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大师孙禄堂之——大师迅速掌握太极拳的奥秘

 昵称20499314 2020-04-11

作者:李通国

孙禄堂先生学习太极拳是在他五十三岁知天命的年纪。相比民国诸多太极拳名家,这个开始练太极拳的时间实在是晚的很,但是孙禄堂却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掌握太极拳。他跟随郝为桢学习太极拳的时间也不过几个月,跟陈秀峰学习的时间多长尽管无法确定,但从《拳意述真》中记述了陈秀峰较少的言论中约略可知,这个时间也不会太长。就是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孙禄堂掌握了太极拳技术并达到了高水平的境界。

不惮如此,六年后他还创造了自己的太极拳,并且成了流芳后世的一个著名太极拳流派。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后世攻讦孙禄堂者,常常说孙禄堂没有深厚的太极拳功底,或者说孙禄堂太极拳技术不纯正。可是,倘若我们肯深入地了解孙禄堂禀赋和天性,了解掌握功夫的一般规律,或许,我们会少一点无端的指责,多一点敬仰之心呢!

那么,他有何等让人拍案惊奇的本领,让他做出了卓然不群的事情呢?

孙禄堂练习形意拳

一 一条道儿走到黑

孙禄堂热爱武术,从他结识武术的那一刻开始,武术在他的人生中与他形影相随,宛若永恒钟情的情人,始终不离不弃。

大约十二三岁时,孙禄堂拜在一位少李姓拳师门下,学习少林拳术。他的女儿孙剑云回忆说,父亲十二岁时在邻村李各庄拜李姓师父为师学习花拳,兼做零工维持生活。孙禄堂在他的第一部著作《形意拳学》自序中说“余习艺四十余年矣”,孙禄堂出生于1861年,十二三岁时是1872、1873年,《形意拳学》的出版写自序的时间是1915年,正好四十一、二年,所以这个时间与相互的说法比较一致。也许此时的孙禄堂是一边学拳,一边给师父干活做事,用干活来来替代交学费。

这一刻是他与武术缘定的开始。无法追溯他为什么喜欢武术,为什么终身都喜欢武术!那是一个人基因中天生排序的注定,他的人生中注定要做这件事,无论他生来与武术的空间距离有多么遥远,无论他人生的境遇也许并不具备习武的物质条件,一切外在的际遇都无法阻挡一个人的基因对那个冥冥之中存在的事物的碰撞和交融。孙禄堂注定要结识武术!

已经十七八岁已经长大成人的孙禄堂,终于有机会飞出小村庄看看大千世界了。他的姑父在保定开了一家毛笔作坊,生意还不错,就招来聪明能干的孙禄堂来帮工。保定可是有名的武术之乡,古今都如此。直隶人爱习武,是一种地域文化风俗,一种文化传统“与经济因素关联不大,是社会文化无形力量之手,牵引着大家自觉向其聚拢”,所以直隶多的是武术高手。[1]喜好武术的孙禄在保定遇到各式各样武术好手也就不足为奇了。笔店掌柜,也就是他的姑父,看到孙禄堂酷爱功夫,经常一个人练习武术,介绍他拜形意拳高手李奎垣为师,这是早先一直习练外家拳的孙禄堂第一次接触内家功夫。他与内家拳一生的情缘悄悄地掀开了帷幕的一角。

李奎垣是他迈向内家拳的启蒙教练。

“余故求师访友,终岁遨游四方,迄于光绪甲申年十一月中旬,在保定城内拜李奎垣先生门下受业。”[2]“余故求师访友,终岁遨游四方”也许作者有夸张的成分,投靠亲戚门下讨生活的孙禄堂如何可能如此游手好闲,追求一项此时还不能赖以谋生的技艺?孙禄堂拜李奎垣为师是在“光绪甲申年”,即1884年,是年二十四岁。

孙禄堂对内家拳术的追求并不止步于形意拳。

“至丁亥年,因事赴京,在白西园先生处遇程廷华先生。白君与余指引相见,云先生精通八卦拳术。”“丁亥年”,即1887年,时年孙禄堂二十七岁。他拜李奎垣为师是在“光绪甲申年”即1884年,正好符合“时余练形意拳方三四年功夫”的描述!

孙禄堂去北京办事就是住在白西园家里,如此看来他们之间颇为熟悉,1887年去北京时刚好在白西园家遇见了心慕已久的程廷华,在白西园的引见下成为程廷华的徒弟。

内家拳术著名拳中有了形意拳和八卦拳,独缺集武术之大成者太极拳。这对热爱痴迷武术的孙禄堂无疑是一大缺憾!“苦心人,天不负”,孙禄堂终于等来了机会,尽管看起来有点晚。

孙禄堂与太极拳结缘是来北京定居后的事情,他的太极拳源于武禹襄太极拳流派第三代传人郝为桢。那是民国三年(1914年),孙禄堂五十三岁知天命的年纪。此时的孙禄堂有足够的资财请郝为桢到家中,但他的资财不是用来享受奢华的生活,而是求知。

孙禄堂从十二岁左右的年龄接触武术,在二十四岁的时候结缘形意拳,二十七岁学习八卦拳,五十三岁学习太极拳。1933年孙禄堂先生无疾而逝,在内家拳领域里渡过了半个世纪的时光。

少年经历过贫穷,或许是孙禄堂一生丝毫不曾懈怠地勤奋的内隐性力量;挚爱武术,或许是他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他痴心追求武术,武术成就了他,他也把打磨武术技艺作为一生的追求,大师的声名就是在他的无休止地追逐技艺的完美中成就的。

“一条道走到黑”!

“一条道”是他有明确的方向;“走到黑”是他能够几十年持续不断地努力。十年干一件事与一年干十件事结果迥然不同。一年干十件事,或许都顺利完成,不过件件稀松平常;十年干一事,一个人即使没有天生的才气也足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若是生而有才,那是迈向大师的坦途。

孙禄堂先生正是几十年如一日做一件事的人!

八卦剑

二 一颗少年般的好奇心

人一旦有了追求,他会想尽一切办法,越过千山万水,跨过艰难险阻,一往无前地追逐那让他心驰神往的目标。孙禄堂家庭条件的困窘,学习条件的拙劣,诸如此类的困难,从来都没有难倒过他,他利用他能利用的一切机会,利用他能利用的一切时间求学。上天要成就一个人,给他的不是养尊处优的生活,而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然后增益其所不能!

孙禄堂就学李奎垣。但是李奎垣本人技术水平有限,更重要一点,孙禄堂跟随李奎垣学习时,他本人已经不再练功。求知若渴的孙禄堂怎么会止步于此,他辗转拜到郭云深门下。

“余遂侍从郭云深先生受教,先生虽不与人轻言拳术,而仍练拳不懈,他人所不知也。”[3]郭云深虽然也不轻易与人谈论拳术,可是练拳不懈。很多习武者多徒有虚名,希望从民间拜师武术高手的人,总是要碰上几次壁,跌过几个跟头,执着地寻找,也许真能遇到名副其实的武者,郭云深或许就是孙禄堂一心向往的武者。或许正是一个一心一意的求圣者拜师求艺路途的艰辛和一波三折,来之不易的机会让他倍加珍惜。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即使就学名家郭云深门下,孙禄堂从不放过像其他形意拳好手求教的机会。白西园、郭云深、刘奇兰、李太和、车毅斋等都是形意拳大师李洛能的徒弟,直隶有名望的好手。按照传统的师徒制辈分,他们都是孙禄堂的长辈,孙禄堂一一拜访过他们,在《拳意述真》中记述了他们的谆谆教诲。

从师李奎垣时,闲谈中得知北京有八卦拳术。

“因思幼从余师李奎垣先生时,先生常云天地之理,变化无穷。晤对闲谈,常提及北京有八卦拳术一门。其技之精,理之细,亦甚奥妙测。存诸心中,总未得门而入。”[4]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心嗜好武术的孙禄堂从此在心里播下了种子。机遇总是青睐那些心中有坚定信念的人,孙禄堂在北京真的遇到了八卦掌名家程廷华。

孙禄堂偶遇郝为桢是民国三年(1914年),五十三岁重新拜师悉心求学。

多么可贵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练到老,老一辈武术家中像孙禄堂这样把武术当成是毕生追求者不乏其人,他们是后世习武者的榜样。他们的痴心研习,把武术从单纯的技击技艺推向了“技进乎道”的浩然境界。

被今人视作神一样的创新大师乔布斯有句名言“保持饥饿,保持无知”,说到底

好奇心是创造性人才的特征,也是懵懂少年求知若渴雄壮的心。

痴迷武术的孙禄堂以这样的一颗心在内家拳功夫的原野上肆意驰骋。

他有一颗少年般的好奇心!

孙氏太极拳

三 一个乾坤挪移大法

孙禄堂先生在短时间内能够掌握太极拳除了他对内家拳的好奇与痴爱,还有一种当时人们无法用理论描述的方法。“乾坤挪移大法”是武侠小说中的神奇功夫。不过现实中还真有与此相似的技能!

它就是“技能迁移”。

技能迁移是指一种技能对另一种技能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学习活动总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的,这种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技能迁移;而新知识技能的获得也不断地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扩充和丰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有了这个“技能迁移”概念,就会明白,为什么精通形意拳的孙禄堂学习八卦掌的时间也不长,也能迅速地掌握,前提是他学习形意拳的时间足够地长,而且在直隶求教了很多的形意拳名家,多年的系统训练和悉心揣摩求教,孙禄堂在形意拳的造诣上早已达到了专家级水平,他具备了技能迁移的基础能力。

在孙禄堂学习太极拳的时候,他练习形意拳和八卦掌的时间已经有三十余年了,当然论一个人的武术造诣不能用时间的多少,这必然涉及到训练的质量,即单位时间内训练的有效性,合理的训练手段和方法确实使一个人的技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否则,即使练上一百年也不过是一年的简单重复。

如此有心且肯动脑筋的孙禄堂显然不会简单地重复一项技术。说他有心,是因为他拜访名家把他们的言论都一一记述下来,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地体验不断地验证;说他善于动脑筋,是因为他能够归类总结各项技能及其特征。所以他掌握的形意拳技术帮助他快速掌握了八卦掌,而形意拳和八卦掌又使他能迅速掌握太极拳技术,从他的言论中读者无不感受到他在思考中体现出来的融会贯通的感悟。

当然,技能迁移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事物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却有共同的东西,这共同的东西就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从而在学习技术的时候产生广泛的技能迁移。

回到孙禄堂来说这个原理。孙禄堂之所以认为三家拳术同出一个源头,是因为他撇弃了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等着三种拳术外在形式的差异,总结出来三种拳术的共同因素,所以他学习三家拳术犹如一家。

学拳者众多,比孙禄堂掌握拳术种类多的武者比比皆是,看看民国武术中哪些稍有名气的人列举出来自己掌握的拳术种类,足以令孙禄堂汗颜,但是孙禄堂能够从千差万别的拳术形式中慧眼识珠,为他创造自己的太极拳埋下了伏笔。

对于一个只能看到它们三者差别的拳家,是不可能完成技能迁移的。

所以,世间才有了大师孙禄堂。

学习的技能越多,学习新的技能越容易! 事情说明白了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注释:

[1]秦双兰.清末民初直隶武术发展状况研究.体育文化导刊[J]2016(7)179-181

[2]《形意拳学》初版原序,郭华东考证,再版时已经去掉.

[3][4]孙禄堂.武学录·拳意述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