谎言”的本质是为了追求利己。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被认为满嘴谎言呢?

沟通增进信任

对事件认知的角度不同

广告说:“新闻总在发生,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看法。”人们对同一事件总会由于个人喜好、关注点的不同而产生认知偏差,对同一事件在与个人形成不同利害关系或个人心情好坏不同时也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偏差。就如同相对而坐的两个人看到的风景总是另一个人所不能看见的那部分,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相对事件的观察视角、利害关系、当事时的心情形成不同的认知观点。

孩子因为具备的成长经历和经验与成年人不同,因此对很多事的认知都存在不同,比如什么是危险、什么行为是好行为等等,孩子的认知与成年人的认知都会相去甚远。成人眼中孩子的谎言往往是孩子与自己对事物形成不同认知产生的“误解”,亦或是孩子对事件的描述上不具备成人的视角。

沟通增进亲情

孩子说“谎言”并不代表不诚实

人类记忆最初都是瞬时记忆,对于刚刚经历过的事情在无意间就忘却了,而如果这时有人再次询问就不可避免的产生应付现象,进而在成年人那里产生“谎言”印象。正常情况下,“谎言”是一种欺骗行为、是不好的品德。但是,对于孩子的“谎言”行为则需要父母有更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能够辩证的看待。儿童心理学家耶斯认为:“孩子在二至三岁时,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育不成熟,还不能看出自己言行之间的直接关系。对他们来说,行为远远比语言重要得多,而语言都是模糊的,有多重的含义。”孩子时期对事物的认知、文字符号、符号含义仅仅有松散的联系,在语言表达时时常出现词不达意或者“张冠李戴”。

孩子那里起初并没有“谎言”的概念,他们只是在练习如何更好的表达,当然难免出现表达不准确或者“漏洞百出”的情况。这就需要家长或师长有意识的根据事情的发展过程进行描述引导,不要急于为孩子所表达的内容“贴标签”、下定论,如果您感觉孩子有可能在“谎言”,那就应该引导孩子如何说,而不是简单的评判孩子撒谎。“贴标签”会让孩子真变成与标签对应的形象,比如孩子出生时并没有名字,名字就是被家长叫多了,它就与某个特定的孩子联系到一起了。

心情愉悦才能有真心话

“谎言”的背后可能是恐惧

孩子口中出现“谎言”,很可能是亲子关系出现了裂痕,或许您做了让孩子不够信任的事情。当然,最直接的问题可能是您平时对孩子的教导过于“专制”或进行了过多的处罚,让孩子不敢与家长讲真话。作为家长一定要洞察出孩子“谎言”背后的秘密,从孩子的谎言口中发现教导方式的不足。

孩子开始说“谎言”,很多家长都会感到恐慌,认为这是孩子变坏的前兆。其实,这并无需惊慌,孩子开始有说“谎言”实际上是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与利己行为的开始,同时孩子的说“谎言”行为也是在警醒家长要自查教导孩子的方式是否是不利于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未能让孩子充分信任自己。总之,面对孩子的“谎言”即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就此给孩子贴不诚实的标签,更不能因此而把孩子归为坏孩子。相反,父母应该从自身角度进行自查,检查自身言行是否言行一致、言必行。

假设6岁的孩子踢足球时不小心把自家窗玻璃打碎了,当父亲向他问起这件事时,他可能回答说:“一个大孩子干的,但他很快溜了。”其本质是害怕受到父亲的惩罚和感到羞愧。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谎言”需要耐心引导,挖掘出孩子撒谎背后的真实原因耐心、慎重教导。了解孩子所述事实的真实情况,然后了解孩子为什么未能如实讲述、害怕什么、讲真话或“谎言”能够得到什么?最后就是与孩子沟通“谎言”的害处。

为成长点赞

给孩子贴个“好标签”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导孩子成长就要从生活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找出孩子生活中的好,然后针对孩子的成长行为贴上“好标签”,比如给孩子贴上实践能力强、善于思考、热爱探索、成长有主见、待人有礼节等积极的标签。当然,对孩子的夸赞并不能漫无边际的“宠溺”,需要针对具体的成长行为,同时注意践行5:1的赏罚效应。

标签效应,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心理学家克劳特在1973年就作了如下的实验。他要求人们为慈善事业作出捐献,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标上“慈善的”或“不慈善的”。另一些被试则没有用标签法。后来再次要求他们做捐献时,标签就有了使他们以第一次的行为方式去行动的作用,即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标签为“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标签过的人捐得要多,而那些第一次没有捐钱被标签为“不慈善的”儿比没有标签的贡献更少。

辩证看待童年“谎言”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辩证看待童年“谎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