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质投稿】浅谈初中历史如何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新用户56909953 2020-04-11
众所周知初中历史是不被重视的小科,内容枯燥。教材容量大课时少,而且中考必考。那么在这种情形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我从事多年的历史教学下面从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三方面谈谈我的教育教学感悟。
一、课堂管理 
 历史课堂教学要想取得最佳效果,课堂管理工作不容忽视。许多教师深知这一点。遗憾的是,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历史课的课堂管理工作方面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散乱现象。这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许多教师也很想改变这种局面,但却不知道从何下手。那么,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课堂管理工作的散乱主要有何表现?造成这种散乱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散乱现象 ,从而使那些教师走出中学历史课堂管理工作的误区?本文拟在这些方面作些探讨,以期对中学历史教学有所补益。
散乱现象:  预备铃响了,没有在预备铃至上课铃之间的这段时间里作好上历史课的有关准备,如准备好课本和其它学习用具,静心等待上课。上课铃响了,有的学生甚至还在教室外面玩或者刚走进教室,上课仪式(即起立、师生互相问好)极不严谨,如起立时,学生先后不一,弯腰驼背,有的甚至干脆不起立;师生互相问好时,坐下时先后不一,桌凳 弄得哗哗响。授课中,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或不站起来回答,或站起来后却胡乱回答,随即自行坐下,而其它的学生或各玩各的,或起哄乱叫。中学历史课的课堂管理工作散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着重谈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
学生方面来讲,课堂上之所以如此散乱,这显然与班风不正、学风不浓、组织纪律性不强有很大的关系。与与他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明确,存在着重理轻文和偏科思想也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
历史教师自身的哪些因素与历史课课堂管理工作的散乱有关呢?
(1)教师本身事业心不强,教学态度不端正是个重要原因。(2)教师专业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不扎实,业务能力差,这也是个重要原因。(3)教师缺乏课堂管理工作的必要知识,不讲究管理方法的科学性,这是导致历史课课堂管理工作散乱 的直接原因。(4)教师不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方法,因而在较大的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效果。
那么,怎样做才能使中学历史课堂管理工作走出误区呢?
我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1)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加强自己对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2)要谨虚,勤奋,刻苦学习,不断加强和充实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3)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课堂管理知识,力求课堂管理工作科学化。(4),要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和调整好教学方法。(5),充分利用导言课和其它恰当的机会,在学生中进行历史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6),历史教师要品行端正,情操高尚。历史课的课堂管理成效又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 效果,因此,历史教师应当想方设法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的历史课堂管理工作走向成熟与完美。
二、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生的主要阵地,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这块阵地上各尽所能,既体验到播种的耕耘的艰辛又感受到收获的快乐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说说我的教学感悟。
首先坐好教师首席,恰当执行“四导”(1)诱导。“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第斯多惠说的。教师要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历史自身的魅力;运用提纲挈领的引言、思辨性强的提问、新旧知识的亮点以及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事例来设疑引思,激发其学习兴趣。(2)引导。教师的教贵在一个“引”字。我们可以利用历史的学科特性,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审视历史、探究历史。(3)疏导。学生受基础知识、思维定势、读题判断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教师此时应该是问题的诊断者、思维的疏导者和心理的开导者。(4))倡导。历史是一门知识,也是一种文化,它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所以,教师要利用这一平台,倡导历史的人文价值,倡导正确的历史观,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其次:设计好课堂教学。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就是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因此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我认为初中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在教学设计一环必须扎扎实实备好课——首先备教材。教师要认真钻研,弄清其新变化、新要求,做到脑中有“课标”。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教师要深入钻研,了解其内容、要求、编排意图与体系以及各章节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其次备学生。备学生,就是要求教者全面了解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备课要把备教材与备学生结合起来。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以及他们的学习方法、习惯等。这样,才可是使所设计的课堂教学足以让学生动起来,达到教学活起来的目的。再备教法。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使教学活起来,教法的设计尤为重要。教学要优,效果要佳,教师就须在备课时认真考虑教法,恰当地组织教材,精心设计好教学程序,做到手中有“法”。我用“导入—阅读—质疑—解疑—练习”五步教学法和“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至于如何组织教材,如何设计教学程序形成教案,都无固定模式,但基本要求还是明确的。
三、利用信息化的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历史课堂信息化的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久远陌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化;使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趣味化;使深奥难懂的历史哲理明晰化。这些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辅助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达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比如在课前开展一些活动,演播一些多媒体素材,如放一段歌曲、视频文件,或放一些与本节教学有关的片断,就能在短时间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 2、能较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点击鼠标,通过软件中的视频文件和图形文件的动态演示,创设出形象的历史情境,提供出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再配以动听的音乐和老师的生动讲解,更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有效率地接受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率最高。而信息化的信息化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直观性是任何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它通过多种媒介的交替演示,可以多渠道地向学生传递多种多样的教学信息,使学生的各种人体器官对新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地交叉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化的多媒体教学使得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互相补充与完善,使传统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耳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在集中的状态。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就为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了极佳的前提条件。5、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习题编制成一个可交互操作的界面,使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识,对学生完成正确的则由计算机给予表扬,回答错误的,则给出提示或鼓励,让学生再继续思考。通过课堂测练也能够使老师能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和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课堂管理、优化课堂教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018.1.22
 作者简介:孟召环  山东省聊城地区临清康庄镇康盛庄村中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