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万大军,士气已经非常低落,而且多为老弱病残,带他们一起逃亡,不但拖累行军速度,也会因目标过大而被敌军发现,所以项羽才会放弃其中的大部分,只挑选八百精兵一同逃亡,以便增加逃亡成功的概率。
所以说,当时项羽手下的十万兵马,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火药桶,不但无法真正用来抗敌,反而还要不断担心这些人会不会叛变。而且在汉军的心理攻势下,叛变的情况也在不断地发生,这就更让项羽感到焦头烂额,也让他知道自己只有逃亡这一条路可选。否则的话,继续战斗下去,最终迎来的也必然是失败,不过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既然逃亡成了唯一的选择,那一切的部署,就得从这方面来考虑了。楚军现有的十万人马中,有许多是老弱病残兵,这些人,肯定是不能带的,否则将严重拖累行军速度,从而被敌军追上,导致逃亡计划失败。汉末的刘备,就有过这种情况。新野之战,他被曹军打败之后,不愿意放弃百姓,而是带着他们一起逃,结果很快就被曹军追上,造成了严重的死伤。从这件事就足以看出,带着老弱病残一起逃亡,就是自寻死路,这一点,久历沙场的项羽不会不知道,所以他是不可能带着十万楚军逃亡的。而且十万兵马不可能个个都有坐骑,机动性自然就远远低于八百骑兵了。 另外,逃亡的人数也不宜过多,否则目标过大,就很容易被敌军发现。这一点,从刘邦先前的多次逃亡经验也可以看出,他每一次逃亡成功,都只带了极少数的人,正因为人少,目标才小,从而不容易被敌军发现。现在轮到项羽逃亡了,当然也要借鉴一下老前辈的经验,那就是人马在精而不在多。 最后总结一下,项羽之所以会放弃十万大军,只选择带着八百骑兵逃亡,原因就在于三点:一是这十万大军战斗力有限,还不断地有人叛变,继续战斗只会迎来失败,逃亡成了唯一选择;二是十万大军中有大量的老弱病残,会严重拖慢行军速度;三是逃亡人数多会造成目标过大,从而吸引敌军的注意力。不过话说回来,虽说只带800精兵逃亡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可项羽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或许是因为他的人头太值钱的缘故吧。 参考资料: 《史记》《汉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