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志强
吐艳 (阿焱摄) 据史籍和方志记载,清康熙帝和乾隆帝均曾六次南巡。另据清乾隆《吴江县志》、道光《平望志》和光绪《吴江县续志》记载,这两位皇帝先后为吴江留下了《晚过吴江》《入平望》《莺脰湖词》《平望》《倪瓒叶湖别墅图》《三高祠》《鲈乡亭》《苏州启跸作》等多首诗作。 其中康熙帝的《晚过吴江》,首句便吟咏了垂虹桥,全诗为:“垂虹蜿蜒跨长波,画戟牙樯薄暮过。灯火千家明似昼,好风好雨祝时和。”诗的第一、二句让垂虹桥蜿蜒千尺横跨于碧波之上和饰有彩戟的龙船在薄暮色中缓缓而过的情景跃然纸上。 同时,康熙帝还将他对垂虹桥的爱怜之情移到了承德的避暑山庄。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它博采众长,将“南秀北雄”的园林艺术融于一体。园内建筑有一百多处,其中水心榭是最为有名的建筑之一,它在山庄“卷阿胜境”殿的北面,此处原为出水闸,桥上筑三座亭榭,康熙帝亲笔题名为水心榭。看到水心榭的景观,就犹如见到了吴江的垂虹桥。 康熙帝还为避暑山庄里的一景“长虹饮练”题诗:“长虹清径罗层崖,岸柳溪声月照阶。淑景千林晴日出,禽鸣处处八音谐。”诗前有序为:“湖水澄碧,一桥卧波。桥南种敖汉荷花万枝,间以内陆白莲。锦错霞变,清芬袭人。苏舜钦垂虹桥诗,谓如玉宫银界,徒虚语耳。”序中的“苏舜钦垂虹桥诗”即是《新桥对月和柳令之作》,苏诗中的“新桥”即是指当时新修的吴江垂虹桥,诗中有句云“佛氏解为银色界,仙界多住玉华宫”。 乾隆帝虽未直接写垂虹桥,但两度吟咏垂虹桥畔的三高祠,第一首为:“碑记今观范成大,画图昔咏李公麟。三吴共仰三高节,避世常为住世人。”三高祠祀的是吴越春秋的范蠡、西晋的张翰和唐代的陆龟蒙,其祠曾由范成大作记;李公麟是北宋的著名画家,作有《吴中三贤图》,乾隆帝曾为其题句。第二首为:“避祸何曾忘货殖,思莼直是见几图。天随不赴蒲轮召,一例三高安勉殊。”第一、二、三句依次写了三贤。 乾隆帝还吟咏垂虹桥畔的鲈乡亭,诗为:“林家亭子陈家句,津逮都因张季鹰。四柱中曾人几阅,莼鲈得味几人曾。”诗中的“林”,指的是宋熙宁年间的吴江知县林肇(字公权,浙江湖州人),览松江、太湖胜境缅怀古人而建造了鲈乡亭;“陈”指的是宋代诗人陈瓘,作有《吴江鲈乡亭》诗,中有句云“莼菜鲈鱼好时节,秋风斜日旧烟光”。 此外,乾隆帝对他皇祖父康熙帝亲笔题名、景观酷似吴江垂虹桥的避暑山庄水心榭也专门写了《水心榭》一诗:“一缕堤分内外湖,上头轩榭水中图。因心秋意萧而淡,入目烟光有若无。”诗前尚有一序,为:“界水为堤,跨堤为榭。弥望空碧,仿佛笠泽垂虹。景色明湖,苏(堤)、白(堤)未得专美。”诗序中的“笠泽”为太湖,也是吴江以前的别称之一,“垂虹”则明白无误地指垂虹桥。 乾隆帝还在写他地景观时多次提到了吴江的垂虹桥。如为建于乾隆初年、位于河北省高碑店市新城镇紫泉河边的紫泉行宫写诗道:“长桥饮练学南国,颠米诗情忆宛然。几度吴江访古迹,不知其处只名传。”诗中的“颠米”,即指为吴江垂虹桥留下千古名句“垂虹秋色满东南”的北宋著名书画家、诗人米芾。又如在为他游苏州后仿建的圆明园狮子林写诗时也两度提到了吴江垂虹桥。一是《狮子林八景·虹桥》:“驾溪宛若虹,其下可舟通。设使幔亭张,吾当问顺风。”诗前有序:“跨水为小桥,垂虹宛在,片云帆影,何必更羡吴江。”另一首《再题狮子林十六景·虹桥》:“弯弯上下影成双,半似虹桥半月窗。铜笛一声随处是,新亭何必忆吴江。” 阅罢康熙和乾隆的这些诗,可谓这两位皇帝对吴江垂虹桥确是情有独钟的了。 2020-04-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