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纯属猜想,如不幸言中,真非作书人托梦。 话说清朝初年,有个笔名芹溪的刘姓文人,他是一家书局的校字、编辑,也偶尔写写一些话本。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本《风月宝鉴》话本抄本,此书作者名唤石头,真名不得而知,在里面的序文作者讲自己跟吴梅村等人有过交往云云。芹溪看了这本《风月宝鉴》话本,对里面的文字啧啧称奇,只是其中有太多碍于时政的字眼,又兼得多有风月描写,俨然一本《金瓶梅》。(我想《风月宝鉴》里面对于宝玉初试、秦可卿天香楼、碧痕陪宝玉洗澡等事的描写必然露骨得很。后来被编者隐去。)《风月宝鉴》里面很多内容直白露骨,但也写出了这位明朝遗民的心声。芹溪将此书呈送给书局老板畸笏叟。这位畸笏叟以前是明朝的官员,明亡后自己开了书局,还经营一个戏台班子。 畸笏叟看到此书,触动心事,为外族夺大明江山而泣,决定组织几个自己信赖的文人稍微修改此书,将其刊刻。芹溪平生自负诗词曲无一不精,就担当起了主要的润色整理工作,当然,整理书稿期间他手头上还有其他工作,比如校对其他书的书稿,帮戏班子写剧本等。芹溪在此次书稿整理的过程中有个专门的笔名——曹雪芹,乃是畸笏叟的调侃,令其抄写勤快,盼能早日看到此书完稿。 按照畸笏叟的想法,后面的文字必然是不能够流传的,需要重新去写,而前面约八十回的内容文笔尚可,只需修改些诗词,润色润色字句。就这样芹溪一回一回地修改,再由写得一手好字地脂砚斋进行誊写,畸笏叟并文人好友得到稿件各自加上批语,互为传阅。其实真正知道后面约二十八回文字的人也就畸笏叟跟芹溪,脂砚斋因为只是负责誊写,还未得一窥后面内容,很多相关的人也不知道后文内容,只是在畸笏叟地口中得知一些不涉时政地内容罢了,而畸笏叟还编了个谎,说,后面的文稿被人借走。其实不过是想知道实情的人少一些罢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关于《石头记》的朱批,畸笏叟的批语往往一针见血,而脂砚斋的批语压根没有说到点子上。 芹溪润色《石头记》其实也有传诗之意,他本是个落魄文人,幸得畸笏叟收用,不至于成为百无一用的书生。虽说《风月宝鉴》也有诗句,但由于诗中太多影射,有些句子略显失色,芹溪绞尽脑汁在不破坏诗作寓意的基础上润色。想让自己的诗才与此书一并万古流芳。 书稿的整理润色历经多年,由于后二十八回左右文字注定不会被刊刻,所以只是被简单整理润色罢了,真正被增删五次,披阅十载的文稿其实是前面那些无涉时政的文字。按照畸笏叟的设想,需要先把前面八十回文字整理完善才能够进行后文的续写、再创作,否则容易造成前后文脱节(不过在后来的续写中还是存在了很多脱节)。 按推测,现在通行的后四十回仍旧是畸笏叟为首的一帮文人参与创作的,只不过里面多是粉饰太平的文字,对于原本中无涉时政的情节有一些继承,但大部分确实修改了的。 芹溪喜欢喝酒,就在整理书籍那段时间,有一年结识了一个由安徽到金陵的女子许氏,芹溪唤他芳卿。(证据:据癸酉本藏家透露,第8回“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旁癸酉本多出一条批语:看此四字,未免堕泪,不知者当作四字写,书至末回芳官、龄官犹未死,实则二歌,雪芹口【虫蛀一字】妇芳卿承继遗志口口口口【虫蛀四字】。又,芹溪书箧见芳卿二字。又,传《旧雨晨星集》记载:乡邻许芳卿,随父夷客金陵。美姿容,工诗善书。嫁一士人,家贫不习生事,治稗家言。后二年,不幸士人卒。芳卿伤之, 以悼诗示余,云: 不怨糟糠怨杜康,克伤乩诼重玄羊。 思人睹物理尘箧,待殓停君鬻嫁裳。 织锦意深惭苏女,续书才浅愧班娘。 谁识戏语终成谶,欲祭刘郎望北邙。 芳卿夫死后贫无所依,余乃劝其归乡里终老。) 芳卿与芹溪相濡以沫,还是个才女,此后芹溪整理书稿,芳卿在旁协助,真是红袖添香。 就在芹溪娶了芳卿两年后,也就是壬午年的除夕夜,芹溪竟因为长酗酒伤身,猝然离世。彼时书稿已经整理了好几回,书桌上还留着芹溪整理的第二十二回书稿(批: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嘆。丁亥夏,畸笏叟)。后来芳卿将家中芹溪的稿件交由畸笏叟,或许还参与了部分书稿的整理。 邻居转华夫人程琼目其为才女,见她又是安徽人,知她自芹溪死后孤苦无依,便劝她回安徽老家。芳卿后来将芹溪生前的书籍带回安徽,其中就有已经整理过一两遍的《石头记》全一百零八回稿本,这个稿本也许就是后来安徽人,笔名何莉莉的藏家手中的《癸酉本石头记》,此书也许是祖传的,也许是从他人手中购得,并非伤员所赠。 自芹溪死后,书稿的整理工作一度停滞,后来畸笏叟自觉前八十回内容已近完善,便开始将此书以手抄本形式传与更多文人好友批阅评点,当友人问起后面文字时,畸笏叟会说,已经被其他人弄丢了,所以你得好好保管。事实上畸笏叟的手头上也有着后二十八回的文本。 又过了一段时间,畸笏叟主持的后四十回文字稿本也已经完成。同样一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出去。 多年以后,有个叫程伟元的书商看到了一本传抄的《红楼梦》稿本,对其中内容拍案叫绝,就四处收集完整的文稿,还联合了一位叫高鹗的落魄文人一同整理。通行本《红楼梦》自此刊印。程伟元与高鹗这对组合,竟与畸笏叟与芹溪有几分相似。 事实上,《石头记》后二十八回文稿此后一直在民间流传着,不时间会在史料露头。但因为文稿有碍于朝廷处。能读到的人也不怎么声张里面的悼明内容,只不过提些主要人物命运之事罢了。(三六桥本、再如王伯沆四十九回再次说道濮青士先生所言《痴人说梦》后文:濮青士先生云:曾在京师见《痴人说梦》一书,颇多本书异事:如宝玉所娶系湘云,其后流落饥寒,至栖于街卒木棚中云云。可见后面的文稿在民间仍旧是有流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